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网数字化塑形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研究
2013-09-10张翼鸿
张翼鸿
颅骨修补主要应用于创伤或减压术后头骨存在美观和骨保护能力有缺陷等问题的患者。目前临床上行颅骨修补主要选用钛网,其硬度是一大优势,但也给塑形带来了困难。传统人工塑形的方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外观难以达到患者要求[1]。为了寻求更高的颅骨修补质量,数字化塑形技术被提出并使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塑形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二维钛网数字化塑形颅骨修补患者2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0~60岁,平均为 (38.7±6.8)岁;18例创伤,6例高血压脑出血;6例单纯颞部颅骨缺损,4例单纯额部颅骨缺损,13例联合缺损;最大缺损面积13.6 cm×20.5 cm,最小缺损面积7.2 cm×9.3 cm。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传统二维钛网颅骨修补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0~62岁,平均为 (38.9±7.1)岁;17例创伤,5例高血压脑出血;5例单纯颞部颅骨缺损,3例单纯额部颅骨缺损,14例联合缺损;最大缺损面积13.5 cm×20.5 cm,最小缺损面积13.6 cm×20.6 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缺损部位和缺损面积比较,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术前,观察组采用薄层CT将数字影像和通信标准数据 (DICOM)做三维重建,建立颅骨缺损修复体的数学模型和石膏模型后,输入数字化成型设备中,对二维钛网进行无模压制和成型。术中患者采用全麻,不实施塑形加工,沿原切口进行入路,将皮肌瓣分离,止血,将受损区进行冲洗,植入钛网,嵌合满意后,采用钛钉固定,将引流管置入皮瓣下,缝合后包扎,术后实施预防感染措施,1 d后可将引流管拔除。对照组采用传统二维钛网颅骨修补治疗,按照患者颅骨缺损面积、局部形态和曲度等进行人工塑形,塑形后消毒,术中根据患者颅骨表面形态再次修边[2-5]。
1.3 观察指标 (1)钛钉使用数;(2)手术时间;(3)恢复时间;(4)引流量;(5)患者满意度;(6)积液感染率[6]。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钛钉使用数、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引流量、积液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传统上,颅骨缺损修补采用人工塑形,但其成形慢,术中还需对钛网进行再次修剪,不仅对钛网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影响,而且操作不便。数字化塑形作为临床新型技术,采用CT扫描患者二维图像信息,并使用软件进行3D建模、优化,执行虚拟装配,建立全面的数字化模式,传输至压力机上对钛网进行塑形。与手工塑形相比,在时间、人力以及外形上具有明显优势,而且术中无需对钛网进行再修剪[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字化塑形技术采用CT扫描,电脑建模,一次成型、无需修剪、避免不对称等不良因素,所以满意度较高。观察组患者积液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是由于一次成型、边缘整齐、割伤患者皮肤导致感染的概率低而且术中积液少。观察组钛钉使用数、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说明数字化塑形技术相较于人工塑形,更节省材料和时间,并且积液少,为一种简便、可行、可靠的颅骨缺损修补方法。
1 卞爱苗.应用数字化钛网塑形修补颅骨缺损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51):9675-9678.
2 霍永强,廖振南,张济源,等.数字化塑形个体化钛网早期修补颅骨缺损43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302-303.
3 陈伟,王茂德,王拓,等.数字化钛网塑形应用于颅骨缺损修复的临床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2):230-233.
4 付辉,房业鹏,郑细良,等.应用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2,47(9):72-74.
5 王东.数字化成形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1,17(7):1047-1049.
6 方有利,刘万荣,魏忠,等.数字化塑形钛网个体化修补颅骨缺损12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32(8):1096-1097.
7 李邦安,刘鹏鹏.数字化多点成型技术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16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7):70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