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演变及其原因
2013-08-27杨轾波
杨轾波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系,江西 新余 338015)
一、引言
《论语·季氏》说道:“不患寡而患不均”,意为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平等问题是社会动荡不安的导火索,“阿拉伯之春”爆发的深层次矛盾就有社会不平等。平等几乎是近代国家建构的伦理基础,怎样强调“平等”的重要性都不过份,所以不平等问题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之一,“平等”问题也是学者研究的热点,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研究不平等主要从居民经济福利不平等入手,衡量标准主要采用收入不平等指标(基尼系数)。但采用收入不平等衡量居民经济福利状况的差距并不科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最高值0.491后逐步回落,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1。这样的结果,与人们的感觉不一致,更不可思议的是中国不平等状况在2009年之后居然变好。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对此评论,连童话都不敢这么写。所以,收入不平等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居民经济福利状况的差距。原因很多,重要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收入是一个流量,财富是一个存量,人们往往对财富的不平等比较敏感,而收入只提供一个窄口径,无法洞察财富的全貌;第二,高收入群体可能为逃避征税而隐瞒自己的收入,导致数据出现偏差。
实际上,消费不平等指标比收入不平等指标更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的差距(Meyer,2003;Sullivan,2007)。理由有:第一,增加的收入只有消费掉才能带来效用的改善,即经济福利状况的改善,因为经济社会通常反对“守财奴”行为;第二,收入只是反映出居民利用资源获取报酬的能力,支出消费更能反映居民的生活状况;第三,由于政策和信贷因素的存在,收入不平等不等同消费不平等,消费更贴近居民的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
二、消费不平等演变与趋势
目前我国学者对消费不平等研究主要关注在城乡居民消费不平等程度。上官敬芝(2009)实证研究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形成城乡消费差距的关键因素。蒋南平、刘巍巍(1985)考察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支出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是运用1992—2010年国家统计局年鉴中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演变与趋势。研究数据的选择,城镇居民按收入划分成七个主要阶层(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各占每年公布的城镇调查居民户数10%、10%、20%、20%、20%、10%、10%)。然后,以最高收入户收入、消费与最低收入户收入、消费之比以及中等收入户收入、消费与最低收入户收入、消费之比作为衡量家庭消费不平等程度指标,讨论导致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和原因。实际上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收入和消费之比衡量不平等程度,这类似于不平等程度中90%分位数与10%分位数之比和50%与10%之比。
图1 消费不平等:分位数比较
从图1显示,消费不平等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02年不平等程度显著增加,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基本同向变动。也就是说,我国家庭消费不平等没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得到明显改善,消费不平等伴随着收入不平等的增加而增加。
三、消费不平等增加的主要原因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认为,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消费的相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生命周期内所有收入合理选择每一阶段的消费水平。综上所述,不论何种消费理论假设,收入对消费起了最重要的作用。Krueger and Perri(2006)等学者提出,收入不平等是导致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本文以下部分将给予验证。
以不同收入家庭之间消费支出的方差作为一个衡量家庭消费不平等程度的另一指标,可以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var(Cit)和var(Xit)表示城镇居民家庭在t期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程度,Yj表示其它影响消费的经济变量。运用1992—2010年国家统计局年鉴中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数据,可以得出表1给出的OLS回归结果。
表1 消费不平等程度与各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1第一列只考虑收入水平方差和消费方差之间的关系时,结果显示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高度相关,收入方差每增加1单位,消费方差大概增加0.7。也就是说,消费不平等主要是由收入不平等决定。但是,单纯以收入不平等差距来衡量经济社会福利差距具有片面性,毕竟还有大概30%其它因素的影响,有必要考查其它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表1第二列选择人均GDP和GDP增速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可以反映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根据西方经济学库兹涅茨曲线倒U理论,即当人均收入较低水平时,不平等程度上升,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不平等程度才会下降。通过考察人均GDP和GDP增速与消费不平等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费不平等与人均GDP和GDP增速正相关,这表明随着我国还处在库兹涅茨曲线不平等上升阶段,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速加快,消费不平等的程度还在增加。
表1第三列在第二列自变量基础上增加了消费者价格指数和M2增速变量。这两个变量考察了通货膨胀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具有负相关性,即通货膨胀下消费差距会相应减少。这很可能是因为通货膨胀可能带来货币幻觉,大幅增加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而对高收入者影响不大,最终导致消费差距相应减少。
综上所述,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影响因素。下文我们进一步了解:究竟是临时性收入不平等还是永久性收入不平等能够更大驱动消费不平等发生。
四、消费不平等扩大的具体原因
本文中将收入不平等划分为临时性收入不平等和永久性收入不平等。临时性收入不平等是由于一些随机性因素对收入产生冲击而造成的收入差距,如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的收入不平等。永久性收入不平等是由于一些不随时间随机变化的因素引起的长期收入差距,如合同工资以及教育程度等因素。如此划分的好处在于,如果能够验证消费不平等是由临时性收入不平等因素引起的,那减小消费不平等的政策着力点应该重点放在完善信贷市场和社会保障上,增强居民抵御临时性收入波动的冲击;如果能够验证消费不平等是由永久性收入不平等因素引起的,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提高居民获取长期收入的能力上,致力于再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上。
考察永久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时选用方差指标。具体建模过程:对收入不平等进行分解。分解包括水平分解和水平变动分解。
首先,考虑水平分解,假设总收入(Xit)分解为永久性收入(XPit)和临时性收入(XTit)。则Xit=XPit+XTit。且XPit=XPit-1+εit,其中εit表示消费支出。XTit和εit是独立同序列分布的随机变量,均值是0,方差分别是σ2XTt和σ2εt。可以推算出收入Xit的自协方差为cov(Xit,Xit+1)=E[(XPit+XTit)(XPit+XTit+1+εit+1)]=σ2XPt。可以推导出收入不平等的方差等于永久性收入不平等方差与临时性收入方差之和。
根据式(1)和式(2)可以得出:如从消费水平层面考察永久收入和临时收入不平等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上式(3)中,常数项是α,永久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为XPit,影响系数为β1,短期收入波动对消费的影响为△XTit,影响系数为β2,它们分别表示对永久收入冲击和临时收入冲击的保险程度。
然后,考虑收入水平变动分解。设收入水平变动为△Xit=Xit-Xit-1,可以得出:
Blundell等(2008)已经研究得出在临时性收入序列无关条件下,可以推导出以下两式:
其中,式(4)表示因永久性收入变动而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方差。式(5)表示因临时性收入变动而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方差。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导出消费支出变动方差受永久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变动方差影响的回归方程表达式:
上式(7)中,如从收入水平变动层面来看:永久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为εit,影响系数为β1,短期收入波动对消费的影响为△XTit,影响系数为β2,它们分别表示对永久收入冲击和临时收入冲击的保险程度。
最后,利用OLS模型方程式(3)和(7)估计永久性变动与临时性变动在收入水平层面和收入水平变动层面两条件下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计算估计的过程详细如下:运用1992—2010年国家统计局年鉴中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数据,根据式(2)得出Var(XPit)和Var(XTit)在各考察年份内的估计值,根据式(5)和式(6)得出Var(εit)和Var(△XTit)在考察年份内的估计值,具体如下表2:
表2 永久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差指标
根据上述数据,代入式(3)和(7)回归估计计算得到如下数据(表3):
表3 永久和临时收入差距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
表3第一列是方程(3)的回归计算结果,考察永久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临时性收入差距比永久性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更显著。表3第二列是方程(7)的回归计算结果,考察了永久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的变动对消费水平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临时性收入变动比永久性收入变动对消费水平变动的影响更大。总之,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论证得出如下重要的结论:在中国近几十年来,临时性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结构和变动都具有显著影响。这与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一致,如Moffitt and Gottschalk(2011)研究发现:美国收入不稳定性在增加,而且这种不稳定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临时性收入变动引起的。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从最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与公众感知巨大反差入手,规范分析了收入不平等指标衡量居民经济福利差距的欠缺的重要原因,以及采用消费不平等指标衡量居民经济福利差距的更可取的原因。
本文以最高收入户收入、消费与最低收入户收入、消费之比以及中等收入户收入、消费与最低收入户收入、消费之比作为衡量家庭消费不平等程度指标,发现从1992年开始,整体消费水平不平等呈现上升趋势,整个过程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基本同向变动。特别要强调的是:2002年开始,不平等程度显著增加,2005年达到高点后一直在高点处徘徊。无论从收入不平等指标,还是消费不平等指标来看:我国的经济福利不平等差距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地步,这对我国的安全稳定带来隐患,我们应该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多管齐下促使经济平等。可喜的是,从图1可以看出:2008年以后,我国消费水平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指标都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式(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收入对刺激消费具有重要作用。正如李克强总理于3月29日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的:“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应是全面的,还是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实现升级,这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其中中国经济发展的着眼点还是要立足于就业和收入,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上”。
式(3)和式(7)回归结果显示:近几十年来,我国临时性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结构和变动都具有显著影响。政府降低消费水平不平等的着力点应该放在降低临时性收入不平等差距的措施上,如,加强信贷市场建设以及完善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居民抵御短期收入波动的力度。当然,永久性收入差距也对消费不平等具有一定影响,政策也应考虑再分配政策,降低永久性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
这里还需要强调三点:第一,本文使用全国调查的加总数据考察消费不平等,宏观领域的结论不能简单理解为微观领域也是同样的结论。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对我国消费不平等的大概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但不能以此来判断具体家庭个体之间的消费不平等状况。第二,收入数据采用划分为七个收入群体,利用中国统计局的家底数据进行考察,而国外的研究通常是以家庭个体为单位展开研究。第三,本文结论是采用1992—2010年数据的基础上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数据的不断变化和增加,这一领域的研究一定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1]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zhibo/2013-01/18/content_27692231.htm?show=t,2013-1-8.
[2] Arthur Cecil Pigou.何玉长,丁晓钦译.福利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 Meyer,Bruce.D.James.X.Sullivan.Measur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Poor Using Income and Consumption[J].NBER Working Papers 9760,2003.
[4] 上官敬芝.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9,(36).
[5] 蒋南平,刘巍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解构分析:1985-2007[J].消费经济,2010,(1).
[6] Krueger,Dirk and Perri.Does Income Inequality Lead to Consumption Equality?Evidence and Theory[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3,2006.
[7] Blundell,Richard,Luigi Pistaferri and Preston.Consumption Inequality and Partial Insuranc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8,(5):1887-1921.
[8] Moffitt Robert.A.and Peter Gottschalk Trends in the Transitory Variance of Male Earnings in the US:1970-2004[J].NBER Working Papers 16833,2011.
[9] 新华网.李克强: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3/29/c_115215183.htm,2013-3-29.
[10] 林瑾,郭慧芳.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动态关系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