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人导演的奥斯卡之路——李安与奥斯卡

2013-09-19□文/于

电影评介 2013年12期
关键词:外语片游说李安

□文/于 洁

国际华人导演李安

李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奥斯卡、英国电影学院奖及金球奖三大世界级电影颁奖礼上获得最佳导演的华人导演。在获得多个主要国际电影奖项后,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依旧找寻新的突破领域,他的电影涉猎广泛,从东方武侠到西方科幻、从家庭伦理到历史战争、从小成本到3D巨制……李安不是一位高产的电影导演,但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尝试着挑战自己陌生的领域。

李安巧妙的将东西方文化无缝隙的捻揉在一起,他的华语电影大多聚焦于现代与传统、多元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并将浓厚的东方文化意蕴与好莱坞电影制作模式融合在一起。对于在好莱坞闯荡了近二十年的李安来说,他拍摄的外语片,触及到的是华人电影完全不曾接触的西方文化:有英国的古典田园绅士,有同性恋与南北战争,更有西部牛仔与种族关系这类纯粹的西方文化。而今年李安又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样一部以印度文化为背景的电影再次捧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作为一位导演,他所拍摄的电影能把如此广泛的文化都呈现得如此地道不得不说是极为难得的。

一、李氏电影与华语电影

1.好莱坞华语武侠电影探析

东方的功夫一直让是西方感到神秘莫测的,但是一直以来走向好莱坞的功夫大片,例如:《英雄》、《十面埋伏》、《剑雨》等,给西方观众留下的只是眼花缭乱的武功和招式,他们甚至连电影所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也看不明晰。确实,西方人是很难理解东方“侠”这个概念的,因为西方没有“侠”的传统,东方的“侠”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也不是蜘蛛侠、超人等有特异功能的人造英雄,更不用武力来解决一切争端和处决暴力分子。所以这些电影只是营造和解释了“武侠”中的“武”,只是通过眼花缭乱的动作和招式博得观众的眼球,即使像吴宇森这样的大导演,在香港拍摄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在好莱坞也执导了多部经典之作,仍不能将真正中国“侠”的形象告诉好莱坞。(《阅读李安》,墨娃、付会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35页)而李安的《卧虎藏龙》却是对中国武侠片的一次断代性质的革新,作为一部融合了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和中国武侠片传统元素的影片,片中所有的动作场面,都直接参与并加强了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让两者不仅没有相互冲突,反而更相得益彰,让西方看武侠去真正理解东方“侠文化”中的侠骨柔情,李安的电影淋漓的表现了“武侠”中的“侠”,也成功的让西方观众认识到了“侠”的概念,此片一举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而对于导演张艺谋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英雄》,其影片色彩与舞美着实夺人眼目,但看后印象深刻的只是身着艳丽服饰的功夫巨星,对于要讲述的故事始终让人一头雾水。

2.台湾本土电影表现手法分析

李安电影的叙事能力和对东西方文化矛盾与冲突的掌控一直是令人惊叹的,这可能与其生活成长背景有关。杨德昌——中国电影史上不可略过的名字,他与李安成长经历相似,他们在本土文化遭到冲击和困境后,没有固步自封也没有全盘西化,而是努力寻求出路,并对自己的文化倾向进行思索,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电影观念。基于多年植根于心底的儒学传统文化思想,汲取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精髓,使得西方对我国传统文化中晦涩的部分产生兴趣,通过在电影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表现,从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李安与杨德昌都在台湾长大,西方留学。相似的成长背景下,两人的作品却因为不同的关注视角和个体艺术家的不同个性有了区分。李安的电影平和、静默、甚至是以轻松调侃的心态来正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并试图用合宜的方法去化解这种冲突。“父亲三部曲”中的《喜宴》和《饮食男女》,正是利用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去制造影片的高潮,把父权主义、家庭伦理道德等运用其中,并在影片最后试图寻找出路。这两部看似不起眼的小成本家庭伦理片,相继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提名。(李安、杨德昌与新儒学,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d1a66b0100wm9k.html)杨德昌的电影风格则更偏知性,虽也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但是相比于李安显得更加本土化,凝重深刻、冷观而内省,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到《一一》都反映了台湾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尴尬境地与强烈的社会意识。正是因为杨德昌本人对生活中的土地及人们的人文关怀,才创作出不断映射现代东方社会面貌的电影。他不愿刻意迎合好莱坞的口味,更称不上是商业电影,自然不容易打入奥斯卡的圈子,但他凭借电影《一一》获得了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二、李氏电影与西方好莱坞电影

拍摄《理智与情感》这部欧美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名著改编,是李安自电影大师辈出的纽约大学电影制作专业毕业后第一次试水好莱坞,就是这第一部影片便在1995年获得奥斯卡七项提名,轰动国际影坛并确立了其在好莱坞A级导演的地位。拍摄这部纯西方的电影,李安却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东方导演,因为虽然在血肉上尽量模仿西方,但要能够取胜,就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东方的矜持在好莱坞式的娱乐环境下演绎英国绅士淑女的爱情故事,的确很有意思。这部电影就在这样温婉、稳健的节奏中进行着,一如李安本人给我们的感觉。虽然影片里没有太多大起大落惊心动魄的高潮,但却让人感觉到蓄积着某种随时会爆发的张力,用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暗流涌动,山雨欲来”,这也正是李安电影风格的魅力所在。

在李安执导《断背山》的12年前所拍摄的同性恋电影《喜宴》中,他第一次作为客串演员在其中并说了他在电影银幕上的第一句话,“这就是中国五千年的性压抑,”发人深省。虽然当时《喜宴》的反响很成功,但并不意味着他对异国文化驾轻就熟。一开始《断背山》的原著作者安妮·普露对于选择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电影也有所顾虑,但最终李安的处理结果令她信服也让观众满意。在李安看来,很多中国元素都可以加入到电影中去,中国传统文化的隐忍、压抑与挣扎和电影原著中所表现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人说电影采用了中国水墨画的意象境界,描述了一个中国式含蓄却又跌宕的爱情故事,只不过是切换了美洲西部山林场景模式和付托于白种人的肉身得以实现。(雪冬:《<断背山>挑了牛仔神话的脚筋》,载《信息时报》2006年3月22日)不同于多数相同题材电影中高感胶片、晃动镜头等记录手段,《断背山》中如世外桃源般的构图场景和天人合一的氛围营造,还有在影片中所体现出的淋漓尽致的洞察人类心灵深处的能力,将影片的格调从其它类似同性恋题材“窥视”的大同模式中拔升出来,形成人性情感中至真至情的美好,甚至深入到普遍的情感存在。(邵杨:《论李安外语片中中国文化形象的隐性存在》,载《当代文坛》2011年2期)

凭借此片李安第一次捧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当然,多次提名并获奖有人认为可能是受益于李安十几年来好莱坞打拼积累的人脉关系,美国本土投资方也助力不少。其实,在叙事方式上,大多数华人导演一直沿用自己的叙事手法,而东西方的思维逻辑毕竟存在着差异,想全盘接收不易。李安的电影却直接以好莱坞叙事模式呈现,就完全能被西方理解接纳。

三、奥斯卡的游戏规则

1928年设立的奥斯卡金像奖已经走过85个年头,这个一年一度星光璀璨的光影盛会看似是全世界电影界的一个大派对,实际上是一个基于好莱坞这个美国梦工场的圈子奖,它更看重的是观众与市场的检验。而并非其它欧洲电影节如柏林、威尼斯电影节等专门的艺术奖项。

有人会认为奥斯卡太过商业,铜臭气息太浓,理当怀疑有弄奖嫌疑。实则不然,好莱坞的运作其实是一个有法可依的过程,在相对健全的美国法律体制下,电影业也有着大大小小的规章制度。比如这个北美所独有的制度“游说制”,制度要求雇请的游说公司在公开的环境下进行运营,并且每次游说对象不能超过2人,而200个奥斯卡评委就是他们游说的对象。“把钱花在明处”,不同的影片找不同的公关公司代理,通过多种声音的游说,让评委兼听则明,获得关于电影的有效信息,通过对评委进行游说来争取选票。可以说游说与公平是评奖的良性润滑剂。第84届奥斯卡的角逐中伊朗电影《分离》和以色列电影《脚注》同时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奖项提名。伊朗与美国一直关系紧张,以色列却和美国亲如一家。如果考虑到这样的政治因素,伊朗人对这次的奥斯卡并不抱有多大的希望。但最终结果《分离》却打败《脚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伊朗电影监管部门主管萨贾德普尔说,“评奖没有掺入政治氛围,这让我高兴。”

在电影人看来,文化应该超越政治。奥斯卡的规则是,首先必须要是好电影,再者就是要符合并遵循奥斯卡的游戏规则。

四、华人导演为何难揽小金人

列数了一下曾被奥斯卡提名的华人导演与其佳作,个人认为《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等都是国内电影大师的经典巅峰之作,但却最终都与小金人失之交臂。如今看来原因有几点:首先,对奥斯卡的游戏规则不了解,缺失很多内部信息与机遇;其次,奥斯卡的提名奖项较为局限,作为外语片只能竞逐最佳外语片奖,但这个奖项也是一直以来所有国家电影角逐奥斯卡的唯一途径,自然竞争十分激烈;(《晓说》,高晓松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版,6页)最后,奥斯卡的获奖影片大多是宣扬有信仰、重传统、珍情感,爱家庭的右派,为了影片类型左右派的平衡,对于最佳外语片的抉择上会偏向左倾,而我国入围的电影类型也多是保守的右派电影,风格雷同这自然于得奖也是不利的。所以在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能拿到奥斯卡的,是那些更懂得游戏规则和会公关游说的人。

而张艺谋、陈凯歌的电影多次获得其它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奖项:《菊豆》、《霸王别姬》获戛纳电影节奖;《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获威尼斯电影节奖;《红高粱》则斩获柏林电影节奖。可见这样类型的电影相对更多的受到了重视艺术性的电影节青睐。

作为华人导演中唯一一位两次捧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电影人,李安的电影还在开拓着更大的领域。作为华人的骄傲,我们也期待着李安在奥斯卡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期待着他可以刷新单人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纪录。同样,我们更期待着有更多像李安一样的华人导演,可以站在世界电影的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不同风采的华人世界。当然,奥斯卡毕竟是一个美国规矩的圈子奖,相信优秀的华人导演们,会以电影的本质为前提,而不是为了迎合奥斯卡而改变。个人认为,拍出一部好的电影,比委曲求全的拿到一个奥斯卡,更加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外语片游说李安
青梅竹马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美国科技巨头游说政府费用大增
奥斯卡外语片将改“国际片”
Flocking control of a fleet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进击的磊编
印度应该使政治游说合法化吗
金球奖曝外语片初选名单 中国五片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