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质调理干预痰湿质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1)

2013-09-13贾希瑞赵立新郝利芳杜雅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湿质面瘫天数

贾希瑞,赵立新,郝利芳,杜雅俊,郭 霞,刘 洋

周围性面瘫(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针灸科优势病种之一,在针灸科就诊患者中占有很大比重。从经络学说考虑,本病属络病范畴,常规针灸治疗往往只注重局部治疗,忽略体质因素对疗效、预后等方面的影响。本研究将体质调理引入面瘫的针灸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2009年3月—2012年6月急性期(发病1d~7d)就诊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科的面瘫患者,经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为痰湿质面瘫患者185例。男性114例,女性71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8岁。2012年1月—2012年6月患者67例在常规取穴中加用化痰祛湿穴位(中脘、丰隆、三阴交)为治疗组。2009年3月—2011年12月患者118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制定;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89年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医诊疗常规》及1994年北京出版社《临床中医内科学》制定。面部表情体征分级量化:参照1993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制定。

1.3 纳入标准 符合周围性面瘫的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除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结核病、血液病及心、脑、肝、肾等系统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患者;发病1d~7d内,愿意接受针灸治疗,并坚持治疗,愿意接受并能完成问卷调查;年龄16岁~65岁。

1.4 排除标准 经检查证实为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引起的面瘫;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年龄65岁以上老年人;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对酒精等过敏者;不能配合针灸治疗,对针灸治疗不能耐受者;精神病患者。

1.5 体质分类研究方法 入选患者参照王琦“体质九分法”,分为9种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体质分类采用心理测量学评价性能良好的中医体质量表进行判定[1]。

1.6 治疗方法 基本处方(参照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攒竹、翳风、颧髎、迎香、夹承浆、口禾髎、牵正、合谷、足三里。除合谷对侧取穴、足三里双侧取穴外,余穴皆为患侧取穴。治疗组在上述取穴的基础上加中脘、丰隆、三阴交。以上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药物治疗:服用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制剂室生产的面瘫复原灵Ⅰ号胶囊,泼尼松、甲钴胺、维生素B1、阿昔洛韦、地巴唑等。

1.7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3年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制定。痊愈:面部表情自然,额纹完全恢复正常,鼻唇沟双侧对称,眼裂能完全闭合,口角无歪斜。或体征、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面部表情基本自然,额纹恢复但不对称,鼻唇沟变浅程度减轻但不对称,眼裂能闭合但不完全,口角基本无歪斜。或体征、症状积分减少≥70%,<95%。有效:面部表情不自然,额纹尚未完全恢复,鼻唇沟变浅不对称,眼裂能闭合一半,口角略歪斜。或体征、症状积分减少≥35%,<70%。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积分减少<35%。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痰湿质面瘫患者中加用化痰祛湿穴位未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愈患者平均治疗天数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在4个疗程治愈的面瘫患者中,平和质平均治疗天数最短,依次为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最长。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愈患者平均治疗天数

3 讨 论

周围性面瘫俗称“吊线风”、“歪嘴风”,在中医古代文献中称为“卒口僻”“口喎”、“口目僻”、“口眼喎斜”、“口喎僻”等。有资料显示临床上面瘫以贝尔氏面瘫最多见,占周围面瘫的60%左右[3],国内发病率为425.7/10万[4],该数据仅为贝尔氏面瘫的统计,面瘫总的发病率更高。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临床分为风寒入络、风热入络两型。总的治法为活血、通络、祛风。针灸临床多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为主,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仍有少数患者病程迁延,甚至遗留面肌萎缩、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和精神痛苦。

个体化诊疗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徐灵胎说:“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二人之体质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对于周围性面瘫而言,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各种体质人群均可发病;周围性面瘫常见体质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5]。本研究中,在4个疗程治愈的面瘫患者中,平和质平均治疗天数最短,依次为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最长;可见体质因素是影响面瘫患者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个体体质治疗。

痰湿质是由于津液运化失司而痰湿凝聚,以重浊黏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体质状态[6]。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上加入中脘、丰隆、三阴交等化痰祛湿穴位;经4个疗程治疗后,治愈率优于对照组;治愈患者平均治疗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面瘫治疗上,将患者体质因素考虑入治疗方案中,采取局部常规取穴与辨体质取穴相结合的治疗思路,可能会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面肌萎缩、面肌痉挛等面瘫后遗症的发生;对患者而言,可能会更大限度减轻经济负担,减少面瘫后遗症的发生。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5.

[2]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70.

[3]余光岩,顾晓明,蔡志刚.周围性面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

[4]李世绰,程学铭,王文志,等.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5-268.

[5]郝利芳,贾希瑞,赵立新.7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553-555.

[6]何裕民.新编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13.

猜你喜欢

湿质面瘫天数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抑郁筛查小测试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瘦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痰湿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