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病原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护生无菌观念
2013-09-10马群绒陕西省咸阳市卫生学校陕西咸阳712000
马群绒 (陕西省咸阳市卫生学校,陕西 咸阳 712000)
培养护生的无菌观念,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目标之一。无菌观念的形成对指导护生今后的临床工作大有裨益。但是无菌观念的培养并不容易,单靠记忆和模仿很难达到。如何强化护生的无菌观念,提高无菌操作技能,不仅是护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重点。笔者就革兰染色实验在课程中安排的先后顺序对护生无菌观念形成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校中职护理专业的2个班共计112名学生,甲班56名,乙班56名,入学时随机分班。两班学生在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之前所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次革兰染色实验均由同一位实验老师示范指导。
1.2 方法:甲班同学按照教材安排实验顺序,在细菌形态与结构这节课学完之后,进行革兰染色实验。实验老师示教之后,重点考核学生在革兰染色的第一环节细菌涂片所涉及的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包括:接种环的处理、菌种管口的处理、菌种管塞的拔取、取菌液、菌种管塞的安装、细菌涂膜完成之后接种环的处理[1]。老师在实验之前详细说明每一项具体操作的缘由。乙班同学在学习了细菌培养、细菌分布、消毒与灭菌的理论与实验之后再安排革兰染色。
2 结果
2.1 违反无菌操作的情况比较:通过考核记录甲班和乙班同学违反无菌操作的次数,甲班学生的无菌观念不如乙班学生强。违反无菌操作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甲乙两班学生违反无菌操作的情况
2.2 甲班学生2次考核违反无菌操作的情况:甲班学生在第一次考核后,经细菌培养、细菌分布、消毒与灭菌的理论、实验学习之后再进行第2次考核,结果显示,甲班学生前后2次考核违反无菌操作的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有菌观念的形成对无菌操作作用明显。详见表2。
2.3 甲班第2次考核结果与乙班考核结果比较:2班考核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项结果的比较提示,对于初次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学生来讲,要树立无菌观念,做好无菌操作,对于细菌特性的认识是前提条件。详见表3。
表2 甲班学生2次考核违反无菌操作的情况
表3 甲班第2次考核结果与乙班考核结果比较
3 讨论
人类在未认识微生物之前,临床上的无菌操作是空白的或者是不自觉的。无菌技术的开展是在人类认识微生物之后逐渐形成和完善的[2],由此说明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因而要树立无菌观念,首先须培养有菌意识。正确区分有菌区域和无菌区域是树立无菌观念、指导无菌操作的“核心问题”。学生在不具备对细菌特性认识的情况下,不明白细菌分布的特点,不知消毒灭菌的目的何为,不能正确区分有菌区域和无菌区域,无菌操作的实施只能是盲目地对学生无菌观念的形成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革兰染色是微生物学最经典的实验之一,此实验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验证理论,即通过此实验将所有的细菌分为两大类。但病原生物学的教育工作者不应忽略其中所蕴含的培养学生无菌观念的价值。中职学生病原生物学课时少,与无菌操作有关的实验如细菌培养、细菌接种均安排为示教,通过革兰染色实验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就显得弥足珍贵。为了充分体现此实验对学生无菌观念培养的重要性,建议将此实验安排在细菌培养、细菌分布、消毒与灭菌的理论、实验课之后进行更为科学、合理。
[1]吕瑞芳.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2-143.
[2]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