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西某金矿石选冶试验

2013-08-22乔江晖宋翔宇

金属矿山 2013年9期
关键词:金矿石黄药方铅矿

乔江晖 宋翔宇 张 慧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2.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3.中冶集团铜锌有限公司)

世界黄金生产历史虽然相当久远,但20世纪中期以前由于受采选技术和装备水平所限,开采的金矿资源主要是优质资源,且规模有限。随着采选技术和装备水平的进步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优质金矿资源日渐减少,人们不得不将目光集中在开采难度较大、矿石性质较复杂、金品位较低的矿石资源的开发上。对嵌布粒度较细、与其他金属硫化物共生关系密切的金矿石,浮选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对于嵌布粒度细微、矿石性质复杂的贫金矿石,氰化浸出因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易实施而被广泛采用[1-5]。

豫西某金矿石中部分载金矿物为氧化矿,属难选金矿石。为提高该资源的回收效率,高效开发利用该资源,本试验对该矿石进行了浮选—氰化浸出工艺研究。

1 矿石性质

1.1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

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矿石中Au含量较高,达2.97 g/t,Ag 含量为 13.00 g/t,有综合回收价值,Au、Ag的常见伴生元素Cu、Pb、Zn等含量很低,本试验不考虑这些元素的回收。

表1 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

1.2 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含量

经光片、砂光片、薄片鉴定及粉晶X衍射分析,矿石矿物组成见表2。

表2 矿石矿物组成 %

从表2可以看出,该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绢云母等,其他矿物少量或微量。有用矿物为金,主要以银金矿的形式存在。

1.3 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以蚀变碎裂岩为主,碎裂蚀变岩、蚀变碎裂流纹岩及蚀变粗面岩次之,少量构造角砾岩。含金矿石以蚀变碎裂岩及碎裂蚀变岩为主。金属矿化以黄铁矿化为主,少量黄铜矿化、铅锌矿化、金矿化以及褐铁矿化;脉石矿化以硅化、绢云母化以及白云石化为主,高岭石化、钾长石化、白铅矿化少量,绿泥石化、方解石化等微量。

矿石工艺类型属少硫化物金矿石。金属矿物以硫化物为主,主要是黄铁矿,可回收有用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

1.4 矿石结构与构造

1.4.1 矿石主要结构

(1)他形晶粒状结构。自然金、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部分黄铁矿等常呈他形晶粒状不均匀分散或零星分布于矿石中,为该矿区矿石的主要结构。

(2)包含结构。自然金呈他形粒状包含于黄铁矿及少量褐铁矿、方铅矿、白云石之中,黄铁矿还包含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等,闪锌矿包含黄铜矿、方铅矿及黄铁矿,方铅矿包含黄铁矿,石英、长石等脉石矿物包裹黄铁矿等,为矿石较普遍结构。

(3)碎裂结构。受应力作用的影响,黄铁矿晶体常破碎成大大小小的碎粒,有些裂隙发育,部分方铅矿、闪锌矿等也有碎裂现象。

(4)聚粒状结构。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常数粒甚至几十粒聚集分布,偶尔自然金也2~3粒聚集分布,形成聚粒状结构。

(5)自形晶粒状结构。少部分黄铁矿呈立方体、个别呈五角十二面体及菱形十二面体状自形晶。

(6)交代结构。少量黄铁矿被褐铁矿交代,方铅矿被白铅矿交代,交代彻底时褐铁矿保留原黄铁矿假象,白铅矿保留原方铅矿假象,形成交代假象结构;偶见铅矾交代方铅矿、斑铜矿交代黄铜矿和辉铜矿、铜蓝交代黄铜矿等。

1.4.2 矿石主要构造

(1)浸染状构造。矿石中的自然金、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以及部分黄铁矿等呈他形晶粒,以散粒状或聚粒状不均匀分散于矿石之中,为本区矿石主要构造。

(2)细脉状构造。黄铁矿常呈细脉状、断续脉状分布;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等有时也各自沿矿石裂隙充填形成细脉状构造,为本区矿石的次要构造。

1.5 自然金赋存状态

矿石中的金以自然金为主,多为可见金,可见金的粒度统计结果见表3,矿石中可见金嵌布状态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

表3 矿石中可见金粒度统计结果

表4 矿石中可见金嵌布状态统计分析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矿石中的可见金以细粒和微粒为主,近似面积分布率分别为41.90%和35.75%,中粒金分布率为22.35%,未发现粗粒金。

从表4可以看出,矿石中的金以包裹金为主,分布率为73.68%,主要为黄铁矿包裹金,占63.16%;其次为单体金,占21.06%。

2 选矿试验

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石中金的载体矿物既有黄铁矿、方铅矿等硫化矿,也有褐铁矿、白云石等氧化矿。通常含金硫化矿采用浮选工艺回收,含金氧化矿采用氰化工艺回收[6-7]。在大量探索试验基础上,确定采用浮选+氰化浸出工艺处理该矿石。

2.1 浮选试验

硫化物中金回收粗选条件试验流程见图1。

图1 金浮选粗选条件试验流程

2.1.1 磨矿细度试验

磨矿细度是影响选别指标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对磨矿细度进行了研究。试验固定Na2SiO3总用量为1 000 g/t,CuSO4为150 g/t,丁基黄药 +丁铵黑药为 150+50 g/t,2#油为 60 g/t,试验结果见图 2。

图2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由图2可知,随着磨矿细度的提高,粗精矿金品位先小幅上升后下降,金回收率先上升后下降。综合考虑,确定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

2.1.2 CuSO4用量试验

CuSO4是黄铁矿的活化剂,进一步活化黄铁矿有利于提高金精矿金回收率[8-9]。因此,对CuSO4用量进行了研究。试验固定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Na2SiO3总用量为1 000 g/t,丁基黄药+ 丁铵黑药为 150+50 g/t,2#油为 60 g/t,试验结果见图3。

图3 CuSO4用量试验结果

由图3可知,随着CuSO4用量的增加,粗精矿金品位先小幅上升后升幅增大,粗精矿金回收率先小幅上升后小幅下降,CuSO4用量为150 g/t时,粗精矿金回收率最高。综合考虑,确定CuSO4用量为150 g/t。

2.1.3 Na2SiO3用量试验

Na2SiO3是硅酸盐脉石矿物的有效抑制剂,且对矿泥有良好的分散效果[10]。因此,对磨矿后Na2SiO3的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固定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CuSO4用量为150 g/t,丁基黄药 +丁铵黑药为150+50 g/t,2#油为60 g/t,试验结果见图4。

图4 Na2SiO3用量试验结果

由图4可见,随着Na2SiO3用量的提高,粗精矿金品位和金回收率均先上升后下降。综合考虑,确定磨矿后Na2SiO3的用量为500 g/t。

2.1.4 丁基黄药+丁铵黑药总用量试验

探索试验表明,丁基黄药与丁铵黑药组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丁基黄药捕收能力强、丁铵黑药选择性好的特点,从而有效提高粗精矿指标[11-12]。丁基黄药与丁铵黑药按质量比3∶1配合时协同效应较好,因此,按此比例进行了丁基黄药+丁铵黑药用量试验。试验固定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磨矿后 Na2SiO3的用量为500 g/t,CuSO4用量为150 g/t,2#油为 60 g/t,试验结果见图 5。

图5 丁基黄药+丁铵黑药总用量试验结果

由图5可见,随着丁基黄药+丁铵黑药总用量的增大,粗精矿金品位下降,金回收率先上升后下降。综合考虑,确定组合捕收剂总用量为200 g/t,即丁基黄药+丁铵黑药用量为150+50 g/t。

2.1.5 闭路试验

在条件试验和开路试验基础上进行了金浮选闭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6,试验结果见表5。

图6 浮选闭路试验流程

表5 浮选闭路试验结果

由表5可见,采用图6所示的浮选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可以获得金品位为31.20 g/t,回收率为68.50%的金精矿。

2.2 氰化浸出试验

2.2.1 磨矿必要性试验

浮选尾矿氰化浸出试验在XJT-80型浸出搅拌机中进行。试验首先比较了浮选尾矿不磨矿和再磨至-0.074 mm占90%情况下的浸出效果。试验固定搅拌器转数为1 800 r/min,矿浆浓度为25%,石灰用量为2 100 g/t(对应的矿浆pH=10.5),NaCN初始质量浓度为0.075%,浸出时间为6 h,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氰化浸出磨矿必要性试验结果

由表6可见,浮选尾矿再磨后金浸出率提高幅度相当有限,但浸出消耗的氰化钠用量却从71.57 g/t提高至197.12 g/t(对浮选尾矿),提高幅度达175.42%。因此,浮选尾矿宜采用直接浸出。

2.2.2 浸出时间试验

试验固定搅拌器转数为1 800 r/min,矿浆浓度为25%,石灰用量为2 100 g/t,NaCN初始质量浓度为0.075%,试验结果见表7。

表7 氰化浸出时间试验结果

由表7可见,提高浸出时间,金浸出率和NaCN消耗量均显著上升。综合考虑,确定浸出时间为24 h,浸出金对原矿的回收率为22.05%。

3 结论

(1)豫西某金矿石中的金以包裹金为主,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包裹在黄铁矿中的金占总金的63.16%,单体金占总金的21.06%,金主要以银金矿的形式存在。按近似面积分布率计算法,中粒金占22.35%,细粒和微粒分别占41.90%和35.75%,金粒度较细小。

(2)采用1粗1扫3精、中矿顺序返回浮选—浮选尾矿直接氰化浸出工艺处理该矿石,获得了金品位为31.20 g/t,回收率为68.50%的金精矿;浸金贵液金回收率为22.05%,金总回收率达90.55%。

[1] 朱 训,尹惠宇,项仁杰.中国矿情:第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 胡熙庚.有色金属硫化矿选矿[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

[3] 张泾生,阙煊兰.矿用药剂[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4] 马 鑫,钟 宏,王 帅,等.硫化矿捕收剂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2,41(10):1791-1795.

[5] 见百熙.浮选药剂[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6] 张成强,李洪潮,等.某低品位原生金矿选矿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2010(11):89-91.

[7] 王 资.浮游选矿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8] 朱玉霜.浮选药剂的化学原理[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9] 高起鹏.某金矿石浮选试验研究[J].有色矿冶,2012,28(1):15-17.

[10] 孙传尧.硅酸盐矿物浮选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1] 黄春香.阿希金矿混合黄药浮选的试验研究[J].新疆有色金属,2012(2):64-65.

[12] 邓 冰.多金属伴生铁矿石综合回收选矿试验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金矿石黄药方铅矿
含银方铅矿表面性质及捕收机理模拟计算研究
金矿石样品加工及分析方法优化分析
TiO2@芽孢杆菌光催化性能研究
氮掺杂碳纳米管活化过硫酸盐降解丁基黄药
亚硫酸钠在乙硫氮-方铅矿浮选体系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可见金矿石化验样品加工制备方法及其设备的比较
新型HP-1黄药在硫浮选中的试验研究
浮选方铅矿精矿中铊的脱除工艺
载炭泡塑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金矿石的金量
含金矿石的分析测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