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2013-08-28
交流是两种智慧火花的碰撞,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进步的快捷阶梯。不一定是准确的解答,但提供的是一种思路,偶尔的一句话也许会使对方恍然大悟,在解决困扰多日的问题上释放出多米诺骨牌式效应。本刊推出的对话栏目,主角就是你,可问可答。
李 勇
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经理 李 勇
铸钢生产时经常产生气孔缺陷,很难区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到底是造型原因,还是熔炼原因,您谈到脱氧的问题,在铸件凝固中产生结晶尖端,促进CO生成而产生气孔,这一观点对我来说比较新,请您再深入解释一下?
李传栻
中国铸造协会顾问 李传栻:这个观点对你来说比较新,对我来说也是学来的,这一观点在国外已形成共识。铸钢与球墨铸铁不同,钢是以“硬皮形成”方式逐层凝固,钢液浇注到铸型中后,钢液-铸型的界面上很快就形成一层硬皮,这层硬皮是由很多垂直于界面、尖端向内的细小柱状晶构成的。柱状晶的端部很尖,具有很高的表面能,而且附近又有因体积收缩而造成的微小孔隙,这两点都为CO气泡的生核、长大准备了外部条件。
随着初生晶体的析出,晶粒表面附近钢液中的碳含量增高,形成了富碳层,同时,因温度下降和初生晶粒的析出,富碳钢液中FeO的含量也提高了,这就是反应能够发生的内因。钢液中如果FeO量较高,一般可认定是脱氧不足造成的。我们知道,C与FeO反应生成CO,由液相变成气相,加之细小柱状晶尖端表面能的作用,就会产生气孔缺陷。因此,铸钢熔炼时要充分认识到充分脱氧的重要性,当然还包括认真地防止二次氧化,使进入铸型的钢液脱氧充分。
另外,说点题外话,我在清华大学读的是机械制造专业,工作之后安排我干铸造,当初也有点想不通,心想好不容易毕业了,不干本专业,却干上了铸造这一行。但干了一段时间后,我对铸造这一行产生了感情,专心于铸造行业,因为这一行有很多学问,有很多课题值得研究。你们在生产一线,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铸造是包含多学科的一门技术,需要大量试验,并通过实践来摸索,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寄希望铸造业工程技术人员不断进取,不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201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