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2013-08-27张东阳彭志远

财经理论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差距城镇化城乡

张东阳,彭志远

(云南财经大学 财政与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2011年我国GDP达到7.6万亿美元,继续坚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对外开放水平也不断提升,但是收入分配结构严重失衡,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1978年我国的城乡收入比为2.57∶1,而2011年我国的城乡收入比已达到3.11∶1,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达到了14832.5元,这一问题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学术界对于引起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更是存在诸多争论。那么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对外开放水平是否与城乡收入差距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基于这样的理论背景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本文对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展开研究,试图找出城镇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作用机制及相互间的动态关系,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自然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就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下面就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城镇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必然选择。陈钊、陆铭(2004)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且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双重效应,但通过检验得出了城镇化总体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结论;姚耀军(2005)、曹裕等(2010)、潘文轩(2010)也都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城镇化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积极作用的结论。二是城镇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苏雪串(2002)的研究表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这必然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程开明、李金昌(2007)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化对城乡差距的扩大产生了正向效应,证明了城镇化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而陈晓毅(2010)研究表明城镇化在短期内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影响将在长期内逐步消失。三是城镇化的发展从短期来看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从长期来看城镇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直至城乡收入差距消失。李静(2007)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在短期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在中长期则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因此得出了提升城镇化水平是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主要途径。

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对外开放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国外学者萨缪尔森认为,对外开放使得一国大量出口其要素禀赋丰裕的产品,这必然导致对丰裕要素需求的增加从而使其价格上升,与其相反,对外开放使得一国稀缺要素的价格下降,而发展中国家丰裕的要素是非熟练的劳动力,相对稀缺的要素是熟练的的劳动力,因此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将缩小收入差距。国内大多学者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如魏尚进(2001)对中国100多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对外开放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孙素梅(2008)运用回归分析法对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定量研究,证明了对外开放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二是对外开放会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国外学者Wood(1997)指出,发展中国家为了提升自身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占领更广大的市场,必然会增加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对非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从而论证了对外开放会加剧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问题,而Birdsall(1999)、Mazur(2000)和Branko(2005)通过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对外开放会使得我国的收入差距扩大。国内学者范言慧、段军山(2003)指出,对外贸易中的FDI会通过引起外资部门的产业升级、就业增加和资本积累等途径来扩大外商投资活跃与稀少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王海军(2010)等的研究也证实了此结论;其他的学者如沈毅俊(2008)、贺建风(2010)分别利用全国各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对外开放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三是对外贸易在短期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在长期却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周华(2006)、张广胜等(2009)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短期FDI通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缩小了东道国的收入差距,但在长期FDI通过技术进步、贸易自由化等途径扩大了东道国的收入差距。

此外,很多学者也从其他方面对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展开了研究。蔡继明(1998)指出城乡比较生产力差别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杨涛(2000)则认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利益集团、制度障碍是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Shi等(2002)则从劳动力市场扭曲、户籍制度等方面揭示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Lu(2002),李实(1999,2003)则从农副产品价格、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等方面阐述了其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刘敏楼(2006)、孙力军(2009)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与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王浩(2013)则指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可以看到,已有的研究观点各异,也都通过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验证了各自的观点,但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之处:第一,现有研究大多将城镇化、对外开放作为单独的变量来对城乡收入差距展开分析,而将城镇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较少;第二,国内学者的研究多是从实证的角度检验相关变量间的关系,未从理论上深入地解释所选变量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且大多实证分析方法存在着变量的选取指标不合理,只注重静态分析而忽视动态分析等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最大限度地从以上几个方面做出改进,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主要是对城镇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将金融发展水平和财政农业支出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分析框架,以期能对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提出有参考性的政策启示。

三、变量选择、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TL)

目前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主要有四种:一是最常用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如潘文轩(2010)、贺建风(2010)、惠宁(2012);二是城乡消费支出水平之比,如程开明(2007);三是基尼系数,如王小鲁(2005);四是泰尔指数,如王少平(2008)、贺建清(2012)。因为前三种指标没有把各地区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考虑到度量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当中,这必然会导致在度量城乡收入差距时存在误差,而泰尔指数对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变动比较敏感,既考虑了城乡居民绝对收入的变化,也考虑了城乡人口的结构变化,已有的研究也表明其能更好的度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所以本文用泰尔指数(TL)来度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其定义和计算公式为:

其中,t表示年份,i=1,2分别代表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Mt表示t时期农村居民总收入与城镇居民总收入之和,Mit表示农村或城镇t时期的收入。Nt表示t时期农村人口数量与城镇人口数量之和,Nit表示t时期农村或城镇的人口数量。由此公式得出的泰尔指数越大,说明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2.解释变量

(1)城镇化(UR)。目前对于城镇化的衡量主要有城镇人口比重、非农人口的比重、城镇面积比重等指标,考虑到变量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非农人口比重来衡量我国的城镇化水平。

(2)对外开放(OP)。现有的研究大多采用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定时期一国或是一个地区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来衡量一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也有部分学者采用进出口总额与利用外资总额之和与GDP之比作为指标对其进行衡量。由于前者仅关注了对外贸易,没有全面考虑所有的对外经济活动,而后者仅从量上反映了一国的经济活动,没有从结构上对一国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因此本文借鉴贺建清(2012)的做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外资占GDP比重和外贸依存度两个指标进行不同的加权,从而得到一个能够较为全面反映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t表示年份,TR表示外贸依存度,FD表示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α和β分别表示TR和FD在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中的权重。TRmax、TRmin分别表示所选时期内内外贸依存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FDmax、FDmin分别表示所选时期内F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控制变量

(1)金融发展水平(FD)。金融发展既包括连续时期内金融交易量的变化也包括不同时点上金融结构的比较变化,而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较多,本文使用众多学者所采用的金融相关率来度量金融发展水平,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的研究,金融相关率等于一定时期的存贷款余额与GDP之比。

(2)财政农业支出(FA)。财政农业支出①主要包括支援农村生产和水利气象部门支出、支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因为财政支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因此加大财政农业支出可能会对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选取财政农业支出与GDP之比来作为此变量的指标。

(二)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变量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和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发布的统计公报,样本区间为1978—2011年。对数据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处理:第一,由于FDI的数值在统计年鉴中是以美元计价,因此用相应年份的平均汇率将其转化为以人民币计价的数据;第二,为了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避免因数据变化带来的剧烈波动,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变换后的变量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对外开放、金融发展水平、财政农业支出取对数后分别用LTL、LUR、LOP、LFD、LFA表示。本文所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7.0。

(三)模型构建

由于一般传统的回归模型都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应用模型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做出适当的描述,然后分析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但是这种模型存在一些缺陷,一种缺陷是把一些变量看成是内生的,而把另一些看成外生的的,这种决定往往是主观的,因为有可能这两个变量是互为因果的;另一种缺陷是在构造联立方程模型时,为了使模型可识别,必须在某个方程中舍去某些变量[7]。而Sims(1980)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把每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避免了结构建模方法中需要对系统每个内生变量关于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建模问题,其核心思想就是不以严格的经济理论为依据,而直接考虑时间序列的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常被用于解释不同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造成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了VAR模型,其一般形式为:

其中,Y是内生变量向量,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X是外生变量向量,代表趋势项,常数项等确定性趋势,内生变量向量和外生变量向量分别有p阶和r阶滞后期,α,β,γ是待估参数,εt是随机扰动项。基于VAR模型,我们可以进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响应来分析变量之间在短期和长期的相互动态关系。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在建立时间序列的计量模型时,要求所采用的数据必须具有平稳性,即对于对于随机过程{Xt},必须经过n次差分后才能变换成一个平稳的ARMA过程,而当进行n-1次差分后仍然是一个非平稳过程,也称此过程具有n阶单整性,从而保证了残差不具有时间趋势,不然就会导致“伪回归”。由于现实经济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变动性,会使数据显示不平稳性的特征,因此要使建立的模型具有理论意义,就必须首先对数据进行平稳化处理。本文采用Dickey和Fuller在1974年提出的ADF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同时依据各变量检验方程中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的系数显著性来判断方程设定的合理性,滞后阶数的选择是基于AIC确定,检验方程形式为:△yt=αyt-1+∑βΔyt-1+μ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变量都是非平稳序列,而其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属于序列I(1),基于ADF检验我们可以进行下面的实证分析。

(二)VAR模型的建立与Johansen协整检验

为了进行后面一系列实证分析,必须首先构建VAR模型。根据AIC准则,同时考虑到样本容量问题来进行滞后阶数的选择,经检验最佳滞后期为3。从图1所示的AR根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模型对应的所有根的值均小于1,所以建立的模型是稳定的;对残差项进行的检验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方程的回归残差项均满足正态性,不存在自相关性和异方差现象,且所建模型的五个方程拟合优度较高,都达到了0.96以上,即模型的统计性质良好,可以作为进一步分析的依据。

图1 VAR模型的根表

在VAR模型结果的基础上,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变量进行检验,以判别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通过对初始数据的形态分析,确定协整方程 中有截距项,但无趋势项,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变量的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都表明上述五个变量之间至少存在2个协整关系。选择最大的特征值对应的协整方程,并将其进行标准化,得到协整方程的具体形式如下:

在5%的显著水平下,此方程各解释变量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对Ecm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它已经是平稳序列,并且取值在0附件上下波动,验证了协整关系是正确的。由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具体来说,城镇化率每增加1%,泰尔指数降低0.98%;对外开放水平每提高1%,泰尔指数提高1.03%;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泰尔指数提高0.96%;财政农业支出水平每提高1%,泰尔指数降低0.84%。

(三)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只是证明了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描述这种关系的方向性,其一般检验模型为:

其中t代表时间,k代表变量的最大滞后长度,u代表随机误差项。根据此式分别建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而由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期长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即选择不同的滞后期,可能会得到不一致的结果。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应选取多个不同的滞后期,若检验结果一致,则得出的结论较为可信,本文在检验过程中选取8个不同的滞后期,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Granger 因果检验结果

从表5中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我们可以看 出:

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针对“LUR不是LTL的原因”的原假设,在滞后2期和滞后5期时的p值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绝原假设,而其他滞后期时的p值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原假设。对于“LTL不是LUR的原因”的原假设,在滞后的前四期都可以接受原假设,而滞后后四期的p值则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绝原假设。因此可以说,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而城乡收入差距在短期不是城镇化的Granger原因,而在长期对城镇化有显著影响。

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针对“LOP不是LTL的原因”的原假设,在滞后的前四期可以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在其他滞后期时则可以接受原假设。针对“LTL不是LOP的原因”的原假设,在所有的滞后期则都可以接受。

因此可以说,对外开放水平在短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显著的。根据同样的原理可以得出:金融发展水平和财政农业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原因,即金融发展水平和财政农业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影响。

(四)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更具体的展现Granger因果关系的过程,以及更为形象地说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下面将利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它们的动态特征。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了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新息冲击对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它能够形象地刻画出变量之间动态交互作用及其效应的路径变化,因此本文建立的脉冲响应函数为:

其中k是滞后期数,ut为随机新息。图2是基于VAR(3)模型采用正交化方法和Cholesk分解技术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中的横轴表示新息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单位:年),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的计算值,两侧的虚线为脉冲响应函数值正负两倍标准差的偏离带,在模型中将新息冲击作用的滞后期设定为10年。

图2 LTL对LUR、LOP、LFD、LFA—单位标准差冲击的响应路径

由图1可知,LTL对来自LUR、LOP、LFD、LFA的新息冲击,其响应路径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的冲击效应在前8年呈现出波动变化的态势,但却一直是负向效应,在第8年之后这种负向效应转变正向效应,但是比较微弱,这说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双重作用:在短期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在长期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发展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的冲击效应在前5年呈现出正向效应,在第2年达到最大值,而在第6年之后效应趋于零,因此可以认为对外开放水平对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只具有短期效应。城乡收入差距对于来自金融发展水平的冲击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在第4年达到最大值,但一直呈现出较大的正向效应,而城乡收入差距对于来自财政农业支出的冲击则是一直呈现出负向效应,因此可以说金融发展水平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而财政农业支出是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原因。

五、结论分析与政策启示

(一)结论分析

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各变量的时间序列都不具有稳定性,但协整分析表面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对外开放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财政农业支出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城镇化和财政农业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起着负向的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起着正向效应。这一结果只是从整体的角度度量了各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则是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更准确的描述各变量的作用,这些结论可以概括如下。

1.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结论表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非简单地促进或者抑制,而是具有双重作用:在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短期)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而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长期),城镇化对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收敛性质的小幅正向拉动效果。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这一结论应因地而用。

结合我国的现实分析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横向比较起来离发达水平还相差很远,因此发展城镇化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是因为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可以看做是被扭曲的生产要素,这必然会导致城乡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进而导致工资的差异,而提高城镇化水平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一,提高城镇化水平可以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这也可以为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创造条件,从而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提高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其二,由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的劳动力供给,可以使城市劳动力的均衡工资下降,且由于受到城镇化的积极影响,城市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技术会被引进到农村,从而可以开发农村市场,带动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其三,由于城镇化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部分资金不仅可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缩小了城乡收入的差距。

而当经济达到发达程度后,例如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发达城市的经济,城镇化则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是因为:其一,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达到发达水平后,农村居民必然会想成为其中一员,在农转非的过程中,一般只有富裕的农民和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成为城市一员,而这部分农民成为城市居民肯定会降低农村生产效率,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其二,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达到发达水平后,由于销售市场以及发展潜力的需求,企业一般会选择落户于此,而这必然会形成产业的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使生产成本降低,对于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得到的收入一般较低,加之城市高额的消费水平,会进一步加大城乡的收入差距。

2.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

结论表明,对外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短期的正向效应。这是因为:其一,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2011年我国进出口工业制品已占进出口总额的80%,而由于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弱使其出口比重不断下降,这必然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二,由于农村地区在区位、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及发展环境等方面与城市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必然制约了农村地区利用外资的能力,且由于我国的对外开放顺序是城市地区优先于农村地区,更加剧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其三,由于城市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数量远远大于农村地区,而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会引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即会使城市地区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增加对技术性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和工资收入,减少对非技术性劳动力(绝大多数为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从而造成结构性失业,从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贸结构的调整,这种正向效应会消失。

3.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受制于金融发展水平和财政农业支出

(1)金融发展水平阻碍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步伐

实证结果表明,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看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了正向作用,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可知其中的原因:其一,我国的金融发展水平还比较低,金融机制不健全,治理结构和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效率低下,这必然会导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差异,这也与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二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即金融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是呈倒“U”型的。其二,我国城乡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在城市地区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总额远远大于农村地区,导致农村地区获得的金融资源远远无法与城市相比,加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外生性和垄断性,这也导致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及城镇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

(2)财政农业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整体上看起着负向的作用,只是这种作用总体上看还比较小,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的财政支农资金虽然一直都在增长,但在总量上仍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根据李普亮(2012)的研究,在我国相当数量的财政农业支出未能直接用于农业和农民,反而是以工资、福利或奖金的形式转换为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即在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非农化”现象比较严重。如果没有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财政农业支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政策启示

通过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缩小我国当前的城乡收入差距有以下启示。

第一,由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双重作用,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性推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对于我国大多数省市或地区来说,加快城市化进程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对于这些地区而言应该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同时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早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以此彻底改变工农产品的“剪刀差”现象,从根本上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而对于我国东部的一些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已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援力度,防止自身出现过度城市化问题。

第二,从对外开放层面缩小我国当前的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我国应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农产品的竞争力,积极开拓农产品贸易市场,从而增加农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同时对于出口的农产品要进行政策支持,如减少税费,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以此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资金、技术的支持,改善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增强其利用外资的能力,以此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城乡收入差距。

第三,从金融发展层面缩小我国当前的城乡收入差距,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改善城市与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具体来说,一是政府要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一方面政府要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引导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金融组织在农村金融市场合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实行优惠的财税政策,如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实行税收优惠,对于农民的贷款在利息上给与一定的补贴,降低农村金融结构的融资成本和农民的借贷成本。二是要加强对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统筹城乡金融平衡发展。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解决农村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注重风险性和盈利性的前提下引导大型金融机构融如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适当加大对“三农”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对其加强引导和监管,防止其到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只起到“抽水机”作用,防止农村资金的外流,以此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对农村居民进行关于投资理念的宣传教育,丰富广大农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产品,让其充分享受到金融发展的红利。

从财政农业支出层面缩小我国当前的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支持力度,调整优化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同时要保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使财政农业支出真正用于解决“三农”问题,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

[注 释]

① 自2003年起,财政农业支出中的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改为农业支出、林业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

[1] Johansen.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1988,(12):231-254.

[2] Chen,Aimin.Urbanization and Disparities in China:Challeng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4):407-411.

[3]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51-58.

[4] 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116-125.

[5] 陈晓毅.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经纬,2010,(6):21-24.

猜你喜欢

差距城镇化城乡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家乡的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