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益阳法治疗三叉神经痛17例

2013-09-01刘晶晶王玉才刘银波

河北中医 2013年11期
关键词:益阳三叉神经痛附子

刘晶晶 王玉才 刘银波

(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1300)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短暂性剧痛,每次数秒钟,每日数十至数百次,痛如电击样、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以三叉神经第二支和第三支受累最为多见,绝大多数为单侧,双侧性极少,仅占3%。本病好发于成年及老年人,70%~80%患者在40岁以上发病[1]。2009-12—2013-04,我们应用补肾益阳法治疗三叉神经痛17例,并与西药治疗17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34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例,男3例,女14例;年龄34~60岁,平均(43.56±2.34)岁;病程最长 15年,最短 4周,平均(8.48±0.32)年。对照组17例,男5例,女12例;年龄36~66岁,平均(45.75±1.73)岁;病程最长 13年,最短 1周,平均(6.57±0.26)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IHS)制订的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确诊[2]。经必要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CT或MRI等,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包括牙颅内肿瘤、牙痛、颞颌关节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丛集性头痛、慢性阵发性偏头痛、耳源性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查体无阳性体征。

1.3 观察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将疼痛分为四级: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较强烈的疼痛难以忍受。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治以补肾益阳法。药物组成:附子(先煎)18 g,细辛 3 g,制龟版 30 g,黄柏 10 g,肉桂 12 g,砂仁(后下)15 g,全蝎 10 g,蜈蚣 2 条,牛膝 15 g,炙甘草 6 g。一煎加水500 mL,附子先煎1 h,其他药同煎30 min,砂仁后下,取汁100 mL。二煎加水 300 mL,煎 20 min,取汁100 mL。两煎相合共200 mL,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服用2周。

1.4.2 对照组 卡马西平片(上海信谊黄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306)0.1 g,每日3次口服,服用2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品。

1.5 疗效标准 治愈:疼痛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内无复发;显效:疼痛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内复发,但发作次数较前减少50%以上;有效:疼痛明显减轻,发作频次较前减少25%~5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3]。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7 5.41 ±2.67 2.41 ±1.52*△对照组 17 6.29 ±2.61 4.41 ±2.94*

由表1可见,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P<0.05)。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学面痹、偏头风范畴。临床所见发病者多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罕有阳盛之体,多因不良饮食习惯、劳作及年龄等因素出现不同程度阳虚表现。临床症状常见神疲乏力,夜间疼痛加重,失眠,足冷,舌淡,苔白或薄黄,脉沉细。故治以温肾补阳之法。中药方中附子温补肾阳,急救命门之火;肉桂增强附子温养命门火,同时可直补少阴君火,心之君火得旺;细辛味辛性温,善走十二经脉,疏风散寒,通痹散结,发郁火,散水气,在此应用旨在搜里寒,既能激发肾阳,又可贯通相火下行之三焦通道,为相火回位开通道路;制龟版潜阳入阴震慑虚火;黄柏泻相火,坚阴气,调和水火;全蝎、蜈蚣熄风止痉;炙甘草补中,补土以伏火;砂仁辛温荡涤群阴,宣通上下,引火归元;牛膝引药下行。补肾益阳法治疗三叉神经痛较卡马西平疗效明显,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理想疗法。

[1] 韩仲岩,丛志强,唐盛孟.神经病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76.

[2] 龙洁.最新临床头痛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35-240.

[3]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98.

猜你喜欢

益阳三叉神经痛附子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附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基于“益阳消阴”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疏肝益阳胶囊治疗精液液化异常的临床观察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颜新元·中国画《益阳地花鼓·拖板凳》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