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案进行时
2013-08-22顾丽萍
顾丽萍
教学预案在教学实施中,并非“一帆风顺”,它时而遭遇学生思维偏差的羁绊,时而遭遇学生思维“集体出逃”的尴尬,时而遭遇学生灵性的锦上添花……面对变化莫测的课堂,撷取几则在课堂教学中遭遇“不测”的案例,与大家一起分享、思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师:“还记得去年老师和大家一起看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像吗?临近新年时,随着主持人‘10,9,8,7,6,5,4,3,2,1,0的倒数,新年的钟声就敲响了,主持人的数数就是——倒数.”
“哦,我知道了,倒数就是从后面往前数.”嘴快的学生抢着说.
很快,小手高举.我让举得最高的学生回答了这一问题.
生:“小红说‘我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三天,我猜她的生日是12月28日.”
师:“嗯,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生:“一年有12个月,最后一个月是大月,有31天,31-3=28,所以是12月28日.”
我随后在黑板上写下了“12月31日”.
师:“和他意见一样的举手.”
学生的意见出乎意料的一致.
于是我只好搁下这个问题,又举了一例:“请大家猜猜坐在第7小组倒数第一个的学生是谁?
生:“是刘宏敏.”
师:“那倒数第二、第三呢?”
学生恍然大悟.这才有人说小红的生日是12月29日.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面对差错,我没有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而是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多地暴露学生思维的偏差,引领学生共同发现出错的原因.
我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实践再次告诉我们要学会研读与处理教材,学会以更务实的态度、更精细化的工作作风研究好每一个环节,关注好学生的每一个思维障碍.只有这样.我们面对学生的差错时,才能泰然处之.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这节课学习的是乘法运算律.在课始,我让学生猜测乘法会有哪些运算律?结果学生不但说出了乘法运算律中有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有的学生还说出了字母表示公式.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一下子都让学生说出来了,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根据加法运算律推测的.
生:我也是.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我猜乘法也有.
生:我可以举个例子,如2×3=3×2,说明乘法也有交换律.
生:我也可以举例说明,(4×5)×2=4×(5×2),这是乘法结合律.
课前作了很多预设,为了让学生顺利找到乘法的运算律铺设了很多台阶.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并没有进入到我预设的“轨道中”,他们对要掌握的知识点犹如“囊中探物”.现实有时就是这般无情,一切于情理之中的事没有发生,预案遭遇学生思维的“集体出逃”,一条精心铺设的“轨道”就这样与他们“擦肩而过”.
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在遭遇了学生思维的“集体出逃”后,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在备课中,我们要有开放的设计意识、全方位的思维视角,使预案能迎合不同层次与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需求,让预案随时为学生的“出轨”准备通道.当然,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更是当务之急,这样,面对课堂的变化莫测和学生思维的“朵朵浪花”,我们才能处事不惊,游刃有余.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测量了自己三角板的度数,他们分别是多少度?
生:这个三角板的度数分别是90°、30°、60°.
生:另外这个三角板的度数分别是90°、45°、45°.
师:谁能用自己的三角板画出一个30°的角呢?试一试还能画出多少度的角?
(由于学生刚接触三角板,对三角板各个角的度数和使用还不够熟练,所以这时候有些学生还在琢磨怎样用三角板画角,有些学生很快画出了一个30°的 角.)
师:画好的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看看画出的是多少度?
(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自己画的角是30°,兴奋的叫起来,“是的,我画的是30°.)
接着学生又用自己的三角板画出了 90°、45°、60°的角.这时一个学生叫起来:“老师,我的这个三角板断了一个角,不尖了 ,不能画角了.”他拿着断角的三角板,一脸的无奈.
师:“这样的三角板真的不能再画出原来度数的角了吗?谁能帮他想想办法?”
就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将学生引入了思考的氛围.
生:“老师,我们组讨论发觉可以沿着这个断角的两边画了两条直线,如果把这两条线延长出去,就会得到一个角,我用量角器量了一下,这个角正好是30°.”
他的发言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许多学生按照他的说法开始试画,“真的,真是这样!”
师:“现在大家会用三角板直接画出90°、45°、60°的 角,但是老师还会用三角板画其他度数的角,你们会吗?动动小脑筋.”
没过多久,班里的小机灵鬼李嘉伟大叫起来:“老师我画出了120°的角.”
其他学生不解地看着他,我示意他说说是怎么画的.他解释道:“我用90°和30°的两个角拼起来就画成了120°的角.”
众生这才恍然大悟,又画起了其他度数的角.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果说刚才学生的思维已处于预热状态,现在学生的思维则处于兴奋状态,不时有学生跑来告诉我.
生:“老师,我画出了150°的角.”
生:“老师,我还画出了135°”“老师,我画出了105°的角.”
此时课堂上没有一个是坐着不动的,没有一个是不思考的,他们不断动手实践,不断的有着新的发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遭遇学生的精彩,发现意外的“通道”时,我采取了适当的“留白”,引领学生思维,尽可能地让其他学生也分享这一独特的方法,实现生生之间的“智”源共享,同时又让这位富有创意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好地诠释了个性演绎精彩,精彩成就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