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3-09-10张志大张爱妹吴海燕陈乐蓉彭建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呼吸肌稳定期呼吸衰竭

张志大,张爱妹,吴海燕,陈乐蓉,彭建萍

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发病和死亡例数日益增多,居目前所有疾病死亡原因的第4位,预计至2015年前病死率将增加5倍[1]。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无创正压通气 (NPPV)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依从性,认为NPPV在各种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已经成为急性呼吸衰竭 (特别是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2]。但稳定期COPD合并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是否需NPPV康复治疗存在争议,特别是其能否改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尚不明确。为了探索长期家庭NPPV对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本研究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呼吸科治疗处于稳定期并携带小型双水平气道正压 (BIPAP)呼吸机返家的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5例,进行长期家庭NPPV治疗,并以同期经治疗稳定而出院的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5例 (长期家庭氧疗)作为对照组,并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入我科接受经鼻 (面)罩通气治疗出院2年症状改善的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稳定期COPD患者50例。入选标准:(1)所有COPD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3];(2)所有患者稳定期动脉血气PaCO2≥45 mm Hg(1 mm Hg=0.133 kPa);(3)所有患者稳定期有家庭氧疗指征;(4)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 (FEV1)增加15%;支气管舒张和肺囊性纤维化;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年龄>80岁。将符合入组条件的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家庭氧疗,氧流量1~3L/min,每天至少15h。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家庭NPPV治疗,家庭NPPV治疗培训:患者出院前1周开始系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无创正压呼吸机应用培训,主要内容包括:长期应用家庭机械通气的目的和意义;面罩的佩带和解除方法;无创呼吸机的连接方法及开关程序;常见报警的处置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解决方法;负责治疗医生的联系方式。指导患者选择呼吸机、调节呼吸机参数〔所有患者选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吸气压力设置为12~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压力设置为4.0~5.0 cm H2O,呼吸频率12~16次/min,所有患者选用辅助 (s)或 (s/t)模式通气〕。每日带机时间8~12 h,鼓励患者夜间睡眠时坚持带机治疗,无创通气时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1~3 L/min)。待患者完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并进行适应性训练后带机回家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指导患者使用呼吸机,所有患者2年后处于稳定期测定6 min行走距离、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辅助呼吸肌评分、生活质量、2年内再入院及住院次数及不良反应。

1.3.1 6 min行走距离 在50 m走廊上,患者在6 min内用最快的速度步行至最远的距离并重复2次,取最大值。

1.3.2 动脉血气分析 采用血气分析仪在稳定期内测定PaCO2、PaO2,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机械通气模式及通气参数不做统计对比。

1.3.3 肺功能测定 采用肺功能仪在稳定期内测定用力肺活量 (FVC)和FEV1。

1.3.4 辅助呼吸肌评分 0级:无明显颈部肌肉紧张或周期性收缩 (0分);1级:颈部肌肉紧张但无明显的肌肉活动 (1分);2级:颈部肌肉有轻微的收缩活动 (2分);3级:颈部肌肉中度周期性收缩,不伴有锁骨上窝和肋间内陷 (3分);4级:颈部肌肉强烈周期性收缩,伴锁骨上窝和肋间内陷 (4分);5级:颈部肌肉强烈周期性收缩,伴腹部矛盾运动(5分)。

1.3.5 再住院次数 记录每位患者2年内因COPD急性加重而住院的次数。

1.3.6 圣·乔治呼吸问卷 (SGRQ) 生活质量使用SGRQ进行评分,记录其出院时、出院2年后的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出院时两组患者6 min行走距离、FVC、FEV1、PaCO2、PaO2、辅助呼吸肌评分及SGR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2年后治疗组6 min行走距离、FVC、FEV1及PaO2高于对照组,PaCO2、辅助呼吸肌评分、SGRQ评分及再次入院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腹胀,3例局部皮肤曾出现鼻部面罩压伤,处理后均可继续坚持治疗。

3 讨论

近年来的观点认为COPD并非单纯气道病变,而是一全身性疾病,包括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骨骼肌功能障碍等肺外效应,所以COPD即使在非急性发作期也常存在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的情况,存在着明显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而提高PaO2、降低PaCO2,是治疗成功的关键[4]。虽然长期家庭氧疗在改善低氧血症、延缓肺源性心脏病的发展方面已经获得肯定疗效[5],但对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无改善作用,不合理的氧疗反而会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病情。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可在吸气相、呼气相提供不同水平的气道压力支持和呼气末正压通气,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降低呼吸肌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纠正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observa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discharge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observa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discharge

注:FVC=用力肺活量,FEV1=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SGRQ=圣·乔治呼吸问卷

组别 例数 6 min行走距离(m)出院时 出院2年PaO2(mm Hg)出院时 出院2年PaCO2(mm Hg)出院时 出院2年FVC(L)出院时 出院2年.3±4.8 58.2±5.9 1.25±0.14 1.06±0.13治疗组 25 108.4±15.1 120.7±12.2 57.9±4.0 63.5±3.3 59.5±5.0 47.8±4.0 1.27±0.1 1.21±0.12组别 FEV1(L)出院时 出院2年对照组 25 105.4±13.9 86.1±11.9 57.2±3.0 53.8±3.5 57辅助呼吸肌评分(分)出院时 出院2年SGRQ评分(分)出院时 出院2年 再次入院次数(次/年)对照组 0.55±0.10 0.46±0.05 3.6±0.7 4.1±0.5 78.6±9.0 72.4±11.2 3.8±0.8治疗组 0.56±0.10 0.52±0.07 3.8±0.4 2.2±0.6 76.3±8.4 65.0±7.5 1.3±1.2

在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方面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已取得了肯定疗效[6-8]。而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是否需要长期家庭NPPV治疗,国内外的诊疗指南尚未将其列入稳定期的规范治疗中,其对改善血气、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存有争议[9-11]。本研究结果表明,出院后经2年家庭NPPV治疗,治疗组患者6 min行走距离增加、辅助呼吸肌评分下降,而对照组辅助呼吸肌评分改善不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反而恶化、6 min行走距离减少,表明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长期家庭NPPV能改善呼吸肌疲劳、增加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在肺功能方面,本研究结果表明,2年来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下降,但治疗组患者肺功能下降不明显,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明显下降,治疗组 FEV1和 FVC高于对照组。说明虽然NPPV不能改善患者肺功能,但可以有效延缓患者肺功能的下降速度。

长期家庭NPPV治疗的患者的血气指标改善明显,治疗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2年内治疗组入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虽然COPD诊治指南建议长期家庭氧疗,但对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稳定期COPD患者,行家庭NPPV能得到更大益处,这与向平超等[12]进行家庭NPPV 2年的结果一致。随访2年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面罩不耐受、胃肠道胀气,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于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长期家庭NPPV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长期家庭NPPV患者的辅助呼吸肌得到休息、呼吸肌力恢复和收缩功能改善、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纠正,从而使心、肾、脑、免疫系统及内环境改善,亦有改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作用。

1 Pauwels RA,Buist AS,Caverley PM,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NHLBI/WHO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workshop summar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3(5):1256-1276.

2 Aatón A,Güell R,Gómez J,et al.Predicting the result of noninva -sive ventilation in severe acute exacerb-ation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irflow limitation [J].Chest,2002,117(3):828 -832.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25(1):451-460.

4 刘新茹,贾红光,付爱双,等.三种呼吸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周围循环和血气分析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3261.

5 李硕,郑亚安,刘桂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诊住院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4163.

6 Keenan SP,Gregor J,Sibbald WJ,et al.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he setting of severe,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more effective and less expensive [J].Crit Care Med,2000,28(6):2094-2102.

7 王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53.

8 苏勇,马登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无创正压通气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9):1215.

9 Garrod R,Mikelsons C,PauI EA.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domiciliary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nd physical training in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2(4 Pt l):1335-1341.

10 Wijkstra PJ.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in stabl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J].Respir Med,2003,97(10):1086-1093.

11 肖昭元.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1):1571.

12 向平超,张鑫,杨瑁楠,等.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0):746-750.

猜你喜欢

呼吸肌稳定期呼吸衰竭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健脾益肺汤改善肺脾气虚型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疗效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补金汤配合呼吸肌锻炼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肺气虚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