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83例
2013-09-14单亚利吴宏生赵志林
单亚利,吴宏生,赵志林
糖尿病性脑梗死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差,好转率低7年采用中药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83例,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66例均为昌平区中医医院糖尿病科及脑病科2010年3月—2012年7月住院患者,并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符合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发病时间3d内,于发病后1周内行头颅CT或头颅核磁扫描证实为脑梗死。本组病例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史1年~30年,男性87例,女性79例,年龄45岁~78岁。1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3例,男44例,女39例,年龄46岁~78岁;对照组83例,男43例,女40例,年龄45岁~76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情轻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梗死部位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1996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西医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头颅核磁检查证实,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标准[2]。
1.3 纳入标准 初次中风发病且发病时间在3d内;传统CT或MRI示脑梗死,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为中风病中经络,证型为肝肾阴虚,风痰瘀阻证;无意识障碍。
1.4 排除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病中脏腑或伴有意识障碍;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影像学检查疑为出血性梗死;生命体征不稳定。
1.5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进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项目检查。治疗前症状、舌苔、脉象及治疗21d后症状、舌象观察。每一周综合生活能力、语言、肢体功能等症状变化观察。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21d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
1.6 治疗方法 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每支5mL)10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输注;每疗程3周。伴有感染者,根据病情酌情给予抗感染治疗,有电解质紊乱,及时纠正;并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以上药物基础上加口服养阴活血通络方,主症: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口角流涎、偏身感觉异常,腰痠耳鸣,口干口渴,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苔薄白或白、舌质暗红或瘀斑、脉弦或弦细,辨证为肝肾阴虚,风痰瘀阻证,治法养阴活血、化痰通络。方药:牛膝30g,生地15g,麦冬15g,天花粉15g,当归12g,山药15g,白芍20g,菊花30g,生杜仲20 g,地龙15g,郁金15g,天麻10g,鸡血藤12g。水煎服,日1剂。加减:若肝阳上亢而见眩晕耳鸣、面红目赤者,加钩藤、夏枯草各10g,石决明20g;若痰湿内阻而见形体肥胖、胸脘痞闷者,加陈皮、菖蒲、僵蚕各10g;伴神疲乏力,口干尿频者,加黄芪、党参各10g;伴胸闷胸痛者,加瓜萎、薤白各10g;血糖较高者,加石膏20g,知母10g;尿糖不降,重用生地50g,花粉30g;高脂血症者,加山楂、瓜蒌、决明子各10g;血压高者,加夏枯草、珍珠母各20g。自煎中药每袋100mL,每日2袋,早晚分两次口服,每个疗程服用3周。
1.7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均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评定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中医证候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程序,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见表2) 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服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s)
组别 n 全血黏度(mPa·s) 血浆黏度(mPa·s) 全血还原黏度(mPa·s) 纤维蛋白原(g/L)治疗组 治疗前83 5.33±0.35 2.76±0.27 9.68±0.26 5.98±0.43治疗后 83 4.45±0.401) 1.66±0.311) 9.38±0.38 3.91±0.461)对照组 治疗前 83 5.37±0.38 2.76±0.29 9.63±0.37 5.93±0.38治疗后 83 5.29±0.39 2.70±0.25 9.59±0.37 3.79±0.40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性脑梗死是临床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史多较长,并发症多。由于糖尿病的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脂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功能改变[3],加之糖尿病血小板黏附力增强,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些血管及血液成分易出现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梗死,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4]。
在祖国医学中,本病属“中风”、“消渴”范畴。2型糖尿病血糖异常升高,本身就是形成阴虚与血瘀的重要因素[5],因此在辨证分型上以阴虚血瘀者多见。如明·戴思恭在《长证治要次·消瘅》中记载:“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痰”。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阳极动风,横窜经络;虚热内盛,煎熬营阴,炼液为痰,又阴亏血枯,血行瘀滞,肝风夹痰瘀阻络,导致中风,则阴虚、肝风、痰瘀为中风之机制。拟方以滋水涵木,平肝熄风,化痰活络,标本兼治[6]。方中牛膝、生地、麦冬、白芍、天花粉、生杜仲、山药滋水涵木,润燥生津;天麻、地龙、菊花平肝熄风化痰;当归、郁金、鸡血藤活血化癖通络。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生地、牛膝、天花粉有降血糖作用;鸡血藤、郁金、当归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地龙有降压、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因此,应用本方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治疗及预防均有较好疗效。
[1]郑筱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2.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秦万章.血瘀和活血化瘀的研究进展及前景[J].中医杂志,1980,21(10):75-78.
[4]王怡洁.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12(5):396.
[5]刘喜明.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J].中医杂志,2007,48(12):1125-1127.
[6]牛春涛,韩晗,王向峰.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应用法则思考[J].中医杂志,2002,42(3):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