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

2013-09-16孙夕淼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

孙夕淼

摘 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要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关键因素。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因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程中,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影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分析来揭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和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03-02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是社会整体发展的理论。社会是一个整体,需要各部分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使整个社会更全面的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实际上就是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全面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英国于19世纪30年代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一大批工厂主迅速积累了庞大的自身资本,使得大量的工人变为了身无分文、被资本家欺压的无产阶级。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机器取代了手工变成了主要的生产方式,因此掌握社会多数财富的工厂主与一无所有的工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这使得大部分工人迫切希望得到解放。此时,德国的工业也在迅速的发展,但是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而工人们为了取得自身应得的利益,无产阶级革命已在运作当中了。所以德国的资产阶级有着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使得改革社会制度、争取大部分人解放的重任落在了德国无产阶级肩上。在当时工人阶级受到的压迫和历史前进脚步的驱动下,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应运而生了。这一理论的产生不仅依靠当时的社会背景,还取决于当时的各种社会思想的结合。正是因为吸收了一些重要思想的精华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才创立了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理论。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萌芽于19世纪30年代,形成于40年代末期。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社会发展规律论、社会发展动力论、社会发展趋势论和现代社会批判论”。从这四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十分紧密,整个理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社会发展主体论中的主体是人。社会发展规律论揭示了在社会发展运行中,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推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所包括的主体、客体都是相互作用的,都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社会发展动力论揭示了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推动力,只有在社会发展规律中才能找出这样的动力,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这一动力也需要在社会发展规律中实现其推动价值。社会发展趋势论主要说明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大的趋势,在社会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之时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发挥作用,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就是社会向某种趋势推进发展。现代社会批判论实际上是前四种理论的深化,无论是社会主体、社会规律、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与社会发展所指向的趋势都是一般的、普遍的社会理论具体的发展深化。

这四个方面贯穿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始终,是一个统一整体,其逻辑的紧密性和内在的关联性都是这个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居于主要地位的关键所在。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对当时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对现代社会依然存在长远的影响。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整个世界的社会发展带来了理论的指导,也为中国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大理论成果,第一个是毛泽东思想,第二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者中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党在社会发展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异性,社会的发展进程是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多种形式中比较成功的一种。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起便有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积极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离不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我国广大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上下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再一次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任务。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我国毅然决然的走上了发展工业化的道路,马克思认为发展生产力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在建设初期这样的关键时刻我党努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希望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毛泽东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了社会发展的主体,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作为中国建设发展的特殊规律,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世界历史上众多国家相比较,提出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所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际上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这一理论的发展和沿革也为我国以后几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邓小平等一些中央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依然是多数人所讨论的重点,是走苏联的旧道路,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然而实践证明,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成功关键在于中国能将自己的问题与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在一起,所以邓小平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具有中国特色。我国当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取得推进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提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也成为我们在现在社会中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攻坚时期。在这一时段中,党中央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放在了共同发展的位置,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应该相互协调才能取得全面发展。单一地发展只会令社会发展产生缺陷。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中,要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时期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中,我们首先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进行建设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社会理论,坚持改革开放打好经济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

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再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解决我国现存的各种问题,一定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我国具体社会实践过程中,更加努力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中国要在以后的发展中继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加快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既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继承与更新,理论本身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时代性,更体现在中国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上。从革命年代到和平年代到发展年代,从战争到建设到发展,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在这之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四、结语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需要研究者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论的发展和深化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需要经历一段曲折的道路,才能完成了重要的历史课题。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全面的指导作用,并将在以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中仍然指导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和再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人民日报,2012-11-09.

[4]侯衍社.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秦宣.新中国60年·学界回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6]王令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田 苗)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