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护生职业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013-09-20范惠英
范惠英,吴 芳,柯 岚
(九江市卫生学校,江西 九江 332005)
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2]。目前,我国各大医院已逐步开展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但随着近年来医患纠纷发生率的增加,纠纷范围扩大,在新近发生的医患纠纷中,护士为直接责任者或作为直接投诉对象的次数也在增加。护士是各种医疗措施的执行者,因此病人对其服务态度的好坏及护理技术水平的高低,感受最直接、最深刻。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直接接触的机会最多,护士的语言行为,随时都可能影响病人,护士的工作态度备受病人及其家属的注意[1]。
我校是一所中职卫校,每年有700 多名护理专业学生被分到不同医院进行毕业实习,而实习护生的行为对各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医学院校要更新观念,加强护生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分析医患纠纷的原因发现,纠纷可防范性大。为此,我校从多方面、多渠道对2009级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并取得很大成效。现介绍如下。
1 护患纠纷原因分析
据文献报道护患纠纷具有以下特点:涉及面广,情绪性因素多,技术性因素少,可防范性大。在护患纠纷中护士的原因有:仪表、表情、性格、语言及技术状况、责任心、工作制度执行[3]。
2 对象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以我校2009级护生700人为实验组,开展护士职业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2008级未重点开展护士职业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护生700人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生针对同一医院的护士长、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表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
2.2 方法
(1)护士工作礼仪的模拟练习。在护理礼仪课教学中,先训练护生的基本姿态,模拟护士站姿、坐姿、行姿、持物、推车、拾物等动作,展示护士风采,增强护生的专业自豪感和敬业精神。通过对护士工作礼仪的模拟练习让护生体会:在护理工作中,通过规范的姿态,可体现护士的仪表美及树立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
(2)培养护生慎独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护士的许多工作是独立完成的,各项技能操作是否符合要求,完全取决于护士的职业道德和爱伤意识。护士是病人病情变化的观察者、发现者、报告者。若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护士没有及时发现并报告给医生,就可能出现问题,严重者会导致不良后果,护士也应承担一定责任。所以在护理技能教学中除让护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操作外,更应注重其行为规范的培养,特别要注意培养护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3)校园文化陶冶护生情操,使护生具有责任心、爱心。爱心情感和行为存在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有报道称,它们的形成与学校氛围具有正相关性[4]。
①全校开展“风纪教育月”活动,规范护生的仪表和日常行为。针对开学初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纪律性较差,迟到、旷课等现象,学校精心组织,在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安排开展“风纪教育月”活动。通过班主任在班级宣传,校领导早值班、晚下班,学生会检查监督,全校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②鼓励护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活动等利他性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利用双休日到社区、敬老院等机构帮助孤寡老人;清明节时组织护生去烈士陵园扫墓,陶冶护生情操。同时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护生之中,让护生谈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及认识,增强护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意识,以此激发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唤起其同情心和爱心。
(4)提高护生语言的艺术性。语言是直接与思维相联系的,人的思维、认识、活动的结果通过语言反映出来,所以有“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之说。病人在就医期间,护理工作贯穿始终,护士的语言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护生语言的艺术性。
①使用文明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护患关系如何,常常和语言有直接的关系,特别在称呼上要注意礼貌用语,治疗时查对不要只叫床号,对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病人,用不同的方法循循善诱,多方关怀。
②使用安慰性语言。病人对医务人员的语言非常关心、非常敏感。医务人员应当使用安慰性语言,使病人增强治病的信心,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不要用“为什么不……”之类的语言回答。
③使用解释性语言。对于病人提出的医护人员难以回答的问题,护士要充分理解病人的心情,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待,更不能不理不睬,要多使用解释性语言,如实在很忙,也应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清楚,避免产生误会[5]。
(5)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发挥示范作用。注重师德修养,充分表达爱生情感。护生爱心的建立与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有着密切的关系[6]。教师的示范作用,不但有利于培养护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而且可以培养护生的爱伤观念,有利于其在今后的工作中体贴病人、爱护病人[7],有效预防医患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
3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职业行为规范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职业行为规范合格率比较(%)
4 讨论
(1)开展以“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优化医院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的切入点[2]。
(2)护士不良的仪表、生硬的语气、冷漠的态度都会使病人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引发摩擦、口角,甚至发生纠纷。
(3)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护生职业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可进一步提高护生整体素质,为其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护生能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多元化需求和个体化需求,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6]。
[1]文旭东,曹伟宁,刘丽明,等.中职护生对护士职业行为规范的认识和自主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5):107-108.
[2]刘群男,周宇光.弘扬“五 JING”护理文化,打造“三 H”阳光病房[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5):79.
[3]郝玉梅,郝玉芝.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J].家庭护士,2006,4(10):49-50.
[4]马芳,朱丹.护理中的人文关爱[J].护理学杂志,2006,21(6):78-80.
[5]李伶华,张飞红.从医疗投诉中看护理行为规范的走向[J].九江医学,2003,6(18):50.
[6]宋永红.综合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教学应用中的几点体会[J].武警医学,2000(1):48.
[7]王伟青.人文关怀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J].中华临床护理杂志:南方版,2002(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