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利多卡因用于输血(液)痉挛静脉的效果观察
2013-08-28陈莉莉
陈莉莉
(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绍兴312000)
危重病人如外伤、手术、内科出血性疾病等致急性大出血时,除立即止血外,重要措施是液体疗法,即快速、大量输入晶体液、胶体液(包括全血及组份),但出血性休克患者全身动静脉常痉挛,寒冷的液体更加剧(外周)静脉的痉挛,从而严重影响输血(液)速度和抢救效果,是实施各项抢救措施的瓶颈。除可采取常规的加温、加压措施外,本院还尝试使用局麻药麻痹输血(液)之静脉来解除其痉挛,达到加快输血(液),并消除疼痛的目的。我科2010年9月~2011年9月,将盐酸利多卡因用于30例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多、并在输血(液)时出现静脉痉挛从而导致输血(液)困难的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女,年龄16~56岁,术前已做外周肢体静脉穿刺(B-D20Gy型套管针),其中20例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术中,5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大出血术中,5例妇科恶性肿瘤行盆腔清扫手术术中,出血量在500ml以上,在需要大量输液、输血时,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痉挛(排除因血库储血时间过长引起的小血块堵塞输血网滤网因素),导致滴速不畅,影响治疗和抢救的进程。
1.2 方法
1.2.1 准备 监护仪采用美国太空多功能监护仪,指定专人进行定时滴速计数和测量血管直径。生理盐水10ml,盐酸利多卡因按0.9mg∕kg与NS配制成10ml(小于内科室性早搏推荐治疗量即=1mg/kg)。
1.2.2 方法 将30例各分2个时段作自身对照:即将生理盐水(NS)、盐酸利多卡因(LD)各10ml按先后顺序缓慢地推注(同步3min,通过三通连接器)于已在输血输液的外周静脉中,中间间隔10min,推完后均随即挤压、放松输血(液)器滴壶各5个循环,以扩张痉挛静脉。
1.3 观察指标 在压力、温度、病情不变情况下,观察用药前、用药后1、5、10min的滴速、静脉直径变化,血压、脉搏,原来存在的室性心律失常(室早)有无改善,清醒病人同步询问输液肢体的疼痛程度、头疼、头晕、恶心、耳鸣、眼花,观察其寒战、抽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
表1 各组用药后滴速的比较±s,滴/min)
表1 各组用药后滴速的比较±s,滴/min)
组别 用药前滴速 血管直径(mm)用药后1min滴速 血管直径(mm)用药后5min滴速 血管直径(mm)用药后10min滴速 血管直径(mm 25±6 2.48±1.11 LD组 19±6 2.67±0.916±10 3.06±1.00 80±7 3.07±0.95 76±9 3.07±1.00 t 10.037 16.154 19.956 18.092 P>0.05 <0.001 <0.001 <0.001)NS组 23±5 2.48±1.10 27±8 2.49±1.11 25±7 2.48±1.10
3 讨论
本实验利用盐酸利多卡因的局部麻醉作用麻痹肢体静脉,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和疼痛反应,恢复血管至原来的直径,加快输血(液)速度,便于救治失血性危重病人;并可利用其稳定心律作用治疗或预防室性早搏(缺血或大量输入寒冷液体或血液常诱发心律失常)。且盐酸利多卡因价廉易得,安全范围广,过敏反应极低,不用做皮试,毒性反应在低浓度时与普鲁卡因类似,因此,较普鲁卡因更具优势。基于上述原理,本研究将盐酸利多卡因用于输血(液)出现静脉痉挛导致的滴速不畅,效果较好。本法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