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利民大学城与城市发展的促动作用分析

2013-08-21万婷赵阳

山西建筑 2013年29期
关键词:利民大学城开发区

万婷 赵阳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供应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1998年国家开始了高等教育扩招,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哈尔滨对于原有的在老城区的高校已不能满足发展对人才数量的需求,而哈尔滨老城区并没有适合大规模建设大学城的用地,利民大学城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从宏观规划策略层面上对哈尔滨利民经济开发区内的大学城在哈尔滨整体规划大背景下,从城市发展战略分析区位布局、功能定位、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区域经济方面,逐层分析哈尔滨利民大学城与城市发展的促动作用。

1 基础研究

1.1 大学城定义

“大学城”一词英文一般称为“University Town”或“College Town”,源于国外。国内对于大学城的定义也有不同,归纳总结其基本的特点得出其定义:大学城是以高等教育为主体,融合教育、科研、产业和生活服务等功能,通过实现区域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孵化作为主要职能,带动实现区域功能结构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它是内容、结构、性质、功能和特点等颇有雷同或相似的大学园区、高教园区、知识园区、文化教育区、高科技教育园区、大学科技园、科技城、大学城镇、大学城、多元化大学的统称[1]。

1.2 区域规划背景

根据哈尔滨最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确定的哈尔滨城市空间扩展战略发展方向是向南和向北,其中向北是跨越松花江,面向江北地区,达到“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美好构想。哈尔滨城市空间结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中的三个组团分别是江北的松北、利民、呼兰。其中,利民组团核心规划区面积70 km2,发展建设22 km2,于呼兰和哈尔滨市中间,向北发展,可以连接呼兰城区,向南发展,可以连接哈尔滨市,地理位置优越。自1991年6月开发建设以来,由一个满是荒地的小村庄已俨然成为一座集产、学、研为一体颇具实力的新学府和为未来黑龙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的现代大学城。

1.3 大学城基本情况

利民大学城位于利民经济开发区东南部,南与松北新区接壤,紧邻城市四环高速公路北部出口,占地面积12.61 km2,其中大学的总建筑面积4.41 km2。在校师生13万人,加上周边居民,该区域周边人口接近40万人。其中,以学院路为大学城内部主干道,20多所大专院校分布其两侧,空间布局模式上表现为典型的圈层结构,中间为核心共享区,第二层为大学,外围是开发区内的相关企业,最外层是原地的村落。这些大学大多是省内高校的二级学院、大专院校、民办院校以及老校区用地不足在此设立的分校区。包括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黑龙江农垦职业技术学院等。

建设大学城吸引了大批商家在此投资,他们看准了建设大学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在校园建设,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都积极参与,银行也出资赞助,大学城在短期内拔地而起,哈尔滨大学城建设投资在28.4亿元。为此,一些高校也背负了高额的巨债。哈尔滨利民大学城正是在这种政府倡导,企业投资,高校启动的模式下生成的,这也是中国大学城运作的一般模式。

2 互动促进作用

2.1 大学城与主城区的互动作用

1)延伸城市交通骨架。哈尔滨是中国第二大特大城市,又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户籍总人口1 063.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87.9万人。大学城在江北利民开发区顺延了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在城市边缘郊区地带,是城市进一步扩展的目标,成为地区的新的生长点,同时也是城市人口分散的主要方向。

2)优化城市功能。哈尔滨作为老牌的工业城市,在高等教育方面起步早,发展快。哈尔滨坐拥多所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建校时间久,历史悠长。但比起我国其他省会的高等教育院校发展,还不甚良好,所以,抢占高校教育是哈尔滨城市功能丰富深化的一个制高点。特别是在大专、高职院校的建设上,弥补区域高职专业教育的空白,丰富城市职能。

3)扩大消费市场。哈尔滨利民大学城目前在校学生10万人,这些学生大多来源于省内其他城市或者省外。由此产生的一连串销费活动,间接的扩大了哈尔滨的消费市场。例如,假设每位学生每年花销生活费1.5万元,10万学生每年在城市消费15亿元,其中包括一个学生的衣、食、住、行等费用。

4)提高城市文化形象。哈尔滨利民大学城可以间接地增加哈尔滨的人文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升华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市民文化素养,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聚集的地方,一般体现着素质高、精神生活活跃等特点,对区域有一定的引导和感染作用。长期的耳濡目染,必定带动城市居民的文化内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2]。

2.2 与松北新区的互动作用

这里是指哈尔滨利民大学城与利民经济开发区,甚至是江北构成的区域的互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加快城市化。哈尔滨利民开发区和江北原本是荒无人烟的大野地,只有少数的村落在此聚居,他们大多是农村人口,以农村的生活方式为主,大学城的入驻,使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跨越到城市生活中,原有的土地变成了幢幢高楼,促使着区域人口的城市化。

2)促进区域就业。大学城的开发使得本地的居民有了用武之地,成为大学城后勤服务的主力军,他们多服务在食堂、环卫、保安等岗位,还有部分居民投入到第三产业上,比如经营餐馆、超市、网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了区域就业率。

3)完善区域基础设施。据统计,利民开发区已完成公用设施投资30亿元。大学城基础设施覆盖达10 km2,包括道路、给水、排水、供电、通讯、供热、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园林绿化、路灯、公交线路等一系列市政设施的建设,且具有基础设施相对较先进的特点。

4)带动区域经济产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3]。大学城人口的集聚,带动哈尔滨利民区的经济产业发展,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性产业(见表1),即满足该区域人口生活、工作的相关产业,包括医疗、教育、购物、娱乐、健身等。商家愿意在这里投资置业,这里消费群体多是学生,购买力强,而且土地租赁价格低,回报快。利民大学城迅速发展了志华CBD,围绕学院路两侧的商业街区,形成该区域的公共共享区。另一部分是支柱产业(见表2),是指可以为区域带来经济收入的主导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主要包括4个类型: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医药科技园区、房地产业、高新产业科技园、其他支柱产业等。从1991年到2009年,利民开发区已有企业298户,投资总额380亿元,形成固定资产186.8亿元。2009年开发区实现总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20.5%。立足于利民大学城,校企互动,让这些大学真正参与到开发区簇群经济中来。这里的企业与大学相互需求,并经常交流。根据企业需求,学校可以更准确地培养实用高级技术人才。

表1 基础性产业

表2 主导产业

2.3 大学城内的互动作用

1)资源共享。共享理念是大学城规划的核心理念[4],多所大学在一个区域集聚,由于职能都是以高等教育为主,所需资源基本雷同,通过合理的共享理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城内部的共享是指各个大学对于教育硬件设备,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的共享使用。比如,在利民大学城,开学季军训的时候,一些规模较小的院校会到规模较大的院校进行拉练,既节省建设成本,又使规模大的院校使用率提高。另外,共享理念还包括师资的共享、商业中心的共享。资源共享区应分层次、分等级进行合理配置,并应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等级共享区的功能、规模与服务对象、服务半径[5],既要强调大学城作为一个特定功能的新城区的整体性,又要保证各校区的相对独立性与完整性,通过不同层次、等级、规模、功能的共享区的配置,建立起大学城的空间结构体系[6]。

2)集聚效应。建设大学城,把大学城和科技产业园结合,发挥大学园区的集聚效应[7],即在城市形成一个以大学为纽带,辐射周边地区,集教育功能、产业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文化氛围浓厚、服务体系完善、优秀人才汇聚、生态环境良好的局部优化区域。

3)竞争意识。通过对大学在空间上的聚集,可以树立大学之间的竞争意识,特别是把培养层次相当的院校放在一起,更能激起学校为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地区该层次院校的教学水平。在利民大学城的20多所院校中,大部分是以培养大专、高职为主,难免会对各个院校进行比较,形成口碑,学校为保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会加强自身的建设,利民大学城在大专、高职教育方面无疑在黑龙江省取得了瞩目的地位。

3 结语

文化是沉淀在社会每个细胞里的精神家园,大学的文化辐射职能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更是息息相关。哈尔滨利民大学城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带动作用,对优化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人才储备、加快城市化发展等宏观作用明显,与此同时,哈尔滨利民大学城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在后续的研究中应着重解决。

[1] 胡 强.资源共享理念下的大学城规划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0.

[2] 张海涛.“大学城”建设与丽江城市发展[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5):136-139.

[3] 肖 玲.大学城建设对广州城市发展的促进分析[J].地理科学,2003(4):499-503.

[4] 张朝晖.共享互动 有机生长 营建一片文化绿洲——北京沙河高教园区空间结构分析[J].建筑创作,2002(4):54-57.

[5] 王成超,黄民生.我国大学城的空间模式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06(3):482-486.

[6] 陈晓露.大学城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7] 陈 芬.城市边缘区大学城建设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效应分析[J].科协论坛,2011(9):123-125.

猜你喜欢

利民大学城开发区
新型捕收剂BK610和BK612在利民选煤厂的应用
果树大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垃圾分类:虽然“繁琐”但利已利民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盐城利民的黄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