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使用时间及需求情况调查
2013-09-18程博胡澜敬媛媛
程博 胡澜 敬媛媛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四川省5所不同类别院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使用时间及需求情况的大样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20份。了解了当前大学生网络使用时间及需求情况,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网络;时间;需求
马斯洛曾经指出:“我们时代的根本疾患是价值的沦丧;这种危险状况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严重;关于这种状况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描述,诸如颓废、道德沦丧、抑郁、失落、空虚、绝望、缺乏值得信仰和值得为之奉献的东西,等等。”在网络时代这一特定背景下,如何面对与处理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关系,已经成为摆在当代大学生面前的突出问题。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分析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依赖的关系,2011年3月—12月,我们开展了《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的调查活动,本文主要就大学生网络使用时间及需求(目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1.资料来源
2012年3月—12月,我们在四川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5所院校作了关于《四川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20份,回收率为93%。
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性别:男性1709人,占45.94%;女性1960人,占52.69%;其余未填。(2)独生子女:是独生子女的1774人,占47.69%;不是独生子女的1846人,占49.62%;其余未填。(3)生源地:来源于大城市的586人,占15.75%;来源于中小城市的979人,占26.32%;来源于乡镇农村的2134人,占57.37%;其余未填。(4)所学专业学科类别:哲学65人,占1.75%;经济学504人,占13.55%;法学308人,占8.27%;教育学187人,占5.03%;文学253人,占6.80%;理学295人,占7.93%;工学363人,占9.76%;医学1105人,占29.70%;管理学254人,占6.83%;农学87人,占2.34%;其他专业299人,占8.04%。(5)所在年级:一年级1253人,占33.68%;二年级1191人,占32.02%;三年级645人,占17.34%;四年级及以上505人,占13.57%;未填126人,占3.39%。(6)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821人,占22.07%;共青团员2587人,占69.54%;普通群众103人,占2.77%;未填209人,占5.62%。
3.调查与统计方法
主要以问卷方式进行,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小组访谈和个人访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利用Excel进行频数分析,列出表格,并绘制成图表。在本文中,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全部改为文字叙述。
二、调查结果
1.大学生网络使用(时间)状况
(1)网龄:小于1年155人,占4.17%;1到3年1783人,占47.93%;3到5年1450人,占38.98%;大于5年321人,占8.63%;未填11人,占0.29%。(2)最常上网地点:寝室个人电脑1130人,占30.38%;网吧1489人,占40.03%;学校机房754人,占20.26%;手机321人,占8.63%;其他地点14人,占0.38%;未填12人,占0.32%。(3)上网频率:每周上网一次291人,占7.82%;每天上网548人,占14.73%;每周2-3次1162人,占31.24%;每周4-5次1687人,占45.35%;未填32人,占0.86%。(4)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小于1小时1174人,占31.56%;1-3小时1427人,占38.36%;3-5小时411人,占11.05%;大于5小时311人,占8.36%;未填397人,占10.67%。(5)对上网时间的控制:能控制2546人,占68.44%;大多数时间知道适可而止857人,占23.04%;偶尔可控制206人,占5.54%;不能控制110人,占2.95%;未填1人,占0.03%。(6)是否发现自己上网的时间比原来打算的时间要长:没有29人,占0.78%;偶尔601人,占16.16%;时常549人,占14.76%;总是2541人,占68.31%。(7)因为在网上花费太多时间以至于忘记了原本计划的:没有623人,占16.75%;偶尔2217人,占59.59%;时常518人,占13.93%;总是358人,占9.62%;未填4人,占0.11%。(8)熬夜上网:不会29人,占0.78%;偶尔2789人,占74.97%;时常547人,占14.71%;总是342人,占9.19%;未填13人,占0.35%。(9)上课时间上网的经历:经常有291人,占7.82%;偶尔有3125人,占84.01%;没有217人,占5.83%;未填87人,占2.34%。(10)身边的什么人对网络生活提过建议(多选):家人2689人,朋友150人,老师325人,同学63人。(11)感觉自己是否依赖网络:从不113人,占3.04%;偶尔2375人,占63.84%;经常1231人,占33.09%;1人未填。
2.大学生网络需求(目的)状况
(1)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自由1157人,占31.10%;免费20人,占0.54%;平等1795人,占48.25%;效率678人,占18.23%;交互52人,占1.40%;未填18人,占0.48%。(2)获取信息最常用的途径是:报纸268人,占7.20%;电视324人,占8.71%;广播1人,占0.03%;网络3114人,占83.71%;未填13人,占0.35%。(3)上网的原因:查找资料856人,占23.01%;与人交流529人,占14.22%;娱乐放松1021人,占27.45%;消磨时间1256人,占33.76%;其他58人,占1.56%。(4)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首先想到(选A答案的回答下面第5题,其他答案回答下面第6题):利用网络获取解决办法(A答案)352人,占9.46%;向教师请教58人,占1.56%;向朋友、同学请教1411人,占37.93%;向家人请教1697人,占45.62%;未填202人,占5.43%。(5)选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原因是:方便快捷324人,占92.05%;信息丰富27人,占7.67%;信息权威及其他1人,占0.28%。(6)不选用网络解决问题的原因是:虚假信息多893人,占28.21%;对个人实际问题缺乏针对性2123人,占67.06%;解决问题的滞后性147人,占4.64%;其他3人,占0.09%。(7)最常使用的四个网络功能:与熟人聊天210人,浏览新闻589人,检索信息678人,多媒体娱乐、网络游戏1824人,交友563人,收发电子邮件3588人,软件服务2345人,网上教育82人,发表见解652人,个人主页761人,网上购物1548人。(8)上网聊天的目的(多选):交流感受1346人,释放学习生活压力963人,结交朋友879人,打发无聊时光2115人,探讨学习569人,其他58人。(9)网上购物的原因(多选):过程方便快捷1542人,价格实惠2966人,商品种类多样1421人,时尚新颖895人,出于好奇有趣259人,寻找稀有商品254人,其他368人。(10)获取学习资料的主要方式是:图书馆查询623人,占16.75%;由师长提供57人,占1.53%;书店购买268人,占7.20%;网络下载2259人,占60.73%;其他394人,占10.59%;未填119人,占3.20%。(11)网络带给您学习的影响(多选):网络能接触更多的学习资源、扩大了知识范围3244人,让学习更轻松、更生动、更有兴趣2965人,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3521人,网络让我更好地完成作业529人,网络让我更有效地组织学习生活1083人。(12)如何看待网络上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内容丰富,能满足各方面的学习需求2001人,占53.79%;网络上提供的学习内容较为一般1422人,占38.23%;内容不好128人,占3.44%;未填169人,占4.54%。(13)如何看待网络学习的效果:效果很好851人,占22.88%;效果一般2311人,占62.12%;不能达到学习目的549人,占14.76%;未填9人,占0.24%。(14)对图书馆数据库:经常使用511人,占13.74%;偶尔使用1357人,占36.48%;听说过没有使用1826人,占49.09%;没有听说过2人,占0.05%;未填24人,占0.64%。(15)怎样的校园网是您最愿意接受的:有利于学习的网站1154人,占31.02%;娱乐站点多一点571人,占15.35%;有利于同学交流网站1993人,占53.58%;未填2人,占0.05%。
三、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正在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网络的优势已凸显:获取信息更自由、快捷、平等;功能更强大,学习、娱乐、交友、购物等已融入了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互联网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感,它像酗酒、吸毒和赌博等不良嗜好一样,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破坏性影响。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网络成瘾中心创始人金伯利·扬博士认为:网络的匿名性、便利性和逃避现实性特征是导致网瘾的重要原因;在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用符号来代替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符号面具下自由地进行获取信息和交友等活动;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交友、购物、旅游等活动;虚拟生存具有去抑制性的特点,人们在虚拟空间中可以自由发泄现实生存的压力与情绪,不必有任何的顾忌,从而获得心理释放和获取安慰;并且,人们在虚拟空间中可以实现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和愿望,满足了人们自我实现的目的。所以,在虚拟生存诸多优势和强大的魅力下,大学生容易沉溺其中不识归途,将本是作为人类超越自身的生存方式变为统治自己的力量。
本次调查显示:超过75%的大学生每周上网频率超过2次,集中在2-5次;近70%的大学生上网时间在1-5个小时,且实际上网时间比原计划时间长;超过80%的大学生有个因为上网时间太长而忘记原来计划的经历;超过90%的大学生有过熬夜上网和上课时间上网的经历。他们知道上网并非出于迫切的信息需要或者现实生活需要,也知道过度迷恋网络对自身的负面影响,但是无法抵挡和抗拒网络的吸引力,于是在不断控制中又不断宣告控制的失败。以上结果提示:当代大学生上网频率高、时间长,且很多大学生因无法很好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而出现熬夜上网、上课时间上网等情况,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正常生活学习的主要因素。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的原因,通过其网络需求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虚拟生存的特点与优势吸引大学生沉浸其中;二是现实生存的压力、限制以及不如意使大学生诉诸虚拟生存;三是个体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力差也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将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社会支持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缺少社会支持的大学生,其网络成瘾倾向往往较高。网络成瘾倾向较高的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往往不尽如人意。社会支持的缺失,可能让这些大学生更多地从网络中寻求补偿,从而造成其网络成瘾倾向进一步加深的恶性循环。因此为有效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地点也集中在校园内的机房、网吧和寝室。校园网是目前在校大学生最普遍的接触网络的方式,因此,大学的相关部门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是约束大学生网络行为最有效的方式。
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作用,特别是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网络成瘾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显现出更少的情感温暖、理解,更高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重要原因。而中国,父母有更大的倾向性不把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作为他们的私有物和附属品,从而对子女进行有更明显的操纵、控制和惩罚行为;同时,中国父母更注重用严厉的管教培养孩子的顺从、孝敬等良好的品德,更倾向于按父母的意志去培养子女,这样减少了他们适应社会的机会,助长了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行为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怖,限制其自我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而低自尊、焦虑、抑郁、自我效能较低、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退缩等消极的人格特点正是导致大学生发生网络行为的原因之一。
不少研究显示,具有一些特殊人格特点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吸引和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患者往往具有喜欢独处、敏感,喜欢抽象思维、警觉,不愿服从社会规范等特点。还有人发现,不同的人格特质,对网上信息的偏好选择也不一样。例如,喜欢刺激类内容的大学生的人格类型与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呈显著正相关,与乐群性、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改善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的核心,应为要求个体加强自律,更好地管理自己。但是,个体一旦陷入网络无法自拔,自律和自我约束是很难执行的,这就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关心,采用更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他们跳出网络,回到现实生活,解决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在治疗中找回健康人的心态,正确地理解和期望生活。
参考文献
[1] 江楠楠,顾海根.大学生上网行为、态度和 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1).
[2] 鹿鸣.新的网络疾病:网络成瘾症[J].社会, 2000(6).
[3] 崔丽娟,刘琳.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 的影响[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2).
[4] 周涛.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 研究[J].中国成人医学科学,2003(3).
[5]KrautR,PattersonM,LundmarkV,etal.Internet paradox:Asocialtechnologythatre-ducessocia landinvolvementandpsychologicalwel-lbeing? [J].AmericanPsychologist,1998(9).
[6] Jesso.疏离感量表[C],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 [M].台北:桂冠出版社,1997.
[7] 傅晋斌.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自我效能 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 学研究生学报,2009(1).
[8] 江楠楠,郭培芳.国外对因特网成瘾障碍的 研究[J].心理科学,2003(1).
[9] 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J].中国 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
[10]宋珺,杨凤池.北京市大学生与中学生网络 成瘾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 医学,2007(7).
[基金项目:2012年度四川省网络文化研究中心项目(WLWH12-1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