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主在民生中的递进性

2013-09-16胡嬿婉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循序渐进民生民主

胡嬿婉

摘 要:在分析民主与民生关系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种不同需求在人不同需求层次中所占地位,同时提出事务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人民基本生活条件没有满足的同时空谈民主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关键词:民主;民生;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16-02

在对待民主的问题上,我们有两个错误的认识:一是把民主和社会主义割裂开来,持有此种观点者并没有认识到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与要求;还有一些所谓右派人士脱离实际,没有与我国当前国情相结合,混淆了抽象的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之间的差别。这两种误区就是在民主问题上极左和极右思潮的反应,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前者是短视的思想,是一种对历史的倒退;而后者看似有理,但是在思想层面上是混淆不清的,严重的会导致政治动荡,引起社会动乱,从而中断了民主的进程。要想避免对这两种窠臼的影响,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看问题,反思国情实际,再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的需求谈民主的问题[1]。关于民主在民生中的递进性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文章。

林尚立在《民主与民生:人民民主的中国逻辑》中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选择,使得民主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如果现代化的发展与稳健化的民主战略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样对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现代化的稳定。具体联系中国的客观实际来看,实现一种稳健的民主化战略,表现在这种民主是循序渐进以及切合客观实际的,更关键的是把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的民生建设提高到一个相对重要的高度。追求一种民主化的民生绩效。而在我国,这一切战略的制度基础就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既要保证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当家做主的地位,又要保障每一个中国公民生存、发展、接受教育,有尊严地活着这一现代民主主题。因此,把民生和民主相结合,就是人民民主的内在需求,也是我们人民民主最大的特色之所在[2]。

刘明海在《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民生改善的路径探索》里明晰了民主与民生的基本内涵,探讨民主与民生的关系,并以基层学者的身份提出了自己对加强基层民主促进民生改善的基本路径[3]。

贺方彬在《中国社会转型语境下民主与民生的关联性探析》中认为:在转型中国这一宏观大背景的条件下来研究民主与民生的关系,不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还给了我们一层更为宏大的历史视角,从而显示出民生和民主这种关系特质和深层意蕴。这层关系的表现形式就是:民生和民主并不是相互独立,相互分离的状态,而是具有很高的关系依附性,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是辩证和统一的关系。具体的表现形式便是民生民主化和民主民生化的双向互动。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中心,为政治民主的发展提供现实的动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谈到的那样,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做好政治体制改革,真正践行人民当家做主这一本质需求要求重大的民生问题要从根本上来解决。只有建立在二者相互贯通的基点上,才能真正把握中国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4]。

马克思在阐述人的需求时谈到了两个先后层次,首先一级是人对于物质的追求,这是属于低一级的需求,通过外部条件即可以满足;另一级是精神需要。而民生需求中的公平、民主的需求是高级的精神需要,他们只有通过制度安排才能被满足。

如果将新中国建国六十余年历程从时间上一分为二,前三十年的根本民主便是“固本”,也就是确保人民当家做主;而彼时政府施政民生的最大价值和要义,就是保证群众百姓吃饱穿暖的起码要求,能够“有力气说话”。所谓民主在民生中的渐进性,第一个层次解读就是只有保证了群众百姓的生存权利,民众才有举手赞成或举拳反对的力气,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一切民主话题才有可能;否则,如果物质资料生产极度匮乏、或者社会动荡导致起码生存权利都成为奢望,无论举手还是举拳显然都已毫无意义。对于民生与民主需求层次的关系,李和中老师做了精炼的概括。

第一,不同的社会时期,人们的需求是不同的。譬如在中国社会温饱问题处于首位的时候,也有一些仁人志士去追求民主自由和社会公正。但是不同时期总有一种需求是占据着支配地位的,对相应行为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对于我国现实的语境,也就是如何解决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问题。所以,胡锦涛同志提出到2020年,要把中国建成一个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就是抓住了当前中国社会老百姓的根本需求。

第二,每一个相关不会随着有更高需求的发展而消失。各种层次的需求是相互重叠与依赖的,发展了高层次的需求之后,低层次的需求是仍然存在的,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结果变小了。我们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了民主,而恰恰相反的是,小康社会的稳定才是奠定民主的基础,而民主之果恰恰是生长在小康之花之上。另一方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一定会更进一步地引起人民对“民主”的新层次上的需求。

第三,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人民对精神类需求——民主的期望是不一样的。比如,随着互联网和微薄的出现,人们对言论自由,对民主的要求更加强烈了。政府再也不可能通过封闭网络,来压制人民对言论自由的需求。相反,政府必须因势利导,通过微薄和网络,加强同民众的沟通,及时了解民意,不断地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基于此,之所以强调践行民主在实施民生过程中的递进性,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点。无论是胡锦涛同志强调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还是孙中山先生说的民生就是群众的生命,都是一样的意思,也就是民主和民生对于人民来说都是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时时加以珍视。首先,民生的改善,就是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得到满足,包括寻常百姓居家过日子的种种元素,住房、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等。在这些主要内容当中,物质基础是最基本的,也就是每个人都切实关心的利益之所在。只有我们的民生得到了发展,民主这样的上层建筑才会得到改善,从而民主的制度化进程也会得到保障。另外,要发展民主,就是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民主也是一种保障主权在民的制度,因为这样人民群众才会实践自己的平等、自由与尊严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包括精神与物质的民生水平,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民主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

现代我国社会有一种不良认识觉得,如果我们需要改善民生的话,我们就一定不能推进民主,民生的改善直接意味着民主不能有效推进。诚然,在某些国家,这些现象的确曾发生过,但是之所以有这种状况的产生,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没能处理好改善民生和发展民主之间的关系,要么是罔顾民生,离开民生谈民主,用民主来压倒民生;其次是不能全面地反而用过激地手段推进民主,譬如某些东南亚国家,使得民主进程处于失控状态,没有形成秩序,使得社会动荡,冲击了本已脆弱的民生。这些经验和教训纷纷告诉我们如果用非理性地手段推进民主,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民粹主义的胜利,使得社会动荡,百姓受苦。所以说,并不意味着民生的改善就一定会影响民主,而是罔顾民生,只抓民主,而又没有一套固定的流程来解决民主问题,才使得国家处于那种无序的状态。

发展民主,改善民生就要坚持以民生为导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民生的本质内容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更加强调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需求以及对公务员满意的这种状态。要稳妥解决日益变化着的比较复杂的民生问题,首先要具备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态度,为了实现公平正义我们要坚持共同富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使民众的利益最大化。改善民生,就是把发展的最终取向归于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改善民生,发展民主,就要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能否真正做到人民当家做主,是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关键。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国家形态,首先要从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

因此基于以上基础的民主在民生中的递进地位我们可以做出以下解读:一是主导中国民主进程的执政党通过理念改革、施政改良,不断释放出直接惠民的民生善意,并将其作为不仅要“国富”、更需要“民强”的施政方向,能让群众从民生中得到实惠;二是真正形成民主基础、推动民主进程的普通民众,释放出来的公正、公平意愿,能以“民情”、“民心”等形式得以被关注和尊重,可以有尊严地对民生利益做出选择;三是联动民生的各方话语主体,能以民主的对等权利和客观视角,进行平等交流、相互监督或自我反省提升……

所以,在宪法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中国,此时关注“民生是民主的基础和前提”、“改善民生就是发展民主”别有意味,不仅在于前者强调共产党执政中国六十余年、民生成为其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追求;还在于后者或重在突出了“民生中国”之于“国家民主”的重要意义。而当前后两者利益与价值诉求形成了意愿的交集,整个社会亦就成就起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一股推进国家民主进程的巨大动力。

事实证明:只有以民生指导的发展理念,藏富于民、普惠于民;让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声音与诉求,参政议政,管理相关事务,民主与民生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我们的社会经济增长保持一个强劲有力的增长势头。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尤其在民主的先后层面来看,西方有其自己的政治经济发展规律,即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从而达到政治小康;其次是在法制健全的基础上才会实现社会公正。如果我们偏离了这个程序,一个社会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对于我们今天探讨民主在民生中的递进性由此观之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维杰.试论中国民主的渐进性[J].求索,1998,(1).

[2]林尚立.民主与民生:人民民主的中国逻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3]刘明海.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民生改善的路径探索[J].求实,2011,(S2).

[4]贺方彬.中国社会转型语境下民主与民生的关联性探析[J].学术论坛,2011,(10).

猜你喜欢

循序渐进民生民主
中国式民主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尼日利亚 民主日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写字教学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