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探析

2013-09-16狄琼琼崔剑齐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问题剖析资本论

狄琼琼 崔剑齐

摘 要:《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之一,对我国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有选择地借鉴先进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让经典的理论符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资本论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资本论》;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剖析

中图分类号:A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75-02

一、《资本论》的科学先进性

马克思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哲学与西方经济,《资本论》这本集其思想于大成的著作一经出版,遍震惊了西方学术界。虽然当代的经济发展飞速,与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纪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但是《资本论》在当今时代仍有着重要的指导地位。这是因为马克思结合了科学性与革命性,批判性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体系,把空想社会主义变为科学社会主义。在这本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规律,这是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动力与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过实践的考验,更突显出其先进性。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最为全面深刻的证明与应用。一些资本主义学术界少数学者认为《资本论》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经济的发展了,要求用西方经济学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的地位。但是无数的实践证明,《资本论》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先进性,马克思经济思想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是我国把握时代趋势的理论基础,也指导着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研究好《资本论》的理论内涵,立足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实情,对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大意义。《资本论》提出科学的经济分析法,揭示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阐述合适的经济原理,这才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先进性。

二、《资本论》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1.《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有着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要能够学会联系实际与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所以本文先讨论《资本论》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再联系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在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我国根据实际经济情况,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摸索,终于确定了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思想,创新观念,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实践证明,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够更加科学持久健康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马克思基本原理指出,商品的个别价值通常转化为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剩余价值转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则转化为利润率。也就是说,没有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就不会存在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就不可能出现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与配置,就更不可能存在市场经济。只有明确市场机制的运行层次,把握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的内涵,优化结构,这样才能优化我国资本、产品、市场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马克思把公有制经济与个人的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性问题也恰好是市场经济所有制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领导人立足我国实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所有制的改革与创新,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方向与整体的优化。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热点问题

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进口,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逆差,这就需要我们依靠国内市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从而拉动内需。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经济思想还较为保守,而思想越保守,就越会减缓经济改革的速度,经济状况就会每况日下,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走一条新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一点,内地地区都应该向沿海地区学习,拓宽自己的经济发展空间。但是,即使是沿海地区,在某些经济政策方面也还有待改进,比如要减少对私营企业的歧视性待遇,在对待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时,要一视同仁。在出口问题上,要统一门槛,改善投资环境,改革金融体系,从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时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完成了行业改组,把企业变成上市公司,但是很难遵循国际规范运转周全。公司要想有效运转,就得注意完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制衡体系。

另外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法治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法治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经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了,它也是一个政治层面上的问题。在原始市场经济这个阶段,法治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依靠人际关系;而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活动较为复杂,经济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单纯依靠人际关系是没有办法正常运转经济的。现代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法制健全的法治市场经济。我国正处在两个过渡期,一个是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这个过渡期的市场经济是初级阶段的计划经济,是缺乏法治的市场经济;另一个过渡期就是从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到有法治的市场经济,我们在目前还没有完成这个过渡期的顺利转变,需要进一步大力规范市场经济,健全市场法治。此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科技力量推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从而健全经济体制。

三、运用资本论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注意点

要想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我们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理论基础,在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以价值理论为例来说,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最基本的核心思想。该学说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商品生产者在其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我们在实践中,如果背离这个核心思想,认为除了人的生产劳动可以创造价值,生产材料也可以创造出价值,也是商品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源泉。那么,这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就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悖了。

其次,要想理解透彻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各个领域,就必须参考马克思的研究程度。研究程度分为三种情况,第一,马克思已经将这个领域的问题完全研究透彻了,结论也非常科学。第二,马克思已经注意到这个领域的一些论文,也做过一些理论性的探索,并提出理论观点,但是没有得出科学成熟的理论结果。第三,马克思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领域的问题,从来没有涉及。我们仍以劳动价值学说为例,马克思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简单商品经济中存在的商品价值,资本主义竞争时期的商品价值,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在商品价值实体、价值形式、价值形成的过程等等各个方面,马克思都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做出了准确论断,形成了一套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在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是最为严谨科学、最有价值的理论。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马克思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精神产品和服务产品,这些非物质形式的商品还没有成为市场商品的主流。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手稿和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现象,也曾经做过一些初步的研究,并敏锐地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与时代条件的限制,对精神产品和服务产品的价值分析,没有在马克思价值理论体系中的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来,也没有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形成成熟的价值理论。而马克思也并没有预见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一点,所以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体系中,不包括对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的分析。我们在了解这些背景情况后,就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样历史任务了。

第一,我们在改革市场经济体系的时候,要能够毫不动摇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那些成熟科学的理论知识。要在面对各种以要素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的学说面前,迅速反应并加以批判性反驳,来捍卫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地位。第二,对于那些马克思有所初步涉及,但是还没有加以全面透彻深度剖析的问题,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根据其未曾预见的新情况,继续加以实践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出结论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就精神产品和服务产品的价值来说,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揭示出其价值实体的特点。要想做到这点,就必须以精神劳动与服务劳动为价值源泉进行剖析研究,以现代企业中的精神产品与服务产品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是较为复杂和艰巨的,但是一旦研究透彻了,就一定会极大地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第三,对于那些马克思在有生之年还没有出现或者那些他还没有预见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加深层次地进行研究。我们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价值问题为例,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学者的工作任务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核心指导思想,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价值问题,进行科学地研究。根据自身积累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发展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四、结语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有选择的借鉴先进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让经典的理论符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为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资本论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方向。在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的大前提下,深入学习和研究《资本论》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章陆.《资本论》为研究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活动提供理论基础[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2).

[2]吴碧芸.《资本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剩余价值论与企业问题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7).

[3]姚挺.《资本论》与我国经济改革[J].中共福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4).

[4]裴小革.运用《资本论》研究当代经济现实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6).

猜你喜欢

问题剖析资本论
“历史性解读”视野下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施复亮译本《资本论大纲》
山区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与解决办法
论《资本论》立论基础的逻辑缺陷
浅析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矿区统战工作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C2C电子商务模式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高中数学教辅资料的现状研究
《资本论》热卖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