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援助模式效果评价
2013-08-29苏小路
苏小路
【摘 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与其照料者关系密切,但照料者在照料过程中会承担许多生活和心理压力,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援助,不仅有利于照料者,也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在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援助实践中,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是最为常见的形式。目前已报告的家庭干预模式主要分为三类:心理教育、家庭行为治疗以及家庭小组支持治疗,也有一些项目将几种模式综合起来进行干预。家庭干预项目整体上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有效率达70%,其中提升最大的是照料者的知识、信念和功能,减轻照料者的家庭负担,减少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心理问题,降低SCL-90评分,在个人需求和情感反应上的提升则较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也有重要作用。所有不同的干预内容在改善照料者心理健康和减轻生活负担方面的作用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援助模式;效果评价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最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该病病程长、疗程长、反复发作。大部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人同住,会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与患者亲属的照料是密不可分的,但照料者在承担繁重的生活照顾责任外所承受的许多心理压力则往往被人忽视,最后导致照料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通常包括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惧等,SCL-90得分高于一般人群[1,2],社会支持不足[3]。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援助,不仅可以缓解照料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他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也有利于对患者的帮助和照顾,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还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在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援助实践中,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国外有研究表明,情感表达(Expressed Emotion,EE)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有密切联系,处于高EE水平家庭的患者复发率高于处于低EE水平家庭的患者。因此早期的干预项目都以降低EE为干预目标。如今,干预项目则更多与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项目结合,干预者们在家庭干预中运用认知行为治疗与系统的家庭治疗思路,降低复发率,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评估患者、照料者以及家庭整体的受益情况。
一、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家庭干预模式
目前已报告的家庭干预模式主要分为三类:心理教育(Psychoeducation)、家庭行为治疗(Behavioral Family Therapy)以及家庭小组支持治疗(Multi-Family Group)[4]。这些家庭干预项目最初主要是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的康复治疗,目前也被用于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援助。
(一)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是Anderson等于1980年总结提出的,主要从患者和照料者的心理情感出发,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知识水平及信心,改善应对措施,是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援助最常见的模式。此类模式常用的干预方法包括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常见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对照料者进行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等。国内对心理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表明,心理教育能够提高照料者关于精神疾病的知识水平[5],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复发率[6,7],减轻照料者的家庭负担,减少了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心理问题[8],使SCL-90评分降低[9]。
(二)家庭行为治疗
家庭行为治疗由falloon等于1985年创建,主要侧重于提升家庭的整体氛围,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共同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主要使用的方法是系统性家庭治疗的方法。有研究者以降低精神分裂症家庭的情感表达为目标进行干预,发现降低情感表达可以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僵硬、松散结构特点得到改善,使照料者压力得到释放,生活质量提高[10]。
(三)家庭小组支持治疗
家庭小组支持治疗是McFarlane和他的团队于1983年提出的,他们将多个家庭组织起来,运用集体治疗的原则,营造相互帮助和支持的环境。主要使用团体治疗的思路和手段。有研究者以团体治疗的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进行干预,其效果有利于照料者之间、医患家属之间的相互交流,增进了照料者对精神疾病的了解,减轻了其烦恼痛苦和社会羞耻感,也可以使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支持和帮助,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对其焦虑、抑郁情绪也有很大改善[11]。
(四)综合式干预
有一些干预项目将以上几种干预模式结合起来,既进行知识的普及,单独的心理辅导,又训练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还组织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互助小组,进行小组活动。最终能够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得到缓解,SCL-90评分降低,患者服药依从性增高,病情稳定,社会功能改善,复发率降低,这样的方法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中也有探索和尝试[12,13]。
二、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家庭干预内容
Lobban等总结了以英文发表在国外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援助的实证研究,他们主要研究了家庭干预项目。研究表明家庭干预项目整体上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是有效的,有效率达70%,其中提升最大的是照料者的知识、信念和功能,在个人需求和情感反应上的提升则较差。
他们还选出47篇提供了足够详细资料的文献,将干预项目中出现的干预内容进行分别分析,总结出了各类项目中出现的干预内容,并分析了相关项目的干预效果[4]。
由上图可见,在所有干预项目中最常出现的干预内容是心理教育,其次是问题行为管理和情感支持。在所有这些干预内容中,并没有发现哪些内容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干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干预内容在改善照料者心理健康和减轻生活负担方面的作用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另外,他们还发现,无论家庭干预项目的初衷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的康复训练,还是专门针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援助,其结果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产生的效果都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三、结论
从整体上看,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家庭干预是有效的,能够减少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改善家庭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心理教育、家庭行为治疗和家庭小组支持治疗都有各自的作用,其中心理教育的方法使用最多。
目前对干预中具体是哪些内容起效,尚没有定论,所能总结出的干预内容有十几种,根据所采用的家庭干预模式的不同而各有侧重,但没有发现效果上的区别,很多干预项目的效果评价中,并没有分开各干预内容的效果。干预项目的效果评价标准也没有统一,对知识、技能、心理、情感、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等方面都有评价,干预模式与评价标准并不一一对应,造成了结果一定程度上的难以比较。对此还应作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已经出现了将几种干预模式进行整合的综合性干预模式,在未来的研究中,选取其中各自有效的部分组合,提高干预的效率和效果,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余亚珍,宋娟,温小春.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心理干预[C]//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中国新疆,2007-07-01,2007:206-208.
[2]陈正.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家庭负担调查[D].上海:复旦大学,2010.
[3]罗弦,林海程,刘珍妮,等.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照料者的社会支持[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3):323-325.
[4] LOBBAN F, POSTLETHWAITE A, GLENTWORTH D,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of interventions reporting outcomes for relatives of people with psychosis[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3(33): 372-382.
[5]姚存德,张明园,赵焕成,等.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教育:——(3)对病人家属的作用[J].上海精神医学,1993(1):63-67.
[6]施永斌,赵宝龙,许东升,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后生活质量对照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2):135-137.
[7]苏京利.家庭康复培训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影响初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2):1192-1194.
[8]崔榕,郑刚,龚传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6(17):783-784.
[9]夏金校,王一冰,邱龄山,等.慢性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家庭干预的效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11):68-70.
[10]江永华,贺敬义,梁传山,等.综合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的影响[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2):99-102.
[11]黄芹,唐岩,温云辉,等.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1(7):1294-1295.
[12]王玉玲.综合式护理干预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的影响[C]//精神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河南郑州,2008-10-01,2008:139-141.
[13]张丽,于兰,詹来英,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提高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12):11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