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某边坡变形监测分析

2013-08-21张克利吴磊宋勇

山西建筑 2013年29期
关键词:坡体薄层泥岩

张克利 吴磊 宋勇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6)

1 概况

云贵高原某边坡,位于贵州省境内。地势南东高,北西低。最低点为北西侧小溪内,高程约412.0 m,最高点在斜坡顶部,高程约458.1 m,区内最大高差46.1 m,边坡倾向 273°∠30°。由于工程建设需要,在场区南东侧斜坡形成一高约7 m~10 m的直立边坡,长度约180 m。

工程场区气候属于亚热带河谷气候特征,雨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 036.4 mm,每年5月~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该斜坡为侵蚀沟谷斜坡地貌,岩性以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群綦江段(J1-2zl1),灰绿色中厚层强风化~中风化石英砂岩为主,并夹有紫红色薄层泥岩,厚度约10 cm。薄层泥岩位于卸荷拉伸区,以及雨水入渗,成为该边坡不稳定的控制性边界条件。

由于卸荷以及雨水入渗,加之边坡开挖,薄层泥岩以上易形成不稳定滑坡体。一旦出现险情,其后果不堪设想。需对边坡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有助于判断坡体的的稳定性,及支护效果的评价[1]。

2 基本地质条件

场地地质构造属于扬子准地台遵义断拱毕节东向构造变形区,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群綦江段(J1-2zl1),灰绿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薄层紫红色薄层状泥岩。岩层产状:323°∠24°,主要发育两组节理:72°∠85°,163°∠81°。与岩层层面相交,将岩层切割成楔形体。主要地层有:

1)第四系松散层(Qdl):分布于边坡表层,为褐黄色粉质粘土,厚0 m~1.0 m,可塑状态,夹少量碎石,含量约10%,粒径多为2 m~8 cm,结构松散。2)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群綦江段(J1-2zl1):灰绿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紫色薄层状泥岩,强风化~中风化,节理裂隙发育。该场地纵向剖面图见图1。

图1 纵向剖面图

3 监测分析

该边坡采用地表位移监测与深部位移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方案。地表位移使用观测墩进行监测,每个高程一般采用3个~5个点;深部位移采用钻孔测斜仪进行监测,测量深度为25 m~30 m。

3.1 地表位移监测

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共设置13个监测点(见图2)。纵坡面选择3个观测点:TP3,TP8,TP12开挖及加固阶段,每组数据206个,横剖面选取3个观测点:TP2,TP3,TP4开挖及加固阶段,每组206个,对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1,表2)。

图2 外部观测布置示意图

表1 监测点数据统计表

表2 监测数据相关性系数

根据统计结果:纵横剖面的数据相关性均较好,尤其是横剖面变形一致性更好,相关性高,表明横剖面坡体呈现整体运动趋势比纵剖面明显。纵坡面上不同高程坡体变形具有相对独立性。

数据进行分析,选择相关的监测点进行对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边坡观测点TP3与TP8在X方向变形最为显著,TP3累计位移于2012年6月15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5 d位移达15.76 mm,Y方向的位移变化较小,变形指向坡脚,此后坡顶高程450 m处出现局部裂缝。2011年6月15日开挖深度6 m~8 m时,坡顶处出现地裂缝,裂缝横向延伸约11 m。施工单位立即停止开挖,反压处理,立即变更支护设计,召开专家咨询讨论会议,对该边坡滑动体采用大截面抗滑桩,锚索加固等措施,2011年11月份雨季过后,抗滑桩施工,2012年5月施工完毕,再次开挖,桩锚逐渐发挥作用,边坡变形趋于稳定[2],表明支护措施效果明显(见图3)。

3.2 深部位移

在边坡不同高程上共布置4个测斜管,由钻孔测斜监控曲线表明:深部位移曲线位移特征为“D”型[3],可发现明显的剪切带。其中剪切带分别位于443.5 m高程,与软弱夹层高程位置一致,A,B向剪切位移相差较大,A向位移大于B向位移。可见坡体有沿软弱夹层向坡脚滑动的趋势(见图4)。

图3 纵剖面累计位移量—时间过程曲线

图4 深部位移典型曲线

根据监控资料,测斜管的剪切位移坡体变形由下向上传递,符合牵引式变形的基本特征。根据后期变形的监控,加固支护后边坡变形趋于收敛。

4 结语

1)通过不同的监测手段,表明对边坡的同一变形,不同的监测仪器具有相同的响应,为边坡的信息化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对边坡的设计具有指导性的意义。2)边坡变形,由低高程向高高程逐渐减小,为牵引式破坏。3)边坡出现两次变形,根据变性特征,两次变形存在不同的成因。4)支护设计的变更以及支护工作的逐步实施,有效的控制了边坡的变形,现今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1] 黄秋香,汪家林,邓建辉.基于多点位移计监测成果的坡体变形特征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zl):2667-2673.

[2] 张 敏,黄润秋.小湾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变形机理分析及工程意义[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1):62-69.

[3] 靳晓光,李晓红,王兰生,等.滑坡深部位移曲线特征及稳定性判识[J].山地学报,2000,18(5):440-444.

[4] 邱志勇.高边坡变形监挖量测技术[J].山西建筑,2011,37(11):59-60.

猜你喜欢

坡体薄层泥岩
降雨对库区边坡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乌弄龙水电站库区拉金神谷坡体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不同开采位置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维药芹菜根的薄层鉴别
高孔低渗泥岩渗流-损伤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芪参清幽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