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莴笋物流价值链的调查与分析
2013-08-29四川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孙婷赵丹吴加冰曾亚洲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孙婷 赵丹 吴加冰 曾亚洲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当前农产品流通的问题,明确强调了两个重点:(1)加强农产品流通建设: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2)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但全国莴笋之乡彭州市的物流环节却出现诸多问题,故本文以彭州莴笋物流价值链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间环节出现的问题,最终揭开价值增值的“黑箱”。
1 彭州莴笋物流价值链现状
彭州市作为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全国蔬菜产业十强县(市)、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中国西部蔬菜之乡,是中国西部最大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生产销售基地。2003年11月,全国莴笋之乡——三界镇生产的莴笋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这使得彭州莴笋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其生产销售逐步扩大。据调查,到2012年,绿叶类(莴笋占其总比例大约为60%)蔬菜产量达到彭州蔬菜总体产量的28%;其种植面积达到彭州总耕地面积的27%,而这些蔬菜现有的销售渠道主要有:莴农、代购+超市(广义);莴农、代购+龙头企业;莴农、代购+批发商三种形式。销售渠道中,经过批发商将莴笋直销省外是其主要渠道,占其总产量80%以上。而五级价值链又是批发商中的重要销售渠道,年销售莴笋数量占莴笋总量的60%以上。
从整个链条构成来看,生产环节(莴农采购莴笋苗、农药、化肥、复合肥)、销售环节包括对成品莴笋的代购(采购、冰块、装车)、批发(采购、运输、进场、损耗)和零售(摊位、损耗、采购)环节,在这一价值增值过程中,而物流则贯穿于整个价值链条中,把莴农、代购、总批发商、分级批发商、零售商五个利益主体联系在一起。
而从价格分布来看,利益主体的价格增量及百分比:莴农价格为0.2496,占比12.46%;代购为0.0357,占比1.78%;总批发商为0.0409,占比2.04%;分级批发商为0.1503,占比7.50%;零售商为0.8208,占比41.34%。其中莴农带来的价格增量百分比高,这是由于其基数低,而实际情况不尽然;代购因只作为辅助者帮助批发商收购、搬运、装卸、运输而使价格增量小;零售商价格增量最高,加价最大,成本最高,因此是物流价值链优化的主要利益主体。另外,在物流价值链中,莴笋损耗占最终价格的12.79%,远远高于西方国家的3%~4%,这大大降低了价值链创造价值的效率。而从总体上看,物流价值链分布不均,价值增值效率不高。具体来看,莴农利润、零售利润、莴笋总损耗、分级批发商利润占比最高,达到53%;物流占比约11.82%。
2 彭州莴笋物流价值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政府宏观指导、莴农根据自身情况自由种植是彭州莴笋现行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分散、弱小的莴农便成为彭州莴笋的生产主体。通过网络数据收集,将彭州莴笋(以小农户为主体的种植基地)与基地式莴笋种植成本投入进行比较,得到其数据如表1。
表1 生产成本对比表
通过与我国基地式越冬莴笋种植(重庆市万州区)成本的比较,发现彭州莴笋每亩生产成本的投入远远高于基地式生产。为此,本团队进一步深入走访调查,得出彭州莴笋在生产环节中存在如下问题。
2.1.1 信息传递不对称和信息缺乏及时性
现阶段,莴农的生产计划并非按照市场的需求,而是根据莴农之间的信息交流或以往的销售经验来开展的。同时,大多数莴农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为莴农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莴农与采购商之间的信息交流,这就导致了莴农对市场的销售信息以及最新市场信息传递不对称,缺乏及时性,最终导致销售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2.1.2 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彭州莴笋的种植户为分散、弱小的农户,他们自身有难以克服的困难,如:销售观念淡薄、营销化组织低、合作化程度低等等,导致彭州莴笋的组织化低,生产成本高,从而使莴笋价值链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
2.2 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2.1 中间商多,价值链长
据调查,若采用农超对接模式销售莴笋,其总成本为2.32元/KG;而采用传统的销售渠道,其物流价值链的成本为3.88元/KG,其成本高出农超对接将近1倍。其主要原因是:在5级价值链模式中,莴笋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一共要经历5个物流节点,这样直接导致莴笋流通时间长,破环其新鲜度;同时,莴笋每经过一个节点,都将出现增值;除此之外,随着价值链环节的增加,莴笋的其他辅助成本费用也会相应增加,如:各级批发商的运输费、运输和仓储时导致的莴笋损耗、各级的摊位及人工费用等。
2.2.2 莴笋流通加工处理和包装水平落后
据调查:彭州莴笋在以初级产品(绝大多数莴笋只是在采摘时进行了粗加工)销售为主,运输过程中也已冰块保鲜为主,当莴笋在经过繁多环节的流通链条(无论在时间和流通效率上,还是在鲜销形式上)都有相当大一部分损耗出现——其总体损耗高达到12%,最终导致莴笋成本的提高。
2.2.3 零售环节加价多
在五级物流价值链中,零售环节的价格增值达1.8元/KG,占彭州莴笋销售价格的45%;而农超对接的价格增值为0.70元/KG,占彭州莴笋销售价格的29%;这样的差距导致超市莴笋的售价远远低于市场价格,探究其原因主要为:(1)莴笋零售点的分散性。彭州莴笋的“小生产大市场”导致其零售点繁多而分散,从而导致其零售成本的增加。(2)零售商莴笋销售的批量小。据调查,90%以上的零售商每天销售莴笋数量小于15KG,直接导致零售莴笋分摊的成本过高。(3)损耗率居高不下。在零售环节,由于经过长时间的运输,莴笋存在水分散失等问题,为保持其鲜度,零售商多会为莴笋进行再次加工。
3 优化彭州莴笋物流价值链的对策建议
3.1 加快小生产向基地式生产转移
由于彭州市的莴笋种植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生产的各项成本都相对较高,加快彭州市莴笋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基地式生产转移,使莴笋向规模化转移,有效地降低莴笋的生产成本。
3.2 加快发展农超对接模式
农超对接不仅能够减少中间成本,而且还能够减少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据调查,彭州莴笋的流通需经过莴农、代理商、总批发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几个物流结点,从而导致莴笋的价值链过长,莴笋的价格高。同时调查数据显示,当市面上莴笋的价格为4元/KG时,在超市其价格仅仅为3元/KG。所以加快发展农超对接,有利于减少彭州莴笋的流通环节,从而降低其流通成本。
3.3 加强信息系统基础建设
面对彭州莴笋信息传递不对称与缺乏及时性等问题,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它可使彭州莴笋价值链更加稳定,运作起来更具效率。其可通过:(1)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培养或吸收相关网络人才对系统进行运作与维护等方法来对其进行建设。
3.4 加快莴笋产业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面对销售信息传递脱节等问题,加快向电子商务产业转移是其关键。实现电子商务发展,特别是发展B2B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特别是零售成本,消除零售商面临小市场高成本的问题。若存在一个商务平台能使莴农有效地将销售信息与目标客户群进行沟通,接受其订购信息,再通过信息流反馈给莴农,则可节省运输时间,减少莴笋的损坏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也可提高物流效率。
[1] 黄桂红,饶志伟.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整合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2).
[2] 哈乐群.农产品物流增值环节的挖掘[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
[3] 李万青.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困境及产业化的路径[J].生态经济,2010(7).
[4] 黄祖辉,等.发达国家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变化及启示[J].福建论坛,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