APP下载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人才培训现状及需求分析①

2013-09-23杨建萍虞慧炯李衡傅传威陈万春刘寅吕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年1期
关键词:残联残疾人上海市

杨建萍,虞慧炯,李衡,傅传威,陈万春,刘寅,吕军

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人员培训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1]。有效的培训对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着重要意义[2]。康复人才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实践者,也是保证康复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因素[3]。中国残联和上海市残联出台的“康复人才培养规划”,都将培训的开展作为重要内容,并提出了相关指标[3-4]。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增加培训数量,更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专业性,提升培训效果。本研究在了解目前上海市残联各类康复相关机构人员培训开展情况的基础上,从重要性与紧迫性两方面,调查康复人才对培训的意向,为提高培训质量、改善培训效果探索思路和方向。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课题组于2011年4月开展上海市残疾人康复管理人力资源问卷调查,收集2010年全年市、区(县)、街道(乡镇)3级各类残疾人康复管理及服务相关机构的人员和培训信息。涉及的康复人员包括:上海市残联康复处(区级残联康复科),各级康复指导中心、康复中心、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全部工作人员,包括各街道残联干部。

1.2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机构人员2010年参加培训的次数和培训内容进行分类。采用描述性分析及χ2检验,并对市级和区级同类机构培训次数进行秩和检验。

对调查中同类机构所需的培训内容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排序结果进行整合。具体方法以重要性为例,根据公式计算某类同级别机构对培训内容的重要性得分Si,按照得分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得分越低表明重要程度越高。

公式中,aj为第j个同类同级别机构对第i项培训内容的重要性排序,n为对该培训项目进行排序的同级别同类别机构的数量。

培训的紧迫性程度排序进行类似处理。

对调查中收集到的街道康复管理人员在培训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单独建立数据库,按提及内容进行分类整合,并分别统计每类建议出现的次数,得出街道残联康复管理人员的培训意向。

调查数据全部采用EpiData 3.1进行录入,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培训开展情况 上海市有市级残疾人康复处(科)、康复指导中心、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各1个,区级各18个;另有2个市级康复中心以及19个区级康复中心。2010年,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与康复中心的培训次数在区级与市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不同类别机构2010年的培训内容构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知识和技术培训在各类机构中所占比例均最高。见表2。

2.2 培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残联各类康复相关机构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排序情况见表3。与表2相比,康复人才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与实际开展的情况存在一些差异。

2.3 街道康复管理人员的建议 219个街道残联中,有117个在本次调查中对人员培训提出了意见或建议。大部分意见都肯定了对康复管理人员开展培训的重要性。具体建议主要涉及培训制度及培训内容。

关于培训制度,街道人员建议,培训应当定期开展(共提及10次);培训应当系统(7次)、有针对性(7次);培训形式应该多样(3次);覆盖到更多(所有)的康复管理人员(3次);培训之后应有适当的考核(2次)等。

关于培训内容,多数建议应加强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康复相关知识与理论、残疾预防知识、辅助器具相关知识等(共提及61次);很多人员建议,培训应当结合实际工作,尤其是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15次);帮助康复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各项政策(12次)、提高管理和协调能力(11次)等。

此外,部分人员认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工作热情也是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还应当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表1 残联康复相关机构2010年参加培训次数构成[n(%)]

表2 残联康复相关机构2010年参加培训内容构成[n(%)]

表3 康复人才培训需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排序

3 讨论

3.1 康复人才培训体系初步建立 从本次调查来看,2010年度上海市残联各类康复相关机构围绕工作需求,均开展了一定数量主题明确的专项培训,康复人员普遍能够获得一些短期培训。表明随着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大纲、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上海市康复人才培训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这有利于提升上海市康复人才素质、提高康复工作质量,对促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培训体系的建立仅仅为康复人才素质改善提供了制度保障。如何完善体系,提升康复人才培训效果,提高康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下一阶段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3.2 确定适当的培训目标与内容 本次调查显示,各类康复人员认为重要且紧迫的培训内容与2010年实际开展的培训内容存在一定程度不平衡。例如,市级辅具管理人员认为最重要和最紧迫的培训内容分别为“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及“康复知识与理论”,而2010年实际开展的培训内容则以管理协调能力为主;市级康复中心人员认为最紧迫的政策法规普及性培训在2010年也未见开展等。很多街道康复管理人员还对工作所需的培训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

过去,各类康复人员接受的培训大多由上级根据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内容多围绕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帮助其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这些培训对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逐步深入,康复人才自身也产生了许多培训需求,不同级别和类别的康复机构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较大。因此,应结合其培训需求开展分层培训[5]。例如,针对直接面向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协调员,其工作必须具备与残疾人沟通[6],相关政策的解读、宣传和执行,以及残疾人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等工作能力,培训内容应当注意查缺补漏;而康复中心的人员,其工作内容对康复相关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针对性地开展康复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为迫切。

培训需求调查是实现有效培训的前提[7],没有经过需求调查和认证而开展的培训,其针对性及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8]。因此,应当在培训开展前进行需求调查,充分考虑各类康复人员的工作性质,围绕其工作必需的能力及其存在的不足,分析差距,确定适宜的培训目标与内容。

3.3 探索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现有的培训制度有待完善。在街道康复管理人员对开展培训的建议中,基层康复工作者多次提及目前的培训在频率和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值得改进之处。

从目前培训的开展方式来看,2010年各机构的培训形式还比较单一,仍以授课为主。残联康复系统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单纯授课取得的效果有限。研究表明,互动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培训形式,可以让培训对象有更多的思维机会,能够加深记忆、提高理解能力,适应实践需要[9]。培训的开展应根据培训内容和目的确定具体形式。例如,以普及基本知识为目的的培训,可以采用授课形式;实践性强的培训内容,如辅具适配、康复操作技能等,必须通过实践方式进行教学;而相关工作方法的培训,如调查分析、心理疏导等,则需要采用小班授课,加强学员间的交流互动。

此外,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训制度,在培训机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考核、制度保障等[10]方面制定明确标准,从制度上对现有培训体系进行完善,提升康复系统培训效果。

[1]李成彦.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82.

[2]庄海刚,陈肖利,裴彩霞.关于泉州市基层公务员培训的调查报告[J].北京城市学院院报,2010,(3):42-47.

[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2005—2015 年)[OL].http://www.cdpf.org.cn/zcfg/content/2005-07/21/content_30316405.htm.(2012-06-16).

[4]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残联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2006—2015年)[OL].http://www.deafedu.com/bbs/simple/index.php?t31409.html.(2012-06-16).

[5]尹姣,张会君,黄菲,等.社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B):933-935.

[6]Caccamise F,Newell W,Fennell D,et al.The Georgia and New York State programs for assessing and developing sign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rehabilitation personnel[J].J Am Deaf RehabilAssocia,1988,21(4):1-14.

[7]谭严,左凤林,冉波,等.重庆市万州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全科护理,2011,9(1):6-7.

[8]关丽征,王亚东,郭蕊,等.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培训需求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24(2):22-24.

[9]陈燕,苏霞,刘巧梨,等.讨论互动式教学法在康复护理人员短期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6):501.

[10]严丽,黄素芳,李刚,等.武汉市巡警现场急救知识培训需求与效果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24(8):27-30.

猜你喜欢

残联残疾人上海市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我骄傲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