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曲霉固体发酵法提取燕麦麸中β-葡聚糖

2013-09-19良,田晶,徐权,于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麦麸黑曲霉葡聚糖

张 玉 良,田 晶,徐 龙 权,于 淼

(1.大连工业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2.大连美罗大药厂,辽宁 大连 116036)

0 引 言

常用的β-葡聚糖提取方法包括化学法和物理法,这些方法往往会溶解掉部分可溶性纤维,而可溶性纤维却是膳食纤维中起重要生理功能的部分[1]。应用生物技术方法可以有效提取水溶性β-葡聚糖,通过啤酒酵母、酒精酵母、黄酒酵母和酿酒酵母发酵来提取燕麦麸中的β-葡聚糖均能使提取率提高[2]。黑曲霉发酵产生多种活性很高的酶系,如淀粉酶、果胶酶、蛋白酶等[3],可利用黑曲霉的这些性质,在发酵燕麦麸的过程中有效去除果胶、淀粉等杂质,从而提高β-葡聚糖纯度。目前尚未见黑曲霉发酵法提取燕麦麸中β-葡聚糖的报道。本研究尝试采用具有淀粉酶、果胶酶等丰富酶系的黑曲霉发酵的方法来提取燕麦麸中的β-葡聚糖。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菌种、培养基

燕麦麸,大连医诺生物有限公司提供;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sp.48s,由大连工业大学菌种保藏所提供;察氏培养基,0.1MPa灭菌15min。

1.2 方 法

1.2.1 黑曲霉种子液的制备

将斜面上的黑曲霉菌体用接菌环接于液体培养基中,充分摇匀后放入水浴恒温摇床中30℃、160r/min振荡培养。

1.2.2 燕麦麸固体发酵方法

取燕麦麸20g于250mL锥形瓶中,灭菌后倒入种子液,搅拌均匀,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发酵,每隔2h摇瓶一次。在发酵过程中,首先对黑曲霉的菌龄、接种量、发酵温度、培养时间等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燕麦麸中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

1.2.3 燕麦麸中β-葡聚糖的提取

将发酵后的燕麦麸在200mL pH 10的碱液80℃下浸提2h,离心后用95%乙醇醇析,干燥,得到β-葡聚糖产品。对在最佳条件下得到的β-葡聚糖进行二次醇析。

1.2.4 刚果红法检测β-葡聚糖含量

称取0.2g产品倒入40mL去离子水中,加热充分溶解,4 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5mL稀释600倍,从稀释液中取6mL于比色管中,加入4mL刚果红显色,反应30min,于紫外分光光度计550nm下检测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产品纯度。

提取率=β-葡聚糖产品质量/原料总质量

纯度=产品中β-葡聚糖的质量/产品总质量

1.2.5 琼脂糖凝胶柱层析法测定β-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通过对 Dextran系列标准品 T-70、T-500、T-2000及β-葡聚糖产品进行凝胶色谱分析,绘制出标准曲线,计算得出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

1.2.6 β-葡聚糖黏度的测定

根据GB 10247—1988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β-葡聚糖水溶液的黏度。将β-葡聚糖溶解后稀释到质量分数为0.02%,以去离子水作为参照样,分别测量30、40、50、60、70、80℃试验所得产品及市售产品水溶液的黏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种子液菌龄对产品纯度的影响

在菌体转接到液体培养基时起,分别从种子液中取生长时间为7、10、13、17、20h的种子液20mL,接入20g燕麦麸进行发酵,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17h,考察种子液菌龄对产品纯度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种子液菌龄在10h时产品纯度最高,因此将种子液菌龄定为10h。

表1 种子液菌龄对产品纯度的影响Tab.1 Effect of Aspergillus niger age on purity of product

2.2 接菌量对产品纯度的影响

分别选取5、10、15、20、25mL种子液对燕麦麸进行发酵,考察接菌量对产品纯度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当接菌量较少时β-葡聚糖的纯度极低,说明当接菌量过少,菌体产酶不足,无法充分发酵燕麦麸,导致产品纯度低;当接菌量增加到15mL时,β-葡聚糖的纯度有显著提高;加大接菌量后,β-葡聚糖的纯度没有进一步提高,反而略有下降。因此,15mL为最适接菌量。

表2 接菌量对产品纯度的影响Tab.2 Effect of volume of seed-liquid on purity of product

2.3 发酵温度对产品纯度的影响

分别在20、25、30、35、40℃发酵燕麦麸17h,考察发酵温度对产品纯度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黑曲霉在30℃时发酵燕麦麸得到的β-葡聚糖产品纯度最高,为43.99%。

图1 发酵温度对产品纯度的影响Fig.1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purity of product

2.4 发酵时间对产品纯度的影响

在种子液菌龄10h、用菌量为15mL、发酵温度30℃条件下考察发酵时间对产品纯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产品的纯度提高,发酵时长10h为最高,继续加长发酵时间,产品纯度降低。这说明当发酵时长超过10h,黑曲霉中果胶酶、淀粉酶等酶活力降低,除杂效果不佳。

图2 发酵时间对产品纯度的影响Fig.2 Effect of fermentation period on purity of product

2.5 正交试验确定发酵条件

通过以上试验可以看出,种子液的菌龄、接菌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条件都对发酵结果有较大影响,因此做多因素水平的正交试验来确定最佳试验条件,结果如表3、表4所示。发酵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为种子液菌龄、用菌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其中发酵温度的影响因素最小。最适发酵条件为:种子液菌龄10h,发酵时间10h,发酵温度30℃,用菌量15mL。

表3 正交试验水平因素表Tab.3 Factor and level table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表4 正交试验条件与结果表Tab.4 Conditions and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2.6 提取条件的验证

将20g燕麦麸接入15mL种子液(种子液的菌龄为10h),30℃发酵10h,提取到的产品采用刚果红法检测,经二次醇析后,β-葡聚糖提取率为6.28%,纯度为52.53%。

2.7 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以及黏度的测定

2.7.1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β-葡聚糖的一个重要特性,直接影响β-葡聚糖的溶解性、黏度及其生理活性。根据“1.2.5”中所述方法,由线性回归方程y=-0.019 2x+7.710 4计算出本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106。该结果与Wood等[4]报道的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3.0×106较接近,而Bhatty等[5]报道的结果为2.0×106。综合近年来的报道,由于提取方法、提取条件以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的不同,得到β-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也不尽相同。

2.7.2 黏 度

考察温度对β-葡聚糖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β-葡聚糖的黏度降低。产品黏度水平与市售燕麦麸中提取的β-葡聚糖相当。说明采用黑曲霉固体发酵法提取到的β-葡聚糖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图3 温度对β-葡聚糖溶液黏度的影响Fig.3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viscosity ofβ-glucan

3 结 论

采用黑曲霉发酵燕麦麸提取β-葡聚糖,可得到较高纯度水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条件为:种子液菌龄10h,用菌量15mL,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0h。所得燕麦麸中β-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106,提取率为6.28%,纯度为52.53%,产品稳定性较好。

[1]章海燕,张晖,王立,等.燕麦β-葡聚糖的研究进展[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9,16(6):8-12.

[2]潘妍,何聪芬,韩扬,等.发酵法提取燕麦β-葡聚糖的初步探索[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4):116-118.

[3]王宜雷.微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9-44.

[4]WOOD P J,WEISZ J,BLACKWELL B A.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cereal beta-D-glucans.Structural analysis of oat beta-D-glucan and rapid 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beta-D-glucan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of oligosaccharides released by lichenase[J].Cereal Chemistry,1991,68:31-39.

[5]BHATTY R S.Laboratory and pilot plant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β-glucan from hulless barley and oat brans[J].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1995,22:163-170.

猜你喜欢

麦麸黑曲霉葡聚糖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腰腿痛敷麦麸
取代苯甲醇衍生物对黑曲霉幼虫的抑制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β-葡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复合诱变选育耐高温高产葡萄糖酸盐的黑曲霉菌株
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混合发酵条件的研究
葡聚糖类抗病诱导剂在水稻上的试验初报
小麦麸皮中β-葡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