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2013-09-10陈杏桃彭德峰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儿科广东江门5900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广东江门59300
陈杏桃,彭德峰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儿科,广东 江门 5900;.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广东 江门 59300)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危及患儿生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新生儿黄疸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光疗、换血等,其中蓝光疗法是目前一线的治疗方法[1]。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240例,采取分组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7月~2012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的新生儿黄疸240例,其中男130例,女110例,年龄2~28 d,平均9.7 d。A组78例,其中男45例,女33 例,发病日龄1.6 ~27 d,平均10.1 d,胎龄(37.9 ±4.1)周;B组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发病日龄1.4~27.5 d,平均10.2 d,胎龄(38.7 ±5.3)周;C 组82 例,其中男41 例,女41 例,发病日龄 1.5 ~25.4 d,平均 10.6 d,胎龄(37.8 ±4.0)周。三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三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静脉输注白蛋白、补充葡萄糖溶液、纠正酸中毒,合并感染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等,同时A组、B组、C组三组患者均口服四联活菌片 0.5 g/片,0.25 g/次,3 次/d。在此治疗基础上,B组患儿予多次间歇蓝光照射(照射4~6 h,停3~4 h),C组患儿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持续照射18 h),且在治疗疗程内B组、C组两组照射的时间总数相同,治疗3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三组患儿皮肤和巩膜黄疸情况、神经症状等,采用MBJ20经皮黄疸仪,每天同一时间经皮测定新生儿前额眉心处胆红素浓度,观察比较胆红素的下降值和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的天数,记录三组患儿照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儿巩膜和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明显消退,经皮测胆红素值<101.2 μmol/L,或与治疗前比较下降80%;有效:治疗后患儿巩膜和全身黄染部分消退,经皮测胆红素值101.2~171 μmol/L或与治疗前比较下降50%;无效:治疗后皮肤黄染消退不明显,经皮测胆红素值>171 μmol/L[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各计量资料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儿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且B组、C组两组的总有效率相当,但与A组疗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例(%)]
经χ2检验分析,A组与B组、A组与C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详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s)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s)
组别 治疗前胆红素(μmol/L)3疗程后胆红素(μmol/L)胆红素日均下降(μmol/L)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天数(d)A 组 298.12 ±55.11 98.22 ±12.13 28.82 ±18.74 7.23 ±2.62 B 组 302.32 ±53.21 65.33 ±13.45 49.72 ±20.12 4.32 ±2.51 C 组 301.71 ±54.64 67.21 ±12.78 50.51 ±19.23 4.22 ±2.34
治疗3个疗程后经t检验分析,A组、B组、C组三组的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 t值分别为 4.32、6.98、6.89,均为 P <0.05;治疗3个疗程后A组与B组两组胆红素水平、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以及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天数的比较t值分别为5.21、4.14、3.32,亦均为 P <0.05;A 组与 C 组两组以上各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与A组与B组两组的比较结果类似,亦均为P<0.05;B组与C组两组的比较则均为P>0.05。
2.3 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详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经χ2检验分析,A组与B组组间总有效率的比较χ2=0.04,小于=3.84 表明组间的比较 P >0.05;A 组与 C组、B组与C组组间总有效率的比较 χ2=4.15、4.02,均大于=3.84,表明组间的比较均为 P <0.05。
3 讨论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均为新生儿黄疸[3]:①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症状;②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或每天上升>85μ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排除标准:所选患儿均排除新生儿败血症、溶血病、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胆汁淤积症引起的黄疸。
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主要通过腹部抚触、肛门刺激、药物治疗和光疗等方法[4]。笔者的研究中涉及四联活菌片及不同方式蓝光治疗方案。四联活菌片为肠道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为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口服后四种活菌在肠道生长繁殖,通过自身和代谢产物对肠道菌群的调节来实现对肠道胆红素的代谢作用。A组患儿口服四联活菌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64%,已很大程度地治疗了新生儿黄疸。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①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降低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活性;②双歧杆菌促胆红素代谢;③抑制好氧的致病菌生长;④促进肠蠕动,降低肠道pH值。
表1结果表明,在应用四联活菌片治疗黄疸的基础上给予蓝光照射,可起到更好的疗效,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表3结果表明,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未明显地增加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高的优点。蓝光治疗过程中光疗治疗不宜过久地进行,为更大程度地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而应采取B组的试验模式,采用间歇蓝光照射。
综上所述,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在保证较高的治愈率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93.
[2]罗永奇.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7.
[3]黄 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机体的损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83.
[4]刘 俐.我国新生儿黄疸诊治现状和面临的挑战[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