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不妨迈得大一些
2013-08-30杨红兵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8期
杨红兵
对身在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读高中的学生来说,这是一则利好的消息,不仅有利于激发更多奋进拼搏的农村学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心,而且有助于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缩小东西部差距。
自古以来,底层民众上升的最公平、最客观的通道就是公开考试,但遗憾的是,如今大学生生源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农村孩子占比越来越少。尽管全国农村生源占比上升,达50%以上,但是重点院校的农村生源占比仅为30%左右。
数字缩水的背后,有诸多客观原因。一是高考题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强调考生的素质、阅读视野、知识覆盖面,自然对教育条件差的农村学生不利。二是师资配置城乡落差太大,同时在熟悉高考运作规律方面,城市比农村更具备主动选择和拥有优质资源、信息的能力。除了客观原因,农村考生自身也处于弱势。比如高额的大学读书成本超出家庭收入承载力,读书性价比与就业价值失衡挫伤了农村娃的读书兴趣与热情。
面对中西部农村读书的窘境,国务院拟订了专向增招的计划,多措并举,使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但笔者以为,这样的步伐不妨放大些。其实,对重点高校来说,招收农村娃不仅可以扩大本地学生的视野,融通文化,而且能丰富大学的内涵,真正推动社会公平与进步。
但是笔者以为,提升农村学生进重点高校的根本出路,还是提升农村教学质量和转变入学评价思维,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除了要加大投入,在硬件上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外,更关键的是通过政策引导均衡教育资源分配,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加快优质师资流动步伐。而转变入学评价思维就是从考试内容和形式上确保农村考生不吃亏,因为考同样的分数,农村孩子要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