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定位下甲状腺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观察
2013-09-10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四川广元628000
庞 敏 (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四川 广元 628000)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良性结节以甲状腺腺瘤为主,临床上通常会首选甲状腺素抑制、放射性Ⅰ131治疗或手术切除进行治疗。我院自2008年开始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9月~201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50例均为女性,年龄25~60岁,发病时间6个月~3年。B超提示实质性占位病变,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良性病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接受甲状腺局部药物注射和常规口服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和肿瘤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注射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出凝血时间,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甲状腺刺激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无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精神病、骨质疏松、青光眼、严重感染和肝肾功能不全等。超声测量甲状腺肿瘤的位置及径线,按(0.52×长×宽×厚)计算甲状腺肿瘤的体积。反复多部位行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及甲状腺炎[1]。
超声定位穿刺点,患者仰卧位,头部后仰约20°,充分暴露颈部,常规消毒铺巾,嘱穿刺时勿说话、咳嗽,勿行吞咽动作。局部麻醉,用5 ml空针抽吸地塞米松5 mg和环磷酰胺50 mg,左手固定甲状腺,在B超引导下将针头穿刺置入甲状腺结节中心或预定部位,回抽无血液时,向结节内注入药物,然后拔出针头后局部压迫止血。每周局部药物注射治疗1次,治疗5~10周。治疗结束后复查甲状腺功能及肿瘤体积。
1.3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可分为有效、无效和复发三个级别:有效:结节体积缩小≥50%;无效:结节体积无变化或缩小<50%;复发:治疗6个月后随访结节体积较治疗结束时体积增大≥50%。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结节大小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高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甲状腺局部药物注射的起效快于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结束后6个月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甲状腺局部药物注射维持时间长。详见表1。
表1 结节大小效果观察(±s)
表1 结节大小效果观察(±s)
组别 例数 体积(cm3)治疗前 治疗结束时 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25 11.5 ±1.72 3.54 ±0.12 2.88 ±0.07对照组 25 12.01 ±1.75 8.33 ±0.84 7.67 ±0.44 t值 1.25 7.67 9.77 P值 >0.05 <0.01 0.01
2.2 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肿胀,有1例患者夜间失眠,但患者对这些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不适症状在1 d内自行消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他指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3 讨论
在随访时发现,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有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会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甲状腺良性结节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进行治疗。非手术治疗可采用甲状腺素抑制和放射性Ⅰ131治疗,甲状腺素抑制需要长时间、持续服药,具有有效率低、复发率高的缺点;放射性Ⅰ131治疗对Ⅰ131剂量要求有较大差别,有可能导致有暂时性甲状腺炎发生,而且并发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几率非常大。手术治疗存在术后复发率高这个缺陷,会造成甲状腺功能低下,部分患者的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等功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所以大多数患者不愿意选择手术治疗[2]。所以笔者综合多种因素选择创伤较小的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效果。
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免疫抑制功能,最终可阻断HT病理环节及发展;环磷酰胺进入体内后在细胞内分解成磷酰胺氮芥,磷酰胺氮芥与DNA发生烷化,充分抑制DNA复制,对细胞增殖有严重的干扰能力。
甲状腺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是一种操作方便、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卢桂芝,高燕明,高 妍,等.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和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6):354.
[2]刘志民,顾明君,邹俊杰,等.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的疗效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