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斑叶螨的识别与防治
2013-09-11宫亚军魏书军康总江石宝才
□ 宫亚军 魏书军 康总江 石宝才
二斑叶螨的识别与防治
□ 宫亚军 魏书军 康总江 石宝才
二斑叶螨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地区部分果园曾有发生的报道,而后主要在果园发展蔓延,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近几年该螨已经进入保护地蔬菜中为害。
宫亚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100097
魏书军,康总江,石宝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又名白蜘蛛,是一种世界性害螨,曾在欧洲、美洲普遍发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我国南方发生为害,逐渐扩散至全国各地。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地区部分果园曾有发生的报道,而后主要在果园发展蔓延,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近几年该螨已经进入保护地蔬菜中为害。
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T .cinnabarinus (Boisduval)〕作为复合种群(Tetranychus telarius L.),直到1971年才被废除,成了两个近似种。如何区别这两个近似种国内外有很大争议。匡海源等1990年通过系统研究,杂交试验明确了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属于两个种,对非越冬型从形态上给出了鉴别特征,从分子上明确了同工酶的基因型不同,从物理上明确了过冷却点不同。
二斑叶螨寄主植物广泛,达50余科800多种,是许多地区果树、蔬菜、花卉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螨。尤其保护地的发展,为作物提供优越生长环境的同时,也为该螨的繁殖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致使其数量长期处于无限制的增加状态,对作物造成的为害越来越严重。长期大量多次使用农药防治,使得本来抗药性就很强的种群,在保护地的环境中得以迅速提升,以至于目前常用的杀螨剂和较新型农药均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迫使生产者逐渐加大剂量和次数,以至于多种药剂混合使用,造成害螨一再猖獗,食品安全受到威胁,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开展了包括种类鉴定,发生为害及抗药性等的系统研究。
1 形态特征
卵,圆球形,直径约0.1mm,有光泽,初产为无色透明,后变为淡黄色(彩色图版1)。
幼螨,近半球形,初孵时无色透明,眼红色,足3对,取食后逐渐变为淡黄绿色,体两侧出现深色斑块(彩色图版2)。
若螨, 体椭圆形,淡橙黄色或深绿色,眼红色,足4对,体背两侧各有一个深绿色或暗红色圆形斑(彩色图版3),后期与成螨相似。
成螨,体色多变,在不同寄主植物上所表现的体色有所不同,有浓绿、褐绿、橙红、锈红、橙黄色,一般常为橙黄和褐绿色。雌成螨椭圆形,体长0.45~0.55mm,宽0.30~0.35mm,前端近圆形(彩色图版4),腹末较尖。雄成螨近卵圆形,比雌成螨小,体长0.35~0.40mm,宽0.20~0.25mm(彩色图版5)。成螨体背两侧各具有一块暗红色或暗绿色长斑,有时斑中部色淡分成前后两块,足4对。
2 生活习性
二斑叶螨生育期包括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和成螨5个时期,在幼螨和每个若螨之后都有一个静止期(彩色图版6)。其发育历期、成螨寿命、产卵量及种群动态参数等与温度、寄主种类和寄主叶片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用不同寄主植物来饲养,其发育历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各阶段发育历期主要是受热量积累的影响,在不引起其滞育的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的长短与温度的高低成反比。
繁殖方式主要为两性生殖,即有性生殖,但也营孤雌生殖。在两性生殖中,雌雄交配的后代为两性,性比有差异,其雌雄性比趋于3∶1。孤雌生殖后代全部为雄性。产卵前期的时间长短受成螨的营养水平以及温度等因子的影响。产卵量受温度影响,温度适宜时,产卵量多。在变温条件下,更利于二斑叶螨的生活。在变温范围24.4~28.1℃,日平均温度26.7℃条件下,单雌产卵量为33.21粒,比30℃恒温下的31.08粒略多,比25℃恒温下的卵量多66%。
二斑叶螨露地以受精越冬型成螨在树皮裂缝、杂草根部及落叶覆盖处群集越冬,保护地内可周年繁殖为害。雌成螨一般将卵散产在叶背面和网丝上,每头成螨产卵量高达百粒以上,卵孵化后在叶背面取食为害。二斑叶螨习性活泼,爬行迅速,并有明显的趋嫩性和结网习性(彩色图版7),当虫量大时,堆集在叶片边缘或叶中央,数量可达万头(彩色图版8),并在叶面、叶柄及枝条间拉网穿行,借风力扩散。
3 发生规律
二斑叶螨年发生代数因地理纬度和寄主不同而异。在美国维吉尼亚果树上一年可发生9~10代;在韩国一年发生8~10代;在日本青森县该螨在除苹果树外的果树上一年发生9~10代,而在苹果树上只发生5~7代;在我国南方一年发生20代以上,北方12~15代。
二斑叶螨的发生与温湿度有关,其适生温度为24~30℃,干旱无雨且气温高时为害严重。在露地,每年6~7月是为害盛期,在保护地以春秋季为害严重。成、若螨均可产生为害,受害叶片被害初期为许多细小失绿斑点,随着螨量的增加和为害程度的加剧,叶片很快失绿,渐变为褐色(彩色图版9),叶片逐渐变硬变脆,最后枯黄脱落。
短日照和低温是诱导滞育的主要因子。在15℃条件下,诱导其滞育的临界日照长度为9 h(小时)42min(分),在每天8 h(小时)光照条件下,诱导其滞育的临界温度为15.5℃。在每天13 h(小时)的光照条件下,温度越高,解除越冬雌成螨滞育的速度越快;低温处理滞育雌成螨的时间越长,解除其滞育的速度也越快。
4 防治技术
二斑叶螨的形态与朱砂叶螨和截形叶螨形态相似,田间多种叶螨常混合发生,但不同叶螨种类对农药的抗性差异很大,对其他叶螨有效的药剂对二斑叶螨往往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防治二斑叶螨应统筹兼顾、综合防治,才能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4.1 农业措施 清除田园,彻底铲除杂草、残株并集中烧毁、深埋处理,以减少田内虫口基数。
4.2 物理防治 保护地蔬菜种植通常在每年夏季进行换茬,利用夏季高温进行闷棚处理,可有效降低害螨的种群数量。闷棚方法是将棚内所有残株、杂草连根拔出,晾晒在棚内,再将棚室密闭7~10d(天),阴雨天较多时要适当延长闷棚时间。而其他季节换茬时一定要将残株、杂草清理出来,集中烧毁或深埋。
4.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加强生物防治。二斑叶螨天敌种类很多,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寄生性天敌主要是菌类和病毒,捕食性天敌有塔六点蓟马(彩色图版10-a)、小花蝽(彩色图版10-b)、捕食螨、瓢虫、草蛉、食螨瘿蚊(彩色图版11)等,目前对捕食螨的研究和利用较多,主要包括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thias-Henrlo)(彩色图版12)和胡瓜钝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 Oudemans),在田间释放可有效控制叶螨为害,因此,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适当增加地面植被,使生态系统多样化和复杂化,为天敌的生存繁衍创造良好条件,保护和利用天敌。
4.4 化学防治 二斑叶螨对目前常用杀虫剂,如阿维菌素、哒螨灵、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唑螨酯、噻螨特等多种药剂均产生较高抗性,推荐剂量在田间使用基本无效,笔者进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试验表明,43%联苯肼酯(爱卡螨)悬浮液3000倍液、240g·L-1螺螨酯悬浮剂3000倍液均可有效防治该螨为害,但在使用这些药剂时要做到均匀细致,在一个生长季连续使用不要超过2次,并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2012-12-1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119004),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Z090605006000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