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丁姜和胃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妊娠恶阻临床疗效观察
2013-09-15李红彩于源源
李红彩 于源源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妇科,青岛,266033)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1],中医古籍中称之为“子病”“病儿”“阻病”,是妊娠早期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称为妊娠剧吐。若严重呕吐、长期饥饿,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酮体积聚,尿中出现酮体,形成代谢性酸中毒,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Wernick's脑病[2]、电解质紊乱引起心律失常,以至死亡[3]。天然的中医药具有低或无毒副作用,且治疗恶阻疗效肯定,现已经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和关注。因此,我们针对本病特点,根据20多年临床经验,研制了让患者更容易接受的外用制剂,选取半夏、砂仁、丁香、生姜等制成丁姜和胃膏外敷神阙穴,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于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妇科住院部住院的60例妊娠剧吐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2组年龄、孕次、停经天数、病程、病情比较,经t检验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孕妇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s)
+ ++ +++ ++++治疗组 30 26.6±1.7 1.10±0.18 65.5±8.3 13.5±8.7 3 6 17组别 例数 年龄(岁)孕次(次)停经天数 病程(d)尿酮体(例)4对照组 30 27.1±1.9 1.13±0.20 66.2±9.5 14.7±9.0 2 7 183
1.2 妊娠剧吐诊断标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依据:宫内妊娠≤16周,恶心,持续剧烈呕吐,不能进食,尿酮体检阳性,不同程度电解质紊乱。
1.3 病例排除标准 葡萄胎、先兆流产、异位妊娠或有妊娠合并症、禁忌证以及肝炎、胃肠炎、胆道疾患引起恶心呃逆或呕吐原因不明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支持治疗。支持治疗采用静脉输液治疗,包括点滴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每日补液量不少于3 000 mL,尿量不少于1 000 mL,呕吐严重者需禁食。并根据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结果及营养状况酌情添加能量合剂、维生素、电解质、氨基酸,碳酸氢钠等。症状缓解,电解质、血气分析转为正常,尿酮体转阴后,逐渐减少补液量,增加摄入量,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姜和胃膏贴敷神阙穴(肚脐),每帖贴敷时间1 d,7 d为1个疗程。
表2 两组治疗4 d后的疗效比较
表3 两组治疗7 d后疗效比较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妇科学(第7版)》制定。治愈:恶心、呕吐停止,能正常进食,尿酮体连续3次阴性,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恶心、呕吐停止或偶见,纳食改善,各项检查均明显改善,尿酮体阴性或减少2个“+”以上;有效:恶心、呕吐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可进食,各项理化检查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尿酮体持续阳性。复发:疗程结束后2周内再次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而复诊者。
1.6 观察指标 1)临床观察:呕吐、头晕、倦怠、厌食、皮肤、黏膜、体温、脉搏、血压等症状、体征;2)实验室检测:血、尿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治疗4 d后疗效比较,见表2。
2.2 两组治疗7 d后即总体疗效比较,见表3。
2.3 两组主要症状情况分析,见表4。经χ2检验,在头晕、倦怠、呕吐的消失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食欲不振的消失率比较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主要症状消失分析
2.4 疗程结束后2周内复发率比较,见表5。
表5 疗程结束后2周内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恶阻多见于年轻初孕妇,症状有轻重之别。其病因尚未明确,多数观点认为可能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旺盛,胃动素减少,HP感染致胃泌素增多进而胃酸分泌等因素有关[4-5]。中医学认为恶阻发生,主要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治以降逆止呕为主。中医药治疗妊娠剧吐疗效肯定,如中药口服、针刺治疗等,可口服中药味道刺激性大,患者食入可能会立即吐出,甚至闻之即吐,不易被接受;针刺等疗法如施术者手法不当或刺激过强,可有流产的危险。中医药治疗妊娠剧吐的关键在于能使患者受药[6]。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附有裱背的外贴膏剂,将丁姜和胃膏成分提取浸膏,摊涂在医用木浆纤维裱背材料上,制成巴布膏,从而保证膏药中的药物含量及疗效,而且既方便,又不污染衣物。
丁姜和胃膏配伍:半夏为君药,具有降逆止呕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也有显著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臣药为丁香、砂仁;丁香能温中降逆,理气止呕,现代研究本品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减轻恶心呕吐,缓解腹部气胀,为芳香健胃剂,因其性芳香辛透可引药直达病所;砂仁辛温,能行气和中而止呕安胎。佐使药为有“呕家圣药”之称的生姜,可温胃散寒,和中降逆止呕,其有效成分姜酮及姜烯酮有明显的镇吐作用,尚能解半夏毒。四药合用,降逆止呕,共奏其效。
神阙穴(脐)属任脉,任督二脉互为表里,共理人体诸经百脉。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和全身皮肤结构比较,表层角质层最薄弱,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并且脐周血管丰富,因此药物易穿透、弥散而被吸收。丁姜和胃膏敷脐后,气味入血,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调整脏腑。临床资料显示,丁姜和胃膏具有明显的降逆止呕作用,且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无痛苦、易接受,长期观察也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药剂学研究显示丁姜和胃膏含膏量符合中国药典发布膏剂规定,粘着度、耐热性、耐寒性、皮肤刺激性试验无异常。此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临床应用治疗妊娠剧吐前景广阔。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4.
[2]尹莉.不可忽视的妊娠剧吐[J].基层医生诊疗反馈,2001,8(1):35.
[3]刘广亚.妊娠剧吐并严重低血钾致死1例教训[J].中国医刊,1996,31(7):61.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19-320.
[5]何啸兰,钟刚,贺漪,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0(29):872-874.
[6]李红彩,马义杰,徐彩华.中医内外治法结合治疗妊娠剧吐10例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1999,14(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