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探讨

2013-08-20张玉娥杨淑芬付萍萍王锋锐吴喜强

中外医疗 2013年21期
关键词:条目护士研究组

张玉娥 杨淑芬 付萍萍 王锋锐 吴喜强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惠州 516001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自我压抑、焦虑的情境中,但该心理状况与其所处的实际境遇却大不相同[1]。深究原因,这与患者对生活事件的个体化认识和理解方面存在的偏差有关,内在因素的错误会直接影响患者处理日常事件的态度和看法,最终导致患者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处理事件,并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的加重[2]。所以,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不仅需要给予药物干预,更重要的是针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纠正,使患者能采取积极、乐观地心态看待问题[4]。该研究本次旨在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的临床效果,分析了该院2010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抑郁症患者,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为26~64岁,平均年龄为(38.4±1.7)岁。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均经2位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一致诊断为抑郁症,其诊断符合美国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本次调研纳入标准为:患者不存在其他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对本研究有所了解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对问卷调查内容能够自行作出判断者;文化水平需达到初中及以上。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研究组平均年龄为(37.6±1.5),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9.2±1.9),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精神科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及药物护理等措施;而研究组开展认知行为护理疗法。

1.2.1 健康宣教 主管护士在充分了解患者的文化层次、理解能力的前提下,制定个性化健康宣教方案,目的是让患者能够更好地吸收宣教内容。对于护士自身而言,需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力求在对患者讲解的过程中,采取通俗易懂的言语让患者能够有所掌握。宣教的内容主要包括抑郁症发生、发展、预后、转归、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同时还着重向患者讲解个体对事物的认知态度在抑郁症治疗方面所起的作用,并说明正确的认知行为可改善病情,降低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1.2.2 一对一交流模式建立 给每一位患者安排一位心理护士,这样可更有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主管护士把握每一次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并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发病经历制定个性化交流方案。同时护士向患者展现自己亲切、随和的形象,建立护患信任基础,鼓励患者分享以往重大的生活事件及情感应对方式。同时,护士采取安慰、劝导、倾听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鼓励患者进行情感宣泄,来舒缓心中的郁结。另外,还需发动家属的配合力量,指导他们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了解患者认知误区 护士指导患者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鼓励他们将每天发生的事情逐一记录,同时还需写明自己在应对该项事件的心理状况及采取的解决方式。护士从患者的日记中对其应对方式有大体的了解,并掌握患者认知歪曲的个体化特征。护士选择性地遴选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生活事件,并进行情景再现,要求患者角色扮演。不过在此之前,护士需讲解即将发生事件的有效应对方式,鼓励患者尝试性地转变以往的认知行为,取代当前所传授的方式来面对事件,并让患者陈述应对方法,强化其对新的认知行为的内在理解。待患者完成角色扮演后,指导患者写下该种应对方法所带来的益处,护士从旁协助,逐渐让患者对事件的处理态度向着积极、乐观的方面转变。

1.2.4 组织集体讨论 主管护士在每周举办一次全体病友座谈会,鼓励患者将一周内对治疗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和交流。借助集体讨论,一方面可促进病友之间的沟通,利于患者及早回归社会和家庭生活,另一方面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成就感,促进病情康复。同时也鼓励患者将自己所面临的困惑作为话题,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尽可能地让每一位患者讲解应对方式。但是在讨论的全程中,主管护士需针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并给予信服的理由,逐渐帮助患者建立合理认知模式。

1.3 评价量表

本次调研中共涉及到3个量表,分别是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应对方式问卷(CSQ)。其中SDS和SAS均是由Zung于1971年编制,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按照中国常摸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CSQ是用来反映患者应对方式的问卷,一共包括6个维度,分别为解决问题(含11个条目)、求助(含 10个条目)、自责(含 10个条目)、回避(10 个条目)、幻想(10个条目)和合理化(含11个条目),而每个维度的得分最高,说明患者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最倾向这个维度所提示的方法。当患者在“解决问题”和“求助”这两个维度方面的得分越高,说明患者人格特征越为成熟,间接反映其认知行为状况越稳定;反之,当患者在“自责”、“回避”及“幻想”这三个维度测评分值最高,说明患者的人格特征和认知行为存在一定缺陷。

1.4 观察项目

两组患者于住院当天及开展护理措施第4周末分别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做好记录和对比。SAS的焦虑状况等级划分如下:①无焦虑(<30分);②轻度焦虑(30~39分);③中度焦虑(40~49分);④重度焦虑(≥50分)。SDS量表同样由20个条目所组成,总分为100分,每个条目也按照Ⅰ~Ⅳ级进行等级评分,其中其抑郁状况等级划分如下:①轻度焦虑(50~59分);②中度焦虑(60~69分);③重度焦虑(≥70分)。CSQ问卷一共涉及6个条目,分别为解决问题、求助、回避、自责、幻想、合理化,每个条目均划分为“好”、“一般”、“不好”,评分对应为 2~0分。

1.5 统计方法

将本次调研所收集的数据由专人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一处理。①SDS和SAS评分比较:SDS和SAS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作为统计描述,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SDS、SAS评分比较和干预后SDS、SAS评分比较均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②CSQ得分比较:CSQ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作为统计描述,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CSQ评分均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③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和SAS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SDS和SAS得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待实施干预后第4周末,研究组SDS和SAS得分分别为(48.5±8.3)、(50.2±7.4),对照组为(56.2±6.8)、(57.3±6.7),两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和SAS得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SQ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CSQ得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第4周末,研究组除了在“幻想”、“合理化”得分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外(P>0.05),在其他各项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和表 4)。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CSQ得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CSQ得分比较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多,而与此相伴行的精神心理疾病也层出不穷,其中以抑郁症的发生率最为多见[5]。抑郁症顾名思义,是指患者表现出抑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对生活事件的认知态度密切相关[6]。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对自身、周边环境及未来存在消极情绪,而情感认知方面的缺陷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消极的行为应对方式,进而消极的认知思维会导致患者出现潜移默化的认知误区,最终使歪曲认知模式根深蒂固,大大影响了抗抑郁治疗效果[7]。鉴于抑郁症是属于情感障碍性疾病,所以,纯粹的药物治疗显然是不够的,更是需要从患者的心理角度出发纠正其认知缺陷,变更患者处理事件的应对方式,以改善负性情感[8]。该研究以认知理论作为循证护理的依据,对两组患者展开调研。

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团体交谈的方式与病友一同探讨现实中遇到的事情,并彼此交换意见、想法,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对自身缺陷认知的理解,更能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9]。同时,在整个交谈中,护士一直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及时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以进一步帮助其建立正确认知模式[10]。其次,建立一对一的交流方式,也为患者敞开心扉诉说心声提供了前提,通过讲诉自己内心的想法无疑可减缓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所以,经过4周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在抑郁及焦虑评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通过让患者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并将其日记整理成小档案,从中筛选出对患者影响较大的事情,模拟情景再现,让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体验错误认知和正确认知所导致的不同结局,并让患者加以衡量利与弊,加深其对正确认知的内化。同时护士还需耐心地讲解错误认知的危害,并指导其深化对常见生活事件的正确认知,并鼓励患者进行语言性阐述,进而逐渐形成正确应对方式。所以,研究组经过护理干预后,在积极应对方式评分(“解决问题”和“求助”)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回避”、“自责”和“幻想”)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还可完善患者在处理生活事件方面的应对方式,临床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1]吴艳,许冬梅,李菲菲,等.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394-397.

[2]徐淑静,曾德志,甘明霞,等.认知心理护理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5):4621-4625.

[3]李武,胡春凤,周玉萍,等.抑郁症治疗前后认知应对策略的变化及其与抑郁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1):679-680.

[4]张振清,王希林.缓解期抑郁症伴人格障碍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特点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6):492-494.

[5]赵惠英,顾云芬,黄丽君.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影响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7):15-17.

[6]秦国兰,陈爱民.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及自理能力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4):51-53.

[7]郑德明,李武,李龙飞,等.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认知应对策略关系的初步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10(6):577-580.

[8]吴静,赵义林,周宏辉,等.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及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1408-1410.

[9]韩丽霞,韩冰.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2,27(2):102-103.

[10]杜巧荣,左丽娜,张红玲,等.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三个月随访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2):6608-6612.

猜你喜欢

条目护士研究组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