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本土电影的发展述略

2013-09-19吴玉霞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博士

电影评介 2013年12期
关键词:歌舞片新疆

□文/吴玉霞,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博士

电影《美人之死》剧照

1959年新疆电影制片厂独立完成了新疆第一部电影《两代人》,新疆本土电影的创作由此开始。从那时至今,新疆本土电影的创作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的过程。结合新疆本土电影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并根据新疆本土电影所呈现的最显著的特点,我将新疆本土电影的发展概括为:新疆本土政治片、新疆本土歌舞片和新疆本土西部片以及新疆主旋律影片。下面就将新疆本土电影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述。

一、新疆政治片

“文革”前17年间,新疆拍摄的本土电影非常注重把新疆独有的民俗风情和政治紧密结合,影片成为具有新疆独特的地域风情和鲜明政治色彩的影片,所以可将这些影片称之为“新疆政治片”。这些影片包括新疆电影制片厂独立完成的《两代人》、《远方星火》和《他们在战斗》以及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的《阿娜尔汗》,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作的《绿洲凯歌》。这几部影片在创作上具有当时民族题材影片共性的特征:“17年少数民族电影都有着双层结构:一层是对风光和民族习俗的展现,如音乐、服装、女主角的能歌善舞等;另一层则承担着叙事的功能,有爱情、反特、宣传民族政策等主题。两个层面互相融合,构成了这个时期少数民族电影的主要特征。”(《影视民俗学》,廖海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7页)可见,当时这些民族题材影片都发挥着对政治形势进行解读、对政策宣传的作用,主要凸显了电影的审美教育功能。为了更好地贯彻实现教育作用,创作者就极力运用本土元素把电影拍得好看,充分发挥电影造型性强的特点,将本地区的奇风异俗和自然风光通过影像画面尽情展示,彰显了影片鲜明的地域特色,新疆本土电影亦是如此。新疆政治片为了强化政治宣传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新疆本土在展示激烈的政治斗争时,充分展示出新疆绿洲沙漠风光的自然美,尽情凸显新疆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歌舞等民俗文化,透过影像画面来揭示新疆人的生活情态以及他们的精神风貌等人情美。影片将自然美与社会美自然而细致地有机相融,使得这些影片展示出一种独有的新疆情韵。这些影片深深吸引了观众,有些影片甚至还被视作经典。

二、新疆“歌舞片”和“西部片”

“文革”后,天山电影制片厂(新疆电影制片厂改名,简称“天影厂”)开始重新创作新疆本土电影。长期压抑的创作热情被激发出来,1979年新创作的电影剧本达100部以上,比1959年至1962年4年的总和还要多一倍。基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相对比较松动的情况,天影厂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厂长张昆山指示说:“我认为所谓‘新疆片’是一个形式和风格的概念,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和追求:一、鲜明的地域特色:雪山、冰峰、大漠、高原、牧场、山峡、盆地等;二、浓郁的民族特色: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建筑,服饰等;三、别具一格的新疆音乐、舞蹈;四、各族人民能歌善舞,少数民族演员特有的形象和表演才能,这是起码的四条。……‘新疆片’在中国影坛应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必将成为祖国电影百花园中一朵奇丽的鲜花。”(张昆山:《回顾与展望》,载《天山电影报》1986年5期)遵循这种创作思路,天影厂拍摄了一大批优秀的影片,如《不当演员的姑娘》、《西部舞狂》、《美人之死》、《男子汉舞厅的女明星》、《买买提外传》等,新疆“歌舞片”和“西部片”的品牌被确立。

首先,在“歌舞片”中,新疆歌舞作为重要的电影元素而大放异彩。著名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说:“舞蹈只有当它是外部现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它才是上乘的电影化题材。”(《电影的本性》,克拉考尔著,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53页)新疆本土歌舞片创作者将歌舞与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故事情节的演绎交融,使得新疆灿烂绚丽的歌舞成为了上乘的电影题材。对于创作歌舞片,广春兰导演说:“我向观众奉献的这部现代歌舞故事片《西部舞狂》,仍然体现了我在过去的八部影片中所体现的一贯思想—给观众以健康向上、美好的娱乐。我构思创作《买买提外传》和《西部舞狂》也是受到这种时代的‘舞遍天下之势’的感染冲击的结果。”(广春兰:《劲歌狂舞赞新疆—编导<西部舞狂>的初衷》,载《电影》1989年5期,4页)诚哉!斯言!一位《西部舞狂》的观众写信道:“《西部舞狂》所描绘的舞遍天下之势,在全景式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古今中外的歌舞中,明白地体现了整个影片的内涵:新疆人在萌动,新疆社会在变革,新疆的天地在天翻地覆地进步。”(《劲歌狂舞赞新疆—编导<西部舞狂>的初衷》,前揭,4页)可以说,新疆本土歌舞片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娱乐价值,还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功能,对于疆外的观众来说,他们通过这些歌舞片认识了新疆,了解了新疆人,影片的审美认知功能不可小觑。

新疆本土西部片充分利用了新疆西部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各民族奇异的民俗风情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新疆民族情韵。在新疆西部片中,影像画面生动地展示了新疆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些风景的气韵与性格独特的人物以及传奇的故事情节胶着融合出一种独有的情境。如影片《向导》拍摄时,“在摄影、美工等造型表现上,我们着力渲染时代与民族最有特色的风貌,在喀什的巴扎(集市)、道台宴会、巴赫西(巫师)做法等场面下大力气精益求精;对主人公生活的自然环境,我们侧重表现富于原始色彩的荒野之美(如古城、野河、枯林),来衬托他们乡土感情的内在美;我们又用众多独特的细节来增加生活气息(如鸽子、热瓦普、葫芦、兔铗子等)丰富主人公可亲又可信的形象。”(《<向导>导演创作中的几点体会》,载《天影厂内部资料》,7页)正是由于新疆这些独有的异域风情氤氲在传奇的故事中,所以,这些影片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观众。广春兰的《神秘驼队》“故事是在具有浓郁的西部情调的大沙漠、山谷、荒野中展开的,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传奇惊险的情节、神秘莫测的人物关系,使这部影片曲折跌宕,引人入胜。”(《<神秘驼队>说明书》,载《天影厂艺术档案》1985年4期,5页)可见,这部影片不仅仅是把西部风情作为了影片的一种外在表象,而是通过西部风情特有的情韵来使得故事内在灵魂透射出一股西域的魅惑之气来牵引着观众。后来她陈述说:“《神秘的驼队》这个剧本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就是我在新疆大地感受到的强烈的‘西部’味的会集和提炼的过程。……影片播出后,老导演陈怀皑说‘这部传奇的西部片的成功,令人耳目一新’。北京晚报载文:《一部令人不打瞌睡的西部片》。”(广春兰:《创作的激情》,转引自《第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探讨会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版,14-17页)

广春兰的另一部西部影片《美人之死》(原名为《古堡美人》)新疆独特的西部风情激发了广春兰导演创作的热情,她说“拍摄这部影片的契机在于拍摄《神秘的驼队》时,我在南北疆大地上看到了很多古城堡的遗迹……心里强烈地萌生了拍一部历史题材的美丽故事的想法。”(《<美人之死>导演阐述》,载《天影厂资料室内部资料》,3页)影片中“古堡”呈现出了西部特有的古朴的历史传奇性和历史苍凉感使得《美人之死》“在美学上有着无与伦比的独特光彩和个性,散发着一股沁人的西部历史美的芳香。”(《<美人之死>导演阐述》,前揭,3页)

新疆本土“歌舞片”和“西部片”充分利用了新疆本土元素,如奇特的西部自然风光、绚烂的民族歌舞、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而创作出了一批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性格鲜明、富有时代性和历史感的佳作。这些影片向人们展示出新疆人民对人生、对理想、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将一个个“奇妙多姿、生机勃勃、热情昂扬、神秘悠远”的新疆形象展示在了观众的眼前。新疆本土电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电影《吐鲁番情歌》剧照

三、新疆主旋律影片

新疆本土电影经历了80年代的繁荣之后,国际电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疆本土电影的创作一度陷入困境。为了生存,天影厂甚至还转向了拍摄非新疆本土电影的歧路,但事实证明放弃拍摄新疆本土电影无疑死路一条。为此,天影厂厂长张毅刚明确地说:“背对西、面向东,注定要失败。”“紧盯着新疆这块热土。”(张华:《从三部电影看新疆“光影五十年”》,载《艺术评论》2009年12期,66页)而且他还坚定地说:“越困难,越不能等死,利用有限的支持资金每年精心策划一两部影片,在坚持主流价值的大前提下,我们会坚持尝试不同题材式样和风格类型的作品,使影片更具艺术风格,多样化。”(陈丰:《新疆电影的全新时代到来——访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张毅刚》,载《新疆日报》2008年3月20日)从此,天影厂就立足于新疆本土资源,多方面探索拍摄风格多样的主旋律影片。

1.在题材方面,立足于新疆本土人民生活的反映,细致展示新疆人民的生存状态以及新疆人的人文精神,积极宣传多彩生动的新疆形象。如2004年拍摄的《美丽家园》探讨了新时代哈萨克族人对美丽家园草原的留守与离开的依恋之情,表现了哈萨克草原游牧民族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同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联系与冲突。2005年《吐鲁番情歌》以新疆维吾尔族歌舞串联,讲述了两代人不同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吐鲁番日新月异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的变化。2006年拍摄的《望山》通过巴里坤县农民与“北山羊”之间的故事,既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同时也展示了巴里坤农民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风雪狼道》以新疆边防警察挽救淘金客的故事,讴歌了边防警察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的动人情怀;《买买提的2008》将当时流行的奥运主题与新疆地区独特的奥运梦巧妙结合,展现出新疆边远地区人民心系奥运的独特情怀;2009年拍摄的献礼片《大河》既表现了塔里木河流域维汉两代人治理塔里木河可歌可泣的奋斗精神,也真切展现了塔里木河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及可喜的变化;而2010年拍摄的影片《鲜花》则竭力在歌手鲜花悠扬的“阿肯弹唱”声中展示哈萨克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揭示出哈萨克族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与坚毅的精神品格。

2.在电影影像风格方面,新疆本土电影也进行了多种探索。如2004年拍摄的《美丽家园》特别注重电影艺术视听造型的特点,运用清丽深情的音乐、明净的色彩、唯美的画面、舒缓的镜头营造了一种诗意唯美的风格,将哈萨克族生活的美丽家园深情展现,同时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充满哈萨克族独有的人情美、人性美的人文情怀缓缓呈现,带给观众含蓄不尽的回味。而《吐鲁番情歌》则以载歌载舞的动荡热烈的形式以及靓丽的色彩、幽默风趣的维吾尔族语言等拍摄出一部靓丽活泼、热情奔放、情趣无尽的现代歌舞片。2006年拍摄的《望山》则以新疆巴里坤县一个农村真实的生活环境为拍摄背景:如新疆特殊的低矮的土坯房、白雪皑皑的裸露着石子的街道、陈旧而古朴的“百年老油坊”等场景以及影片中人物的造型、生活的细节等原生态的真实呈现,实现了新疆本土电影由雕琢归于质朴平实的逆转,渗透着一股真纯原始的生活气息。《风雪狼道》是新疆首次利用电影特技进行拍摄的探索,影片中那滚滚而来的铺天盖地的雪崩、那耀眼的白桦林都极具视觉冲击效果,有些画面简直堪与好莱坞大片的镜头相媲美,是新疆本土奇观电影的首次探索。影片《买买提的2008》则将新疆特有的本土元素与时尚的现代元素杂糅拼贴,探索出一种集现代时尚与传统古朴、热烈奔放与深情婉转、活泼欢快与质朴大气融合的电影风格。《大河》巧妙地将新疆塔里木河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与两代人的曲折命运交融,使得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波澜壮阔、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史诗风格。《鲜花》中唯美的风景、哈萨克族悠扬的“阿依特斯”音乐与鲜花传奇的命运交融,使得这部影片如诗如画,唯美浪漫。有媒体称《鲜花》是“迄今为止国内描写草原山川最美的一部影片和中国哈萨克版的《音乐之声》。”(王菲:《新疆电影<鲜花>4月下旬乌鲁木齐首映》,新华网新疆频道2010年4月10日)

3.在电影价值追求方面,竭力挖掘出新疆本土元素独有的文化内蕴,努力实现了新疆本土元素与社会主流价值的多样化的嫁接。如影片《真心》为了讴歌白衣赤子吴登云的奉献精神,全面实现了电影的政治价值;而影片《吐鲁番情歌》、《风雪狼道》、《买买提的2008》、《大河》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着开掘拓展了电影的商业价值。在《风雪狼道》中,边防警察与自然和淘金客斗争的二元矛盾对立的叙事模式加上电脑特技制作的雪暴、雪崩画面带给观众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撼感。对此,有评论评价《风雪狼道》:“影片实现了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改造,为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的类型化提供了一个探索的范例。”(胡克、邵瑜莲、王乃华:《2007年国产电影剧作概述》,

猜你喜欢

歌舞片新疆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马戏之王》:好莱坞歌舞片回春
浅析好莱坞歌舞片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歌舞片《爱乐之城》的成功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绚丽的辉煌——记好莱坞歌舞片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