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化解产能过剩
2013-09-22文/汪洋
文/汪 洋
现状——多个行业陷过剩泥潭
除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外,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倾向。2012年,我国粗钢产能超过9亿吨,而前11个月粗钢表观消费量仅6.2亿吨。有色、建材等行业在前几年楼市火爆和“铁公基”等投资大幅增加的拉动下,也均出现“大干快上”局面。而今,这些步入产能集中释放期的行业,纷纷陷入了产能过剩的泥潭。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近日指出,目前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大体上在70%至75%之间,而国际上一般衡量比较正常的市场竞争,产能利用率超过80%至85%比较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富余能够激发市场竞争,能够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但目前这些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外,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倾向。以光伏为例,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年产能在4000万千瓦左右,但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约3000万千瓦。
与此同时,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还在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1月至9月,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产能过剩存在加剧的风险,以水泥行业为例,2012年有216条在建水泥生产线,预计到2013年建成投产,届时新型干法水泥将达到31.33亿吨。假设2013年需求量增长到24亿吨,富余程度也将达到30.54%。
产能过剩不仅浪费资源,对企业和产业本身而言也意味着很大的困难,影响不可小觑。从钢铁行业2012年的利润表现可以看到,吨钢利润大幅下降、企业效益显着下滑,去年全年钢协会员企业实现利润15.81亿元,同比下降98.22%;电解铝行业的亏损面2012年也达到50%左右。
庞大的产能可能成为经济复苏的阻碍。2013年,随着需求的好转和产品价格的上涨,产能利用率将随之上升,但鉴于很多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只要厂家开足马力生产,产品价格将很快下降,可能又将进入新一轮的调整周期。
治理——多项政策出调控重拳
近10来年,我国对产能过剩进行过几次比较集中的治理。鉴于此轮产能过剩波及领域广、形势严峻,国家接连出台政策措施进行调控,从政策角度看,对于产能过剩的调控由来已久。近10来年,国家对产能过剩进行过几次比较集中的治理。第一次是在世纪之交,采用限产利库、淘汰产能、限制投资等措施治理;第二次是在2003年至2006年;第三次是2009年10部门联合发文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拉开又一次集中治理大幕。与前两次相比,新一轮产能过剩波及领域更广、形势更严峻。
严峻的局面必然引来更强力的调控措施。近日,各地正在向工信部报送2013年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计划。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正拟会同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完善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方案,研究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综合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实际上,国家有关部门此前已针对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连续出台多项政策。2009年9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提出,当前我国一些行业落后产能比重大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确保按期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目标。
2012年,我国共下达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与2011年相比,2012年淘汰落后产能新增铅蓄电池行业,焦炭、铁合金、铜冶炼、铅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12个行业任务有所增加。
除了淘汰落后产能、相关行业的准入条件正陆续出台外,兼并重组政策也正式推出。今年1月,12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和农业产业化等九大行业和领域兼并重组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化解产能过剩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调结构转方式的一个重点。”张平说。
出路——多管齐下促产业升级
要继续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造成产能过剩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倒逼机制的作用,推动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订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着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我国产能过剩在多行业凸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落后。此外,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摊大饼的方式片面强调做大GDP,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公共资源,引导投资者进入本已过热的投资领域,导致产能过度无序扩张。总体而言,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造成产能过剩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张平表示,对于当前存在的产能过剩,中央已经提出明确的解决方向,就是要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尊重规律,就是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市场规律、产业规律;分业施策,就是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产品采取不同措施;多管齐下,就是要采取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调控手段;标本兼治,就是既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又要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将来不再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局面。
我国不少产业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主要表现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因此,要真正化解产能过剩,还应提高企业素质来升级一批现有产能,通过兼并重组来消化一批过剩产能,通过优胜劣汰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通过鼓励企业“走出去”来转移一批产能。
对于一些行业企业而言,在产能过剩重压下,产品价格和利润已处在近年来最低水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行业企业也面临着倒逼机制带来的难得机遇: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在控制产能过快增长的同时,加大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力度,由传统的以生产型为主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高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一些重点行业和企业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抓住当前的机会,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能力,有效提高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