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临床效果观察
2013-09-12尹庆卫
尹庆卫,赵 丽,刘 斌
重症肺炎可根据获得环境不同分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SCAP)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evere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SHAP)。SCAP及SHAP均有很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CAP患者的病死率可高达50%[1],而SHAP的病死率可达70%[2]。目前重症肺炎的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结合相应对症处理的治疗原则。但是由于当前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及目前抗生素的滥用,致使耐药细菌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增加了患者入住ICU住院总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现将笔者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具体临床疗效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01—07住ICU(潍坊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症肺炎的患者80例,均按文献[3]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均有寒战、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和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男 25 例,女 15 例;年龄(45.6±8.1)岁;病程 4~48 h;其中大叶性肺炎20例,小叶性肺炎20例。常规组:男30例,女 10 例;年龄(50.6±6.9)岁;病程 4~48 h;其中大叶性肺炎28例,小叶性肺炎12例。全部患者均无对热毒宁注射液过敏史。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美国胸科学会(ATS)2001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②入院48 h内肺部病变扩大≥50%;③少尿(<400 ml/d)或非慢性肾衰患者血清肌酐>177 μmmol/L。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PaO2/FiO2<250;③病变累及双肺或多肺叶;④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⑤舒张压<60 mmHg。 符合 1条主要标准或2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1.3 排除标准 ①入院前使用过抗生素治疗者;②患有心、血管、脑、肝、肾、造血系统等基础疾病;③对抗生素过敏及有相关药物过敏史;④妊乳期妇女及精神病患者;⑤有免疫系统疾病史或有应用免疫抑制剂史者;⑥其他:不能遵照医嘱配合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常规组仅用抗生素静脉滴注作为基础性抗感染治疗,祛痰选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90 mg IV Q8H。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再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217)3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疗程。余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如需机械辅助通气者,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
1.5 疗效判定 治疗10 d后,判断其疗效,可分为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4级(依据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判断)。痊愈:用药后3 d内体温降至正常,5 d内咳嗽停止、痰量明显减少,10 d后肺部啰音及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肺部阴影完全消失;显效:用药3 d后体温正常,5 d内咳嗽缓解,10 d内肺部干湿啰音明显减少,X线胸片或肺部CT检查肺部阴影基本消失;好转:用药7 d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但偶有体温升高,经10 d治疗时咳嗽症状仍存在但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肺部CT检查示肺部阴影较前有所减轻;无效:用药疗程结束时仍有发热或咳嗽,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肺部CT检查肺部阴影仍大面积存在,如需机械辅助通气者,不能撤离呼吸机,需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以改善血氧饱和度。
1.6 监测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WBC、血氧饱和度(SaO2)、氧和指数(PaO2/FiO2)、胸部正侧位 X 线片或 CT 变化情况、每日检测患者的体温记录退热时间、咳嗽、咳痰情况,记录咳嗽明显减轻时间,听诊肺部啰音记录啰音消失时间,并进行比较炎症吸收时间、WBC恢复正常的时间。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疗效间比较用χ2检验和t检验。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结果见表 1。
2.2 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试验组与常规组退热时间、咳嗽减轻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炎症吸收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见表2。
2.3 检测指标比较 试验组与常规组体温、WBC(×109/L)、血氧饱和度 SaO2(%)、氧合指数 PaO2/FiO2(mmHg)、呼吸频率RR(次/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见表3。
表 2 两组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s,d)
表 2 两组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s,d)
组别 n 退热时间 咳嗽减轻时间 啰音消失时间 炎症吸收时间 WBC恢复正常时间对照组 40 3.3±1.8 5.0±1.7 5.1±1.5 10.0±1.2 4.34±0.60常规组 40 4.0±1.2 7.3±1.8 6.0±1.5 13.4±1.2 5.22±0.58 t值 4.1 7.0 5.5 9.53 2.86 P值 <0.01 <0.01 <0.01 <0.05 <0.01
表 3 两组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后监测指标(±s)
表 3 两组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后监测指标(±s)
组别 n T(℃) WBC(×109/L) SaO2(%) PaO2/FiO2 RR(次/min)对照组 40 36.93±0.56 8.83±3.29 96.62±4.67 276.19±35.78 16.32±2.53常规组 40 37.28±0.52 11.01±2.16 95.23±3.36 202.17±33.78 17.13±2.72 t值 36.2 9.8 96.5 260.4 15.5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1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之首,在人类总病死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1]。重症肺炎病死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中医理论认为,重症肺炎多因失治误治或治之不当或正不胜邪,必邪气深入,病情发展。其传变趋势有二,一为顺传于肺胃,而气(痰热壅肺)而营而血。一为逆传心包,而心营,而神明(脑)。所谓逆传心包者,为邪热内炽,上扰神明,神明错乱,而有神昏谵语、舌謇之症[2,3]。若邪热深盛,邪正剧争,正气溃败,骤然外脱,则阴津失其内守,阳气不能固托,终则阴阳不能维系,形成阴竭阳脱。此外,风温热邪,久羁不解,易深入下焦,下竭肝肾,导致真阴欲竭,气阴两伤。热毒宁注射液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等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发挥作用可能与其组方中各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关。青蒿,味苦、辛,性寒,辛以解表、寒以清热,是方中君药,用于解暑、退热、凉血等临床病症。青蒿含倍半萜内酯、黄酮类、香豆类挥发成分(青蒿酮),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镇痛及提高免疫力作用,青蒿还具有免疫抑制和细胞免疫促进作用[4]。金银花,味甘、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助青蒿可以增强其清热及透散之功,在方中为臣药。研究表明,金银花含有机酸(绿原酸等)、环烯醚萜苷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栀子富含熊果酸、苷类物质,具有镇静、降温作用,栀子还具有抗感染、抗微生物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具有抑制作用[5,6]。3种成分在药物动力学上无相互影响,在药效上可相互协同。上述诸药合为一剂,具有解热、抗病毒、抗细菌、增加免疫等药理作用。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细菌作用,对多种呼吸道病毒株培养细胞病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细菌菌株的生长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较好的抗炎、解热功效,能有效地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证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抗生素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对于需呼吸机辅助通气重症肺炎患者,能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减少入住ICU天数及住院总费用,且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1]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J].Am J Crit Care Med,2001,163(7):1730-1754.
[2]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acquired,ventilator-associated,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J].Am J Respir Crit Care,2005,171(4):388-416.
[3]吴叶宽,李隆云,钟国跃.青蒿的研究概况[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4,19(2):58.
[4]武晓红,田智勇,王 焕.金银花的研究新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30-133.
[5] 杨方花. 栀子的药理作用概述[J].泰山卫生,2005,29(2):15.[6]王意忠,崔晓兰,高英杰,等.栀子提取物抗病毒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4):1176-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