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灌注成像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的预测分析

2013-09-12张卫国唐山市工人医院放射科河北唐山063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8期
关键词:出血性亚组患侧

张卫国 (唐山市工人医院放射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早期发现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给予及时救治可提高梗死血管再通率,不仅可快速恢复缺血脑组织血供,同时也可有效挽救缺血半暗带,达到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提高预后的效果〔1〕。出血性转化(HT)为梗死后区域发生继发性出血,可分为药物治疗后出血和自发出血,而早期溶栓治疗增加了HT的风险〔2〕。研究指出,血脑屏障破坏后引起的局部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变化是导致HT的主要原因〔3〕,但其对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HT的预测价值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CT灌注成像(CTP)技术进行相关研究,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45例,女33例,年龄61~82岁,平均(73.40±15.67)岁;颈内动脉系统3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41例;所有患者均于卒中9 h内行CTP检查并依据头颅CT复查结果将其分为出血转化(HT)组和非出血转化(non-HT)组。HT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73.29±14.82)岁;颈内动脉系统1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9例;non-HT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56±15.69)岁;颈内动脉系统2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22例。纳入标准:(1)符合2010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的诊断标准;(2)卒中发生3~9 h内完成CTP检查;(3)签署知情同意书;(4)无心、肝、肾功能不全;(5)治疗后存活,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排除不配合检查及随访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使用螺旋CT扫描机(西门子公司),选取重点层面进行CTP扫描,将原始数据传送至ADW 4.2工作站,采用Perfusion 3灌注软件分析动态图像上 ROI区(面积统一取100 mm2左右),得到脑血流(CBF)图、脑血容量(CBV)图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并生成表面通透性PS函数图。均于患侧脑梗死区域放置ROI(患侧),并以脑中线为对称轴,镜像对称到对侧(健侧),记录两侧的CTP的主要参数(PS、CBF、CBV和MTT),并计算与健侧对称部位的比值,得出相对参数值(rPS、rCBF、rCBV 和 rMTT)。

1.3 评价标准 采用ROC曲线确定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HT的rPS值,并随访HT组rPS不同水平的预后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数据,数据均以±s的形式表示,并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侧CTP的主要参数情况 HT组的PS高于non-HT组(P<0.05),CBF和CBV均低于non-HT组(P<0.01),但两组的MT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侧CTP的主要参数情况(±s)

表1 两组患侧CTP的主要参数情况(±s)

与non-HT组比较:1)P<0.05,2)P<0.01

组别 n MTT(s)CBV(ml/100 g)non-HT组 47 0.85±0.14 14.52±4.38 15.72±3.72 17.17±3.36 HT组 31 1.72±0.761)8.37±2.652)6.45±1.262)PS(ml·100 g-1·min-1)CBF(ml·100 g-1·min-1)15.03±2.81

2.2 两组患侧CTP的相对参数值 HT组的rPS高于non-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BF和rCBV均低于non-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的rMT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侧CTP的相对参数情况(±s)

表2 两组患侧CTP的相对参数情况(±s)

与non-HT组比较:1)P<0.05,2)P<0.01

rPS rCBF rCBV rMTT non-HT组组别 n 47 1.42±0.37 0.52±0.24 1.72±0.40 2.62±1.12 HT组 31 2.64±0.851) 0.34±0.131) 0.67±0.192)2.71±0.85

2.3 HT组rPS不同水平的其余CTP参数情况 依据HT组rPS的平均数将HT组患者分为≥1.72亚组和<1.72亚组,发现≥1.72亚组的CBF、rCBF、CBV及rCBV水平均低于<1.72亚组(P<0.05),但两组的MTT和r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HT组rPS不同水平的其余CTP参数情况(±s)

表3 HT组rPS不同水平的其余CTP参数情况(±s)

与rPS≥1.72组比较:1)P<0.05

rMTT rPS≥1.72 6.32±1.14 0.27±0.09 5.14±0.57 0.51±0.1组别 CBF(ml/100 g/min) rCBF CBV(ml/100 g) rCBV MTT(s)14.97±3.58 2.63±1.09 5 16.33±2.66 2.79±0.81<1.72 9.51±2.081) 0.41±0.181) 7.36±0.651) 0.79±0.341)

2.4 rPS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HT的预测效果 ROC曲线提示rPS值取2.25作为截断点对于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1%和84.3%,曲线下面积是0.849(95%CI=0.738~0.951)。见图1。

2.5 HT组rPS不同水平的预后情况 <1.72亚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1.72亚组,且变化值≥1.72亚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s)

与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rPS≥1.72组比较:3)P<0.05,4)P<0.01

组别 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变化值rPS≥1.72 5.72±2.52 3.84±1.421) 1.91±1.17 33.75±8.57 56.61±9.622)变化值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23.70±4.61<1.72 5.69±2.60 2.52±0.772)3) 3.17±1.563) 32.39±6.74 67.38±14.712)4) 31.58±6.934)

3 讨论

发生HT的危险因素较多,严重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如在早期及时治疗或防治可减少HT的危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一般神经元细胞未发生明显形态学改变,故CT平扫一般不易检查出〔1〕。脑部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异常一般先于形态学发生,故可采用CT灌注扫描辅助特殊软件得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参数,助于发现缺血性病变和HT〔5〕。急性脑缺血后受累脑组织局部PS改变,与HT有一定的相关性〔6,7〕,因此研究PS对及时发现HT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HT组出现表面通透性的增高,而CBF和CBV主要与脑部血流有关,CBF和CBV越低,提示梗死程度越严重,血脑屏障的损伤越大,因此HT组出现PS升高、CBF和CBV较低的趋势〔8〕。考虑到CTP常见参数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理状况、ROI选取及图像的处理过程,因此,通过计算患侧与对侧相应参数的比值来计算各参数的相对水平(rPS、rCBF、rCBV和rMTT),来消除疾病外因素的影响,发现了与上述一致的变化趋势,提示PS和CTP计数对预测HT有重要的价值。

本研究采用ROC曲线分析发现rPS值取2.25作为截断点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生HT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表明可用rPS值对HT进行预测,临床参考价值意义较大。

1 林香玉,黄美凤,陈润清,等.疏血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4):402-5.

2 孙祎菲.出血性转化的临床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362-4.

3 Kassner A,Mandell DM,Mikulis DJ.Measuring permeabilit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Neuroimaging Clin N Am,2011;21(2):315-25.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7.

5 钟井松,沈海林,丁 乙,等.64层CT灌注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评价〔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5):420-5.

6 Lin K,Kazmi KS,Law M,et al.Measuring elevated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predicting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using first-pass dynamic perfusion CT imaging〔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7;28(7):1292-8.

7 Aviv RI,d'Esterre CD,Murphy BD,et al.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of ischemic stroke:prediction with CT perfusion〔J〕.Radiology,2009;250(3):867-77.

8 熊 兵,陈伟建,付凤丽,等.CT灌注表面通透性对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性转化的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7):593-7.

猜你喜欢

出血性亚组患侧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更 正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水平变化及氯沙坦对其干预作用研究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