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企业需要“拿来主义”

2013-09-22闫振宗

化工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拿来主义蛋氨酸化工企业

文/闫振宗

鲁迅先生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在任何时代,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吸取营养成分,否则要发展不可能,要生存也会成为问题。“假如我们的生存与外域隔离,与历史断绝,我们就会回归为一群茹毛饮血的怪物”。文化是这样,企业是这样,中国的化工企业更是这样,鲁迅先生在新文化运动时说的话,在我们今天同样适用。

技术的“拿来主义”

当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869年发明了元素周期律时,我们还处在闭关锁国的大清同治年,当国外的化工企业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而迅速发展时,我们还正在忙于应付西方列强对我们的侵略,我们对“化学工业”一词是那样的陌生。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中国才有了引以为荣的自有的化工技术,才有了真正的化学工业。我们的化工技术,化工装备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虽在生产规模、生产技术上取得了具大的进步,但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发扬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拿来主义”精神。

通过对外来技术的“拿来”,我们一些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我国的离子膜法烧碱行业。我国氯碱企业最近几年先后从发达国家引进多项高新科技,使我国的氯碱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从世界知名公司引进先进的离子膜法制碱技术,迅速发展离子膜法电解工艺,彻底淘汰了水银法烧碱和部分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大大提升和优化了我国氯碱工业的产品结构,促进了相关工业的迅速发展。 我们的离子膜制造技术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我们自己生产的离子膜在便用寿命、能耗、盐耗上和国外还有差距,但我们用几年的时间走过了其它国外企业用几十年才走完的路。值得一提的是蓝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他们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自行设计、制造离子膜电解槽,提供成套离子膜烧碱装置和离子膜电解工艺技术的厂家。

在国内的化工企业中,很多氯化聚乙烯生产企业,在抓住机遇、买断国外公司氯化聚乙烯生产技术以后,以氯化聚乙烯为核心,通过不断的技术开发,形成了具有企业核心技术的产品体系,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都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技术寿命周期不断缩短,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积极参与科技领域的国际国内分工以及技术合作,发展技术贸易、广泛吸收先进技术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选择。我们要奉行“拿来主义”。技术的“拿来”,其一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专利技术转让行为;其二表现为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专利技术转让行为。中国的化工企业不仅需要从国外拿来技术,也要勇于从国内的其它行业“拿来”技术。在我国,民间的技术研发队伍庞大,因此个人与企业间的专利转化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值得更多的人去关注。已成立几年的中国技术贸易网即是其中最好的关注者之一。目前,中国技术贸易网正在酝酿的“技术难题解决中心”,以技术服务为核心,正着手推行“拿来主义”这一思想的具体实施。而今,专利技术贸易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的共同选择,权衡利弊,我们大可不必凡事都从头开始、亲历亲为,固执于仅依靠自己破解技术难题。尤其在技术发展快速的今天,对技术的重新研究或闭门研究意味着:技术自开发起就存在丧失价值的风险,也意味着更多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对应用技术的企业来说,这不仅是投入与产出的一本经济帐,更意味着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下去的重大考验。

思想的“拿来主义”

有些大型化工企业的员工,自以为自己的公司实力很强,产品在全世界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就认为自己所在的企业以及品牌就是世界性质的了。其实不然,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所说:“我们有许多员工盲目地在自豪,他们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看到我们在局部产品偶然领先西方公司,就认为我们公司已是世界水平了。他们并不知道世界著名公司的内涵,也不知道世界发展的走势,以及别人不愿公布的潜在成就。”

以我们的无机化工产品钡锶盐为例,目前国内工业碳酸钡产品采用的生产方法是由河北辛集化工集团于1959年发明,碳酸锶这一产品更是直到1986年我们国家才能生产。而西方国家早在1872年就已开始了钡锶盐的生产,我们比西方国家迟了87年。我国钡锶盐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我们可以说是钡锶盐大国,但我们并不是钡锶盐强国,我们决不能以“世界钡锶盐老大”自居。因为我们生产的产品往往是低档产品。我们生产的工业硫酸钡产品每吨售价只有2500元/吨,超细产品也只有4000元/吨。而德国萨其宾的产品平均售价为11000元/吨。再比如我们的涂料行业,我国无疑是涂料生产大国,但我们的涂料最高档的也只能应用于汽车底漆,而面漆所用的涂料则全部来自于国外。在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汽车面漆上百亿的一个大蛋糕,我们还束手无策。因此我们的化工企业应把自己定位在“后进者”的角色,把“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是后进者”的名言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因此,要在思想观念上转变那种依赖和复制的思想,要克服那种自我满足的状态,只有在思想上发生改变,企业的发展才能在正确与先进思想理念的指引下走向辉煌。

在化工品牌的经营上,我们也可通过参与国际品牌的管理,去学习品牌管理、品牌运作的一些文化和思想,并最终壮大我们自己的品牌。这也是一种“拿来主义”。

人才的“拿来主义”

在科技全球化条件下,人才与其它市场要素往往不再属于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固有资源,科技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的国际流动与配置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高端国际化人才的争夺成为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尽管在国际人才竞争中我们的化工企业总体上处于相对劣势,但也应当看到我们的有利因素: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稳定,能够为人才提供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我们的化工企业对海外公司的并购,为化工人才的国际交流提供了众多的机会;我们的一些化工企业已经基本具备了吸引海外人才的经济基础。因此,加大吸引海外人才力度,应成为我国化工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经吸引和留住人才:一是发挥国际化人才科技信息优势,畅通国际高科技信息渠道。聘请海外高科技人才担任企业科技高级顾问,广泛收集和运用国外技术原创者信息和先进技术信息,增强海外人才和技术引进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二是对于吸引过来的人才实施职业发展留人、企业发展留人、高薪留人战略。三是建设适宜海外人才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包括基础设施、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等,是吸引和维系海外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化工企业应走“海外并购”路线

最近几年,我国海外并购的速度以几何级增长,2002年的2亿美元到2008年的205亿美元,短短的六年时间,增长了一百倍。其中包括上汽对双龙的收购,中石油集团对哈萨克斯坦曼格什套油气公司的收购,中国五矿集团对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收购,阿里巴巴对雅虎中国的收购,但最成功的莫过于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对法国安迪苏公司的整体并购。

2006年1月17日,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完成对法国安迪苏公司的交割,至此,我国化工行业第一例海外并购圆满画上句号。此次收购接触谈判近3年,最终达成蓝星全资收购法国安迪苏公司100%股权的协议,是迄今为止我国在法最大的并购投资项目。

法国安迪苏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专门从事蛋氨酸、维生素及生物酶制品生产的动物营养饲料添加剂公司,由英国CVC集团全面控股,在全球拥有5家主要生产工厂,经销网络遍及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的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该公司拥有792项技术专利和世界最先进的蛋氨酸生产技术,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同时生产固体和液体两种蛋氨酸产品的公司,2004年已成为蛋氨酸领域全球第二大生产商,市场份额占全球29%。

蛋氨酸作为主要的动物营养饲料添加剂,在我国应用广泛,市场需求以每年10%~15%的比例在增长,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年进口量超过五万吨。但由于长期没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国内生产仍然处于空白,是我国化工行业的“老大难”问题。河北辛集化工集团早在1990年就“年产二万吨蛋氨酸”项目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在河北省立项,但当时我国生产蛋氨酸的中间体甲硫醇生产技术、β-甲硫基丙醛的生产技术及催化剂生产技术还不过关,致使该项目搁浅。之后又有天津化工厂引进法国技术,建设年产一万吨饲料级蛋氨酸项目,由于工艺、环保以及生产安全隐患等问题,于2000年3月实施保护性停车。中国化工全资收购法国安迪苏公司100%股权,使我们拥有了蛋氨酸生产的全部技术,拥有了法国安迪苏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拥有792项专利技术,便中国化工成为世界第二大蛋氨酸生产商、全球最大的专业动物营养添加剂研究生产企业。安迪苏公司的加入填补了我国蛋氨酸领域技术上的空白,实现了几代化工人的梦想。

中国化工收购安迪苏公司后,本着“买得来、管得好、拿得进、退得出”的国际并购原则,实施科学有效管理。为保障安迪苏公司蛋氨酸生产的原料供应,收购安迪苏公司的当年,中国化工又收购了法国罗地亚的有机硅和硫化物业务。产品链条的完备以及中国化工总公司的管理措施,使安迪苏公司销售收入在连续两年实现20%~30%增长,2008年法国安迪苏公司在全球经济颓势中,产销逆势上扬,销售收入同比增幅高达57.2%,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的营收水平。名列中国化工集团盈利企业榜首。在国内,中国化工的蛋氨酸生产经营以及新项目建设都进行得红红火火。年产14万吨蛋氨酸项目前期设计已基本完成。按照规划,利用国外蛋氨酸技术,改造国内蛋氨酸项目,引入液体蛋氨酸技术,在国内建设新的生产装置,从技术、生产、销售等全方位逐步实现本土化。

中国化工收购法国安迪苏公司,以及收购安迪苏公司后的一系列决策,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成功的案例,也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演绎的淋漓尽致。为中国的化工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全国人大程思危副委员长在提到企业海外并购时说“我们的企业要想搞好跨国并购,必须对对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法律、管理、工会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所了解,做到知已知彼”。程老的话对我们即将实施并购的的企业很有借鉴意义。

化工企业同样需要创新

从表面上看,“拿来主义”与“创新”似乎是矛盾的对立。拿来,不就是拿现成的来用吗?而创新,不就是要求一切都是自主创造的吗?鲁迅先生所说的话里透露出的是:两者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从纵向发展看,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技术创新直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从横向发展看,只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即“拿来”)后,再谋求创新的领先才有最大的可能。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的再创新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高、更远。但正如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一样,我们“拿来”技术但并不意味着一层不变,在拿来的基础上依旧需要创新精神,更何况有的技术是拿不来的,我们除了自主创新别无它法,耗氯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之路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耗氯精细化工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其技术开发周期长,科研投入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的技术垄断性极强,所以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不能忽视国外的新技术发展状况,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技术开发。国外各大精细化工企业为了取得技术的垄断和技术的领先,在科研的资金投入上一般占销售收入的5%~10%。许多精细化工产品的技术和设备被世界少数几家公司垄断,在这些产品未进入衰退期前,一般只销售产品,不会转让核心技术,比如市场前景看好的氯化聚氯乙烯产品,其生产技术被美、日、德等国的公司垄断,并建立了完整的应用体系。而且高附加值的氯化聚丙烯、氯化橡胶等精细化工产品的核心技术也基本被垄断。

因此,技术发展要实现由技术跟进向技术领先的发展模式转变,产品发展要实现以跟进和模仿向创新和改进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也就是说,在自主创新的大环境里,有些东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断充实的证明,其中就包括,关键技术是引不来的,引不来的东西只能靠自我创造。惟有这样,中国的化工企业才能从技术依赖型、复制型企业转变为创新型企业,走出真正属于企业自己的发展之路。

鲁迅曾经说过,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同样,在企业里,没有拿来的,企业也不能自成为新企业。活力和长期生存、发展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尤其离不开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当今世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已进入到优势利润阶段,即企业的利润水平越来越与成本水平不完全挂钩。有了核心技术和品牌就能追逐到优势利润,否则就只能在产业链的最低端挣扎,或者沦为跨国公司、外国品牌的加工车间。对于世界上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我们理所当然地要奉行“拿来主义”,但仅靠“拿来主义”拿不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还需要我们在科技创新上,在自有品牌的培育上,眼睛向内,自立自强。倘若企业无视自主创新,但要引进技术,则无论是合资生产,还是贴牌经营,都是一条十面埋伏的险途。

最后,用中国化工集团任建新总经理的讲话作为本论文的结束语:“中国化工从2006年起连续成功并购了法国安迪苏公司、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法国罗地亚有机硅公司等4家公司100%股权,同时积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蓝星公司通过整体改制的方式引进美国黑石6亿美元战略投资,按照国际规范改变了公司治理结构,取得了“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退得出,卖得高”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了一批海外优秀人才。随着一批海外人才的加盟,不仅为管理海外企业提供了便利,而且对改革我们原有的传统管理带来了动力和活力。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们在关键技术特别是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还比较少,与先进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很多方面还受制于人。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除了我们自身加快科技创新,创造专利成果之外,还应该走出去,引进国外技术或并购国外企业获得先进技术,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开拓视野,加快国际经营的步伐”。

猜你喜欢

拿来主义蛋氨酸化工企业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酪蛋白合成及其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化工企业中的工作票制度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2016年第一季度蛋氨酸、赖氨酸市场走势分析
行走50国深思对西方“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教学案例
肉鸡蛋氨酸的营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