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经济视角下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问题研究
2013-08-27杨文兰
杨文兰
(内蒙古财经大学 商务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向远东地区实施移民政策开始,但无论是沙俄时期对远东地区的移民政策,还是苏联时期的战略东移,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政策始终是隔断、封闭,特别是隔断与其毗邻国家的经贸往来。究其原因在于巩固所占领的领土、服务于国内经济的需要,鲜有从俄远东地区自身地缘、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等出发,对俄远东地区进行经济开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苏联转轨,单纯为争夺地理生存空间而进行的领土扩张观念已经过时,世界各国对经济发展的关注度超过了对政治及军事对抗的关注度,而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化理论的发展,使各国更加注重与毗邻国家间经贸合作,注重在地缘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促进彼此经济的发展,这种观念的变化源于一种新理论的产生——“地缘”经济学的产生。
一、“地缘经济学”的研究综述
(一)内涵界定
地缘经济学产生于世纪之交,是地缘政治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最早对地缘经济学做出研究的是美国学者爱德华.卢特沃克,他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进入了地缘经济时代,如何从地缘经济的角度处理国家间的关系,是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他强调了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要根据自身的地缘优势、依托贸易和金融手段、不断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取得经济利益最大化。
俄罗斯学者А.涅瓦列萨认为,地缘经济学是研究具体环境中国家行为的应用科学,在其所著的论文《第三罗马帝国还是第三世界:地缘经济与俄罗斯国家战略》中所提出的全球经济六角结构的理论,在地缘经济学研究领域影响较大,该理论对冷战后俄罗斯发展战略安排有重要的影响。另外,意大利学者卡尔多·让在1991年发表论文《地缘经济:工具、战略和策略》一书中,为世界各国研究地缘经济提供了研究的范式。
中国陆地边疆线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边境相邻,地缘优势明显。但历史上边境地区作为国家对外防御的前沿阵地,政治功能占据主导地位,边境省份经济落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地缘经济学产生,边境地区的经济功能开始超越其政治功能。1991年我国实施了沿边开放政策,通过开放口岸、建设通道、发展边境贸易,不断加强与毗邻国家的经济合作,也促进了边境省份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我国对地缘经济学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
张丽君教授的《地缘经济时代》对地缘经济时代的背景、地缘经济的发展、各大洲地缘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与合作进行全面剖析,对地缘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认为地缘经济是时代潮流的产物,它的宗旨不是通过武力夺占实力范围,而主要运用经济本身的力量和经济规律进行全球竞争,以谋求在世界经济体系、从而在世界政治体系中的支配地位。
韩银安博士的《地缘经济学与中国地缘经济战略》一书,不仅对地缘经济学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而且对中国地缘经济战略选择进行全面剖析,认为地缘经济学是对地理环境—生产力—国家—人之间关系进行思考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从国内外学者对地缘经济学理论研究来看,强调了“地缘”要素对毗邻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内涵界定来看,地缘经济学主要以地理要素为基础,从地缘关系出发,探索如何通过运用经济手段来实现国家利益以及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①
地缘经济理论的研究历史虽不长,但地缘经济理论所引发的人们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特别是毗邻国家间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却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地缘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1.地缘经济学的核心。一个国家的地理因素会对国家发展及经济行为与战略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国家经济活动中总是首先选择与其毗邻国家合作。比如,前苏联时期的经互会、目前最大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等都是基于地缘因素、毗邻国家间展开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
地域上相连接国家,在冷战时期,表现为一种地缘政治关系,毗邻国家间关系更多以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外交为主要内容,其重点是安全,是把邻国看做“敌人”,至少也是“假想敌”,而经济关系却被“边界”所隔断。这里的边界既指有形的边界,即主权国家领土的分界线,也指无形的边界,即国家间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限制了跨边界生产要素、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移动,阻碍了国家间经济联系及发展。在地缘经济时代,地域上相连接的国家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地缘经济关系,其重点是发展,其邻国不再是敌人,而是竞争对手和贸易伙伴,通过区域内的合作,降低边界对国家间经济合作的影响。因此,地缘经济学的核心是“地缘”。
2.国家利益的表现。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最高准则,从其包括的领域来看,涉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军事安全利益及文化利益四大基本类型。但在地缘经济时代,国家利益更多表现为经济利益,国家间既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国家间经济利益才是永恒的主题。因此,在地缘经济时代,毗邻国家应充分利用边境相邻的优势,共同促进彼此的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才是根本。
3.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在地缘经济时代,经济方法不仅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而且能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因此,在地缘经济时代,边境相邻国家可以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包括毗邻国家间的贸易、投资、区域合作及次区域合作等,实现区域内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三)理论分析框架
在地缘经济时代,各国都应当根据自身的地缘环境对自身的地缘经济战略做出正确的选择。根据地缘经济学内容,地缘经济战略选择的主体是国家,国家就如同一个经营实体,对国家的经营战略做出选择和安排。其理论分析框架如下:
1.国家利益诉求。在地缘经济时代,国家利益诉求是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首先要关注相邻国家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等基础要素;其次要注重与相邻国家的经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降低边境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通过降低壁垒,促进边境相邻国家的合作。
2.政策制定。在地缘经济时代,在做出战略选择的同时,一定注重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这是保障国家利益实现的根本。比如,俄罗斯的远东开发,中国的沿边开放及向北开放,都是在地缘经济的背景下,各国做出的一种战略选择而为此拟定的各种规划及措施,都是为实现国家利益而进行的政策制定。
3.经济行为。基于地缘基础上口岸对接、通道相连、边境旅游以及相邻国家间的区域合作及次区域合作,都是为实现国家利益而进行的经济行为。
二、地缘经济学理论框架下俄罗斯远东开发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通过近百年领土扩张而获取的,一直以来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政治利益诉求高过对经济利益追求,对远东地区的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远东,而不是开发远东,结果导致了俄远东经济落后、结构畸形,不仅影响了俄远东自身的安全,对俄罗斯整体经济发展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第一次从经济利益出发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战略做出了历史性的选择。1996年,叶利钦总统签署了《1996-2005年远东和外贝加尔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项纲要》,2007年,俄罗斯又颁布了《俄罗斯远东及外贝加尔湖地区2013年以前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总投资216亿美元。《2025年前俄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也早于2010年获批,计划投资总额超过3000多亿美元。由此,俄罗斯远东开发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一)国家利益诉求
俄罗斯远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既承担着未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的作用,又对俄罗斯在亚太政治利益的获取意义重大,因此,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国家的利益诉求是双重的,即经济的和政治的。
1.经济利益诉求。在地缘经济时代,经济利益是国家永恒的追求,但俄远东在过去年代,因更多从安全角度去发展俄远东,经济方面主要为国内经济提供原料,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原料基地,没有从俄远东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身的特点,进行真正的开发,导致了俄远东经济发展落后,结构畸形,俄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劳动生产率低于俄罗斯的平均水平,比日本低4倍、比美国低6倍、比韩国低2.5倍、比澳大利亚低5倍。俄远东开发已刻不容缓。
(1)通过俄远东地区开发,加强与毗邻国家的经济合作,引进毗邻国家的资金、技术,借鉴其发展经验,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俄远东地区经济真正的发展。
(2)通过俄远东地区开发,充分发挥俄远东地区能源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降低失业率,提高国民福利水平。
(3)通过俄罗斯远东地区开放与开发,在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把远东作为桥梁和“纽带”,促进俄罗斯整体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
2.政治利益诉求。俄罗斯远东战略地位重要,远东地区开发,也是其政治利益获取的一种表现。
(1)俄因地理位置,其余三面出海口少,特别是具有战略地位的出海口更少,而俄远东地区多为优良港口,通过俄远东开发,为俄罗斯开辟了面向东方的港口,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2)近年来,美国不断向亚太地区渗透势力,引起俄罗斯的不安,而俄远东衰落的、畸形的经济状况,导致了俄在亚太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小。俄希望通过远东地区的开发,提升其对毗邻国家的吸引力,扩大其影响。
(3)东北亚地区是一个多方博弈的战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矛盾重重,而俄罗斯远东的经济衰落,不仅会引发内部社会动荡,降低俄罗斯的凝聚力,也会形成对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战略空间的一种挤压。俄希望通过远东开发,争夺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空间。
(二)国家政策制定
为促进远东地区开发,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起,不断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规划,对其实施的政策不断调整。
1.颁布发展规划。截止到目前为止,已颁布和实施的发展规划有3个。目前正实施的是2009年颁布、2010年获批,2013年生效的《2025年前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战略》。
(1)开发目标:俄政府确立的目标是俄罗斯远东成为其在亚太地区的中心,新的俄罗斯国家计划和相关法律将帮助俄远东地区从追赶式发展模式转变成为超前式发展模式。
(2)规划内容:该规划包括两个联邦专项计划和12个子计划,联邦专项计划为《2018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经济和发展计划》及《千岛群岛社会发展计划》,而12个子计划主要是俄远东地区及贝加尔地区各个州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发展状况而制定的发展规划。
(3)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09—2015年),将投资增长速度提高到俄平均水平以上,推广节能技术,小幅提高居民就业率,开始实施新基建项目和工农业项目;第二阶段(2016-2020),实施大型能源项目,扩大客货运输流量,建成包括铁路、公路、机场和码头在内的运输支柱网络,提高原料深加工比例;第三阶段(2021—2025),发展创新经济,实施开采、加工和能源供应、运输大型项目,扩大俄在重点科研方向的领先地位。②
2.设立远东开发部。2012年3月5日,普京第三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在上任伊始,在他批准的新政府组织机构中,出现了一个新部门——远东开发部,这是俄罗斯唯一不设在莫斯科的部级机构,由伊沙耶夫任部长,并设有5个副部长,有253名工作人员。该部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和监督此前零散的联邦、部门和地区三级跟远东有关的所有发展纲要的实施,管理远东的国家企业、国有股和土地。远东开发部的设立使俄罗斯远东开放上升到国家层面,也预示着俄远东开发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
(三)国家经济行为
为了真正开发远东,俄罗斯不仅颁布规划,更主要的是采取了许多推动俄罗斯远东开发的经济行为。
1.开放俄远东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为了扩大远东的国际影响,投入200亿美元,在俄远东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APEC会议,聚焦全世界的目光,引发国际社会对俄远东军事重地的关注。
2.吸引外资,加强同毗邻国家的合作。俄罗斯远东开发是一个庞大的计划,需要3000多亿美元的资金,国家计划投资不足一半,其余资金将来自企业投资,其中包括国外企业投资。
3.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投资、开通口岸、修建通道,加强与毗邻国家的边境贸易、过货通关等。
4.对国外移民实施限制措施。俄远东地广人稀,而其毗邻国家人力资源丰富,特别是中国劳动力廉价且素质高,但俄政府通过打工卡等限制措施的实施,使俄远东地区劳动力稀缺依然是制约因素,也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现状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俄罗斯不断加大对远东地区的开放与开发力度,通过对外贸易、吸引外资以及经济合作,使俄远东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吸引外资的能力不断提高,也引来了俄远东历史上真正的开放与开发。
(一)对外贸易发展
1.贸易额不断提高。自2001年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贸易额不断提高,已由2001年的68.4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363.79亿美元,增长4.32倍,见下表:
表1 2001-2011年俄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对外贸易情况统计 (单位:百万美元)
由上表可知,俄罗斯远东作为俄罗斯最大的经济区,其贸易额除个别年份外,都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上升的过程。
2.贸易顺差成为常态。因商品价格不同的发展趋势,能源价格不断上升、轻工业品价格不断下滑,导致以能源资源出口为主的俄远东地区出口金额上升幅度超过了进口金额,使俄远东贸易顺差成为常态,且顺差额不断扩大,特别是2011年,贸易顺差达165.3亿美元,达到创世纪的水平,见下图:
图1 2001-2011年俄远东及贝加尔地区贸易顺差
3.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远离欧洲,但与亚太地区各国距离较近,与亚太地区有很强的互补性,使远东地区的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与韩国的贸易,在俄远东地区占据第一的位置。据俄罗斯远东网资料显示,其最大贸易伙伴是韩国,占28%,达101.7亿美元;中国居第二位,占26%;第三位是日本,占21%。与韩、中、日的贸易占俄远东地区贸易总额的75%。因此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将进一步促进俄远东地区与亚太地区的贸易发展。
4.贸易结构低度化问题突出。从俄远东地区的贸易结构来看,出口主要以石油及其产品、天然气等为主,进口以机器设备、轻工业产品等为主,见下表:
表2 俄远东进出口商品结构(2011年)
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工业制造落后,特别是深加工行业发展落后,而与其毗邻的亚太地区各国能源缺乏、但工业制造水平高,与俄远东形成较强的互补性,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对亚太各国而言,缓解了能源对其经济发展的制约,而对俄罗斯而言,长期以能源出口维持其经济发展,造成了贸易结构低度化、经济结构畸形的发展态势。
5.俄远东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俄远东地区幅员辽阔,但各地区资源富集程度不同,基于远东地区的贸易结构,俄远东地区的贸易主要集中在能源集聚区,萨哈林州以47%(2011年)的份额占据各州首位;而滨海地区,俄远东最大的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所在地,以其进口额占59%,贸易总额占21%的份额,位居远东第二位。见下图:
图2 2011年俄远东及贝加尔地区贸易分布
(二)外商投资发展
自俄远东地区开放与开发以来,吸引外资的能力不断增强,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高涨,俄远东丰富的能源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但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相反俄远东虽与亚太地区边境相邻、经济互补性强,亚太地区各国资金雄厚,但因政治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来自于亚太地区的资金并不占主要方面。从俄远东吸引外资的方式上看,直接投资占比低,约占1/3,其他方式占2/3。
1.投资总额不断提高。据俄远东网公布的数据,俄远东地区的引资额由2000年的5.494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100.86亿美元,增加了17倍。见下表:
表3 2000-2011年俄远东吸引外资额 (单位:亿美元)
2.投资主要集中在矿物燃料领域。基于俄远东经济发展特点,其优势主要集中在能源行业,外资主要关注的是能源的获取,从2011年的投资分布来看,矿物燃料领域集中了92%的外资,其次是不动产行业、租赁业务及生产性服务行业占3%,;生产行业占2%;运输、金融仅占1%。特别是运输业与远东地区所处的位置不相称,因此在2025年前俄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中表明要加大远东地区运输网络的建设。
3.外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能源富集区。俄远东能源主要集在萨哈林州,因此萨哈林州以占总投资额70%的份额位居吸引外资第一位,其次萨哈共和国占14%,而资源贫乏、经济环境差的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差,见下图;
图3 2011年俄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引资占比
4.俄远东外资来源国集中在欧洲
从俄远东2011年数据来看,来自于欧洲的投资额占俄远东吸引外资的65%,荷兰以占47%的份额成为俄远东外资来源的最大国,其次是塞浦路斯及英国各占9%,而亚太地区的日本、印度及中国分别占俄远东吸引外资的9%、6%及2%,特别是中国虽与俄有边境相连的地缘优势,资金力量雄厚,但对俄的投资额仅2亿美元,占比为2%,与我们所具有的优势不相符。
四、结论与启示
在地缘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基于俄罗斯远东对外经济活动发展实际,本文得出如下的结论与启示:
(一)俄远东开发应注重面向东方
从俄罗斯地缘、区位及要素禀赋的特性,俄罗斯远东开发应注重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亚太地区的中、韩、日,特别是中国与俄远东边境相连、经济互补性强,有合作开发的天然优势,但从目前合作的现状来看,俄远东外资集中地在欧洲,而非亚洲,合作水平有待提高。
(二)俄远东开发要加大落实的力度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远东开发还未真正落实到实处,国家承诺的投资并未兑现,对引资的领域限制依然存在。在2013年1月22日,俄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宣布,外国公司不可独立开采俄大陆架油气资源,不能成为油气开采许可证的持有人,但可作为技术合作伙伴参与开采,有权开采大陆架的公司需持有50%以上国有股权,且工作经验不少于5年。而符合这两个标准的只有俄气与俄油两大国企。这就意味着对俄远东的能源资源的开发有兴趣的国外公司将会被拒之门外,这将降低一些注重俄能源开发的国外投资热度,不利于俄远东地区真正开发。
(三)俄罗斯远东开发应先开放
开放是开发的前提,任何国家的开发都应基于开放前提下去进行,不可能在封闭条件下去获得真正的开发。但从目前俄罗斯远东开发来看,缺乏真正的开放,一方面表现在俄罗斯规划的实施都基于政府指导下,甚至是直接操纵下,更多表现为一种行政命令,而非市场行为;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能源行业的限制、对国外移民的限制等。
(四)劳动力短缺成为未来俄远东开发的制约
俄远东劳动力缺乏是一个历史问题,自沙俄时期,俄政府通过武力移民、开发移民及流放移民,不断从俄西部地区迁徙居民到俄远东。但时至今日,一方面俄远东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另一方面俄东西部经济差距不断加大,导致俄原著居民不断向俄欧洲部分迁移。而俄罗斯对国外移民,特别是中国移民到远东地区有严格的限制,导致俄远东地区人口大幅减少,劳动力的成本不断提高。俄远东无论是能源的开发,还是制造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丰富的人力资源。若不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俄罗斯远东开发将受到制约。
(五)经济结构优化是俄罗斯远东开发的重要“抓手”
从俄罗斯远东经济发展实际来看,其经济发展依然是依托能源及矿物资源的开发,但未来矿物资源开发的难度及成本不断提高以及引发的环境恶化问题会时刻困扰俄罗斯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俄罗斯远东应把结构优化作为重要抓手,借鉴毗邻国家的发展经验,不断加大对加工业及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使俄罗斯经济结构实现真正优化。
(六)加快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是俄远东开发的“平台”
在地缘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地缘”就是一种优势资源,毗邻国家应注重对“地缘”优势的开发和使用。俄罗斯远东与我国东北地区及内蒙古边境相邻、口岸对接,以口岸为窗口,以通道为纽带,实现跨境合作,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口岸货运、边境旅游,为俄远东开发提供更广阔的合作平台。
(七)俄远东开发要与内蒙古向北开放战略相“衔接”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北与蒙古国为邻,东与俄罗斯交界,历史上其政治功能高于其经济地位,伴随着冷战结束、俄蒙转轨、中国沿边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我国向北开放战略的积极推动,内蒙古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被国家定位为中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而内蒙古推出的承前启后的8337发展谋略,意味着内蒙古“桥头堡”地位进入了建设阶段。“桥头堡”最初是一个军事术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内涵就是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通道、平台、基地和窗口,而向北开放就是向俄蒙开放,就是通过桥头堡建设,使内蒙古不仅自身凭借桥头堡的地位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而且要成为紧密中国与俄蒙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要实现上述双重目标,需要把我国向北开放战略与俄远东地区开发战略实现对接,在战略对接中找到双方利益的契合点,在开放中实现合作,在合作中促进彼此经贸关系的发展。
[注 释]
① 韩银安.浅析地缘经济学[J].外交学院学报,2004,(3).
② Стратегия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иБайкальскогорегионанапериод до2025года.
[1] ВладимирХории,Страниицы истории: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россии,дальнийвостокроссии[J].2000,(4).
[2] ПавелСвятнков,СохранитлиРоссия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дальнийвостокроссии[J].2009,(12).
[3] М.Титаренко,Сибирьидальнийвостоккак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аябазаинтеграцииРоссиивАТР[J].2002,(10).
[4] 《Стратегия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развития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и Байкальского региона на периоддо2025года》.
[5] (俄)M.季塔连科.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与俄中利益[J].朱显平,张辛雨译.东北亚论坛,2012,(6).
[6] 张少冬,牛义臣.沙俄时期远东的人口与劳动力问题[J].西伯利亚研究,2011,(2).
[7] 葛新蓉.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科研机构及其同中国的科技合作[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2).
[8] 潘德礼.列国志.俄罗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9] 张丽君.地缘经济时代[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0] 韩银安.地缘经济学与中国地缘经济战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