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测试法监测口腔pH值的临床应用
2013-08-28冯莉霞贺瑾
冯莉霞 贺瑾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天津300060)
口腔内pH值变化,是导致口腔黏膜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口腔感染可影响口腔的正常生理功能,重者可导致全身感染,甚至威胁生命。因此,监测口腔内pH值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保护口腔黏膜的完整性。然而目前临床上经常采用的“四点测试法”测量口腔pH值方法程序比较繁琐[1],限制了该方法的普及,因此,研究一种简易、准确、便捷的测定口腔pH值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将“二点测试法”应用于口腔pH值监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8月我院淋巴瘤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53.15±14.19)岁。纳入标准:(1)患者愿意合作,配合测量;(2)口腔黏膜完整,未发生口腔溃疡的患者;(3)患者营养状况好,无恶液质,无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排除标准:(1)试验期间发生口腔溃疡者;(2)不能完成为期4d测试者。
1.2 方法
1.2.1 “四点测试法” 分别于每日8∶00、10∶00和16∶00和20∶00四个时间点进行口腔pH值的检查记录。操作方法为:测试前请患者用清水漱口1min,然后采用精密pH试纸贴于患者舌面正中,约30s待试纸湿透后,与比色卡对比观察其颜色变化,判断pH值并记录。口腔黏膜干燥者,测量前叮嘱患者口腔做咀嚼动作30s以增加唾液的分泌。
1.2.2 “二点测试法” 测试时间点为二个点,即每日10∶00和16∶00,这两个时间点为患者进食后2h和进餐前,可避免因进食引起唾液分泌或食物残渣对口腔pH值的影响。具体操作方法和判定方法同“四点测试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方法测量pH值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
表1 两种方法测量口腔pH值比较±s)
表1 两种方法测量口腔pH值比较±s)
组别 例数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四点测试法 100 6.685±0.57 6.63±0.43 6.645±0.52 6.625±0.59二点测试法 1006.69±0.56 6.61±0.346.65±0.396.61±0.46 t 0.063 0.36 0.077 0.20 P 0.955 0.762 0.952 0.874
3 讨论
正常人口腔唾液成分中的溶菌酶在pH值(6.6~7.1)正常时具有杀菌作用 。由于口腔内寄生的致病菌种类复杂。各类微生物的pH值变化范围较大,例如,葡萄球菌的pH值7.0~7.5,白色念珠菌的pH值在3~6[2]。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口腔内寄居着10余种细菌,菌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维持相互间的平衡状态,很少发生口腔疾病。肿瘤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性极高,在进行化疗、放疗及脊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高达40%~100%[3]。肿瘤患者尤其是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加上抗生素、化疗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极易造成口腔真菌感染。若得不到有效控制,还可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组织器官的感染,甚至继发败血症而导致死亡。因此,研究一种准确,便捷的测量口腔pH值的方法,及时观察口腔黏膜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口腔内真菌感染及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点测定口腔pH值的方法繁冗复杂,缺少简便性,不利于临床推广使用。本试验研究通过合理的科学设计,简便操作程序,确定了一种便捷、准确口腔pH值测定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张桂珍,金学勤,陶娟等.上消化道大出血后口腔pH值变化及护理对策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346-347.
[2]胡桂芬,尤慧华.喉癌术后口腔pH值动态变化与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7-28.
[3]刘会.口腔并发症患者口腔pH值变化及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7):67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