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医学基础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1)

2013-08-30陈莹桦顾春娟杨智昉王从荣吴国忠

护理研究 2013年30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学法

陈莹桦,顾春娟,杨智昉,王从荣,吴国忠

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临床医学模式的优化更替,医学教育模式也随着发展趋势进行改革推进。高等护理职业教育的医学基础课程逐渐形成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性课程模式,从宏观至微观、形态至机能、疾病发展至用药护理。综合医学基础课程的建设已成为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为培养“有知识、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扎实基础,与课程相呼应的实验教学模式亦在不断探索之中,以更好地与护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临床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应变分析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级、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各两个班级,前者210名学生为A组(年龄19.0岁±1.04岁;高中生158名,三校生52名),后者182名学生为B组(年龄19.2岁±0.93岁;高中生138名,三校生44名)。三校生为来自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高级中学的学生的统称。

1.2 方法 A组学生给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验课程按照正常人体结构、正常机能、疾病基础、用药护理的逻辑顺序,安排原医学基础各课程的经典实验进行授课。B组学生给予多模式综合设计教学。总论模块仍然运用传统授课法进行经典实验的操作。各论模块,根据课程内容和实训要求的不同,运用单一或综合的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结合法、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两届学生填写同一调查问卷,对项目给予1分~5分的逐级评分(1分为很差,5分为很好)。共发放392份问卷,回收392份,无效问卷3份。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进行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见表1)

“独立完成实验的难易程度”A组学生的评价高于B组(P<0.01),新教学法实施的实验难度系数较高。其他各调查项目的差别均为B组高于A组(P<0.01)。

2.2 学生对自身收获情况的评价(见表2)

表2 学生课后收获情况的自我评价

2.3 三校生与高中生评价情况比较 两届学生的生源均有三校生和高中生,前者原先具有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后者从零基础部开始学习。比较不同生源对综合医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的评价情况,所有调查项目评价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由于综合医学基础课程将多学科联合,大部分三校生尚未具备将原先学过的医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在学习时如同面临一门新课程,学习难度同高中来源生相差无几。

3 讨论

3.1 创新实验课程设计,优化实训教学结构 A组学生采用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综合医学基础实验整合改革的首次尝试,其实验教学整合模式相对机械而未能使学科间相互融合。在统计分析多方评价数据后,进行实验教学方案优化并实施,即B组学生的实验授课模式——多模式综合设计教学。表1和表2显示,改良后的新模式的确起到一定的作用。总论模块为掌握人体结构、正常机能、疾病基础、用药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而进行的实验。学生能在实验中规范基础技能动作、养成良好操作习惯,为后续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各论模块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是服务于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设计根据各章节内容特点和实训要求不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按照正常—异常—用药—护理的主线掌握医学基础教学内容,培养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思维融会贯通,为衔接护理课程和行业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3.1.1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结合法 在血液系统实验课中,运用Power Point课件和视频分段播放全身主要动脉名称及分支。如播放上肢动脉后,请同学触摸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搏动,练习并熟悉止血手法;联系血管生理,掌握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通过实践操作明确血压的正常范围及测量方法。

3.1.2 情景教学法 通过临床情境的模拟,达到基础服务临床的学习目标。如从药箱中找出高血压病人的常用药物,模拟病房演示用药护理及临床监护,使学生从演示中模仿到熟悉临床三查七对、与病人沟通方式和用药注意事项等,学会用药指导和健康宣教。

3.1.3 比较教学法 正常与异常、相似形态特征或专业名词之间的比较等。如通过给出不同的临床表现区分左心衰竭与右心衰竭,熟悉两者不同的疾病发生原因、淤血不同部位;镜下观察并对照正常与异常组织切片、大体标本等。

3.1.4 多学科联合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师生教与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和总结5个基本环节[1,2],其优势在于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获得,可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3]。多学科联合PBL运用学科融合性,找到知识结合点(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尽可能将实验内容与临床疾病结合在一起[4]。课前布置案例任务,提出讨论问题,由学生完成资料采集与分析。课中案例导入,由学生分组讨论及演示(心绞痛的发生基础、正常结构解析、模拟护患用药指导及护理等),教师通过指导,由浅入深地将问题结合临床分析,最终解决问题。课后由同学完成实验报告。这一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应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基础面向临床,兴趣引领教学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开展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根本,也是所有教学法能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首先用生活中与医学相关的趣闻轶事丰富教学,如交通堵塞比拟心肌梗死原理。通过生活实用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与趣味感而不感觉枯燥,如家庭成员的消化系统疾病护理、颈椎疾病的健康指导等。与此同时将基础医学内容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如模型上选择臀大肌注射部位,继而进行解剖结构的描述。观察注射针头进入的深度及针头与臀区血管、神经的关系,肌肉注射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等[5]。学生能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直观的认知,对工作内容产生探究欲、对疾病发生产生好奇,认同所学知识的价值。另外,富于思考性的悬念式提问设计,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悬念,使心理处于假设的临床实际工作中[6],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加深记忆和加强应用能力。如模拟病房异山梨酯与硝酸甘油的用药指导,舌下含服与口服的效果是否一致、门急诊遇到心绞痛发作病人的用药指导与病房是否一致、病房同时宣教两药使用指导时的区别等。

3.3 新型教学法初具雏形,有待完善 表1数据可见,“独立完成实验的难易程度”项目显示实验对于学生完成的困难程度设计得比较高,故实验内容尚需降低难度、讲授更需条理,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更多参与。在实验教学中引入质量监控,对学生与教师具有双向意义。既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推动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又能对实验教学手法的改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及时改进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并提高教学质量[7]。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考核成绩等考察三方面:学生对实验方案的操作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判断分析能力;综合性实验中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评估。另外,实验教学方案实施依赖于对临床一线护理案例以及对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深入一线培训学习,了解护理最新发展和对医学基础知识的需求,对实验教学方案设计的进一步优化以及授课内容的生动丰富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明确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的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中的实验项目、考核方式、学时分配等,编写配套的实验指导,合理配置实验室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服务课程、服务专业。

综上所述,新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对硬件和软件条件要求都比较高,实验方案设计也需多花时间和精力研究。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注重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优化改进,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多有裨益。

[1] 易西南,马志健,张海英,等.以临床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2,35(5):689-691.

[2] Chris S.Problem-based learning[J].Bioch Edu,2000,28(3):143.

[3] Newman MJ.Problem-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of key features of the approach[J].J Vet Med Edue,2005,32(1):12-20.

[4] 张晓林,刘爱平,杨安平.实验课程PBL教学实施方式的探讨[J].医学综述,2009,15(10):1598-1600.

[5] 柯益彬,刘黎星,叶维建,等.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改革的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2):58-59.

[6] 季晓辉.对医学基础课教学“兴趣性原则”的理性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00,2(1):65-66.

[7] 王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5):779-780.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教学法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医学的进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