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分析视角下的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2013-08-15
(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106)
一、需求的含义、分类与内容
(一)“总括性的术语”需求分析
与一般意义上的物质或精神需求不同,外语教学中的“需求”是一个“总括性的术语”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或 needs assessment),应用于外语教学过程在国外外语教学界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它最初用于外语教学中的“专门用于英语/语言”(ESP/LSP)中,即通过分析语言学习者所处的目标环境及语言特征,最后制定专门用于英语教学理论大纲的方法。
(二)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 “需求”分类
1.Richards(1984年)的“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2.Hutchinson & Waters(2002年)的“目标情景需求和学习需求”,即分析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的各种需求,这种需求是目标情景所要求的,学习者为了能在目标情景下有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被细分为“必备的知识与技能”(necessities)、“尚缺的知识与技能”(lacks)和“想学的知识与技能”(wants),学习情景分析(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是一种学习者主观的、自我感觉的、重在学习过程的一种需求。3.束定芳(2004年)的“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Richards的“客观需求”是就社会而言的,可称为“需要”(needs),“主观需求”则是针对学生的,即所谓的“想要”(wants)。Hutchinson&Waters的“目标情景需求”指的是学生毕业以后真实工作环境对他们的要求,而“学习需求”则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身的各种需求,包括与学习者身份、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有关的种种需求。束定芳的“社会需求”是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个人需求”则是指学生目前的水平与其希望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相当于Richards的“主观需求”。
(三)需求分析的目的
需求分析是为实施和改进下一步教学计划而开展的一种诊断过程,它涉及到为了解决问题而先了解具体问题一个过程。分析在外语课程结束后学生对外语教学的具体要求,分析学生成绩中的薄弱环节和当前的语言状况,让学生对自己语言方面的优势和欠缺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需求分析的关键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与他们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以使教师能将精力投放在最需要重视的方面。完善的需求分析应该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找出两者存在的差距。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为我们的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决定、改进教学。
二、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英语的需求分析
(一)总体上的课程需求
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当前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符合二本院校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和发展要求的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的具体内容为: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个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个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个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个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
(二)在校期间大学英语具体的课程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是对学科的指导性或总体性要求。大学英语开设的时间为2个学年,4个学期。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需要参加4次英语期末考试(学业考试)。除此以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要参加N次的(N≥1)。学业考试合格达标,学生才能顺利拿到毕业所需要的学分;四、六级考试合格达标,学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更有信心。
(三)社会需求基本情况
社会用人单位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除了对英语各项技能的要求以外,也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综合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令社会对外语交际能力的需要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大学英语的社会需求也间接表现在对各类英语证书的认同和要求上。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议,四、六级考试在目前仍然是社会上接受度最高的英语水平考试,四、六级考试证书仍然是用人单位衡量员工英语水平的主要标尺。
(四)普通高等院校非专业英语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笔者任教的学校关于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与动机所做的调查表明:近85%的学生对四、六级考试高度关注,65%以上的学生对学业考试表示高度关注。近35%的学生对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度关注。这一结果说明,毕业和就业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直接动力;换而言之,毕业和就业是当前普通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
三、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扩招
通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全国范围高中阶段英语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地的推进不平衡,实际上部分省区直到2010年才进入课改实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成效在高校尚未完全显现。许多一般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弱,英语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农村学生听说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以高考英语150分为满分的话,重点大学的新生平均分可达到140分,而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的新生平均分还不到100分,不少院校的新生平均分只有70至80分。换句话说一流重点大学的大部分新生入校时已达到一般要求水平,而许多普通高等院校的新生即使到本科毕业时还有大部分无法达到一般要求。即使是普通院校内,新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城乡差异。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倡采用课堂面授和计算机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但由于其师资队伍和软硬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基于课堂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辅助课堂教学的形式虽然有所发展,但课堂面授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计划,“播放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课件”和“教师讲解”成了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并未被打破,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学生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和尊重。
(三)大学英语师资现状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知识、能力的直接传授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不仅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内容、方式方法、进程、结果,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及能力培养,也都直接受到教师教学的影响。高校扩招以来,大学英语教师严重缺编。许多教师整天疲于上课,很难有时间、精力和动力坐下来钻研现代教育技术,阅读理论书籍,搞理论研究,弄清楚大学英语教学的规律,研究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没有经过教学法的培训,更谈不上对教学法的研究,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四、提升普通高校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摆正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位置
虽然《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倡素质教育,但现实的状况却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考试。学生学习动机受制于考试,学习语言的目的基本上是源于考试的需要,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虽然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存在各种争议甚至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的大环境下,学业考试和四、六级考试的存在形成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对英语教学产生了引导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因势利导,利用四、六级考试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驱动作用,正确引导学生,使之领悟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通过四、六级考试之间的必然联系,正确处理英语学习与考试的关系,使应试变成英语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最终达到以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来带动四、六级考试高分的良性循环。
(二)采用目标教学法
在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英语知识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的课堂上,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提出明确和切实可行的课程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实现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使他们的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增强他们实现目标的动机。
(三)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素质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仍占主导地位。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教书匠,而需要承担多种更具挑战性的角色。为了胜任多重的、多维度的教师角色,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英语专业知识以外,须了解或掌握相关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和其他应用学科如二语习得、语言教学等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本身必须认清自身的重大责任,提高自身的敬业精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适应社会、学生对英语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规划引导者、课堂组织实践者、资源利用促进者、学习监控调节者,能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四)实行分级教学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实行分级教学。彻底改变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模式,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提供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分门别类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循序渐进,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到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把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上,改变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未能完全满足学习者的实际要求的现状。建立多元化和有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兼顾基础性课程和应用型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赵庆红,雷蕾,张梅.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9,(4):14-18.
[3]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20-23.
[4]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137-144.
[5]张雅萍.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根本需求与课堂教学[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1):57-60.
[6]刘丽,刘梅华.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研究,2008,(6):68-73.
[7]崔景珍.关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3):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