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

2019-06-03郁颖佳王宁宁徐琛

科教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郁颖佳 王宁宁 徐琛

摘 要 我国高校学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尽管就业“精准”服务已提出多年,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然存在体系不健全、服务水平较为粗放、个性化指导针对性不强、学生个体满意度不高等现象,精准程度还有所欠缺。随着国家倾斜性招生政策的实施,进入重点高校的农村学生不断增多,本文分析归纳了这类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探讨现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和不足,对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重点高校 农村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78

Abstract The enrollment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is expanding day by day. Although employment "accurate" service has been put forward for many year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imperfect system, extensive service level, weak pertinence of individualized guidance, low individual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and lack of accurac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inclined enrollment policy, the number of rural students entering key universities is increas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explor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carrying out targeted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Keywords key universities; rural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近年来,为促进教育公平,国家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实施招生倾斜政策,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希望引导和鼓励农村学生毕业后回乡就业创业和服务,以人才“反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1]政策实施以来,由于学习基础、成长环境的差异,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的学习和成长呈现一定的特点,也影响了毕业生的职业选择。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其在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上所承载的作用而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学生普遍个性鲜明,价值追求多元,不同地域、家庭、性格的学生往往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迫切需要进一步为每个学生个体指明职业方向、增强职业信心,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1 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主要特点

(1)学业适应过程长,职业规划起步晚。适应性问题是重点高校农村学生的核心问题之一。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学业适应,自身学习基础(尤其是英语)与周围同学存在较大差距,[2]学习能力相对薄弱,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感到辛苦,有过自卑情绪,并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3]这种感觉在入学第一年尤其凸显,第二年才有所好转,学生们普遍在学程前半段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度更高,这一阶段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投入、学习方法的逐渐适应使得这部分学生学習成绩都能进入中等偏上水平。他们更珍惜在重点高校的学习机会,国内升学比例较高。由于入学适应期较长,使得职业目标确立较晚,职业类体验和准备集中在高年级阶段。[4]

(2)环境适应影响大,择业选择途径多。另一个适应性问题是环境适应,农村学生初入重点大学的新鲜感往往很快被周围优秀同学带来的竞争压力所冲淡,结合与同学间消费水平、经历视野的差异和学业上带来的自卑情绪,向他人求助的主动性较弱,易造成归属感缺乏,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会萌生毕业后回到生源地或周边省市工作的想法。而适应较好的学生通常有更多的选择,除读研之外,许多学生也愿意留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工作。由于英语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往往出国出境深造比例不高。

(3)综合能力提升快,职业准备较充分。尽管农村学生刚入学时普遍有较长的不适应期,但从整个本科学习阶段来看,在重点大学的培养体系下,综合能力有显著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学生主观认为提高最显著的能力;来自于辅导员的关心和认可、同窗室友的陪伴和支持、学长学姐的鼓励和带领都能帮助他们从入学初期低沉情绪中走出来,积极面对和享受大学生活;学校搭建各类平台,学生广泛参与到志愿者、社会实践、团学组织等活动中,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进一步融入校园环境,提升归属感;一定比例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公费国外交流机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全方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能力储备和职业准备,在生涯规划上带来更多可能性和选择机会。

2 现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成效和不足

(1)职业生涯教育工作重点向就业指导端有所倾斜。各高校结合学生特点建设通专结合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广覆盖、多层次、针对性的分类指导,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咨询服务。但从实际的工作对象范围、内容性质、评价体系来看,现有体系更注重高年级就业指导环节,低年级的职业启蒙和职业认知相对较少。农村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模式通常更偏“应试”,以高考升学为主要培养目标。与发达地区相比,基础教育阶段职业启蒙较少,入校后又忙于适应学业和环境,对学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参与度较低,职业生涯发展起点教育有所缺失,造成他们职业规划和目标确定较晚,职业准备相对仓促等问题。

(2)人才培养支持平台参与度有效性反馈不足。针对农村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各高校搭建学业促进、心理支持、社会实践、视野拓展等支持平台,多措并举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提升学业水平。学生在完善的人才培养支持平台下,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提升个人能力,发展更趋于综合全面。但从实际工作的推进和学生的反馈来看,学业促进类项目广受学生欢迎,但体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需求。其他针对性实践项目在农村学生中的知晓度和参与率均不高。另一方面,这些活动在学生中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还没有得到较全面的跟踪反馈和评价。

(3)就业引导工作对农村学生的针对性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成长成才寄予厚望,要求青年人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建功立业。无论从经济条件、环境适应还是个人理想考虑,都有一定比例的农村学生愿意回到家乡或周边从事基层工作。但面对农村学生群体,高校在就业引导方面的工作力度和针对性还不强,学生的选择更多归因于他们的家庭背景、自身条件和自己萌生的回家意愿。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对这他们回家乡建功立业的价值引导还未充分体现。

(4)基层一线辅导员队伍工作专业性有待加强。农村学生遇到职业生涯规划、学业适应、人际交往等迷茫和困难时,朋辈、辅导员通常是主要的求助对象,由于适应性引发的悲观情绪,他们寻求学校或学院对应职能部门帮助的主动性不高,入学阶段获取资源的方式也相当有限。而一名一线辅导员伴随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各个时间段开展针对性指导的机会更多、任务更重,可以发挥的作用亦更强。但大部分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繁忙,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专业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且辅导员队伍整体流动快、稳定性一般。

3 对农村学生开展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大学适应,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针对农村学生学业和环境等适应问题,建议各高校加大学业帮扶力度,整合校院资源,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扩大英语类学业辅导的规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在班级内部设立学习小组,以普遍认可和愿意接受的方式,聘请专业教师或学长学姐为学生传授学习方法。积极培养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优化招生方案,为学生专业选择提供更大空间,在低年级农村学生中注重专业认同度的培养,与班导师、优秀校友形成合力,以谈心、座谈会、班会课的形式以点带面提高專业学习兴趣。营造积极乐观氛围,帮助农村学生缓解学业焦虑和适应压力,提供更多心理支持,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和咨询,围绕时间管理、沟通技巧等开展主题活动,辅导员工作开展更细致、更人性化。

(2)重视生涯启蒙,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面向农村学生,更强化职业生涯启蒙,指导学生提前规划。加大职业生涯课程的介绍和推荐,以工作室、工作坊的形式向学生开设自我认知探索、生涯启蒙类项目和一对一职业咨询,在专业认同基础上,以报告、参访的形式加强低年级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以专业实习实践的形式对中高年级学生加强职业体验。同时,提升一线生涯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开展专题培训提升职业能力,发挥助学社团凝聚学生的优势,更有效地发展朋辈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夯实各类平台建设,创造更多的出国出境交流机会,拓宽学生实践舞台,助推学生发掘自身潜力、明确就业意向,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确立志趣,针对性地提高农村学生综合能力,加强职业规划全面准备。

(3)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回到基层建功立业奉献才干。在新生班级职业启蒙阶段介绍基层就业项目,把基层就业引导工作重点向低年级农村学生延伸。依托院系、班级平台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农村学生交流家乡风土人情。进一步加大投入,鼓励农村学生利用假期返乡开展社会实践。拓展实习实践基地,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积极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感恩奉献意识,提升他们服务家乡、改变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朋辈的示范榜样作用,邀请毕业后回到基层就业的农村学生回到母校,向学弟学妹交流分享在校生活、开展职业规划专场讲座,以亲身经历鼓励和影响在校生毕业后到基层挥洒青春、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 唐汉琦.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政策反思.考试研究,2015(2).

[2] 牛新春.招生倾斜政策下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学业准备和初期学业表现.复旦教育论坛,2017(15).

[3] 武静怡.高校扶贫专项招生计划实施的反思与前景.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

[4] 牛新春.重点大学城乡学生的生涯定向:基于跟踪调研的过程研究.现代大学教育,2018(5).

猜你喜欢

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竞争与基础教育学生课外补习参与
重点高校建设背景下高校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的研究
俄罗斯政府向21所重点高校拨款99亿卢布
社会正义视野下我国重点高校学费制度之审视与设计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
高职院校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