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殖民主义问题研究述评

2013-08-15周杏会杨晓军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殖民主义殖民旅游

周杏会, 杨晓军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热捧,特别是国际间的旅游也大力兴起,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同样使外来文化对当地文化带来冲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但核心问题就是“旅游殖民主义”问题,因对旅游目的地产生了不良影响,旅游中的殖民主义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提出的关于国际旅游中的新殖民主义问题以及旅游飞地中的殖民问题,对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能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将会使旅游业得到更健康、更稳定的发展。

为了了解有关国内外旅游中的殖民主义的研究,对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与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个主要的数据库所收录的所有学科类别的文献进行“跨库检索”,采用 “高级检索” 模式,通过输入关键词 “旅游”、 “殖民” 和 “文化” 进行“模糊查询”,共检索到从1990年至今的相关研究文章、报告 共 计 10篇 文 献。此 外,通 过 输入 “Tourism” 和“Colonization”,在GOOGEL上进行外文文献索引,大部分来自于《旅游研究纪事》(Annalsof Tourism Research),共检索到相关外文文献共计13篇。

一、旅游殖民主义的界定

(一)文化殖民主义

是指当代部分发达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高度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深不可测地强制推行自己的文化制品和价值观念,以便从文化、思想上影响、同化他国的文化的现象,它不同于早期的殖民主义,而是殖民意识与行为过程的一种延续。[1]也有人将 “文化殖民” 与 “殖民主义”进行对比,认为 “文化殖民”指的是大众文化以一种温和的、非暴力的、持久的方式,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向落后的国家和偏远地区的传播过程,产生了一种非强制的文化统治。[2]

(二)旅游殖民主义

帕默在用巴哈马群岛作为案例研究后认为,旅游业依靠殖民地过去的印象,仅仅只是延续了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和阻止当地人来辨别他们自己国家的身份。[3]同时,旅游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从而使旅游业成为当地产业布局中的主导产业,更多的资源被旅游投资者利用;另外,由于受到旅游者的生活方式的影响,部分社区居民开始吃喝玩乐成风,形成了过度依赖旅游经济等 “新殖民主义” 倾向。[4](P14)旅游是文化殖民的一种文化形式,其活动则呈现了文化殖民的过程。殖民主义现在以文化的形式,像小说、艺术、电影、旅游的一部分等媒介不断地重复着它原有的模式。[5]旅游业作为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它反映并体现了 “文化殖民”的过程[2]。

二、旅游殖民主义的类型

(一)新殖民主义

第一个描述国际旅游是新殖民主义的形式的作者是马恩宁,他于1978年提出安提瓜岛的经济依赖性源于那些来自西方的游客带来的收益,这与国家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身份和主权发生了冲突。[6]通过国际旅游,发达国家实现对落后国家的经济控制、政治影响和文化渗透,称为“旅游新殖民主义”[7](P69-71)。毛彦斌认为 “新殖民主义” 现象是指旅游业发展中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监督权四权分离,相关利益者之间的权利和地位不平等,旅游经营者享有对旅游企业的管理权,而社区居民则没有主动控制权,在这种权利分配下,旅游经营者实现对当地经济的控制和对旅游利益的掠夺。[8]

(二)后殖民主义

Said于1978年提出的东方主义,第一次详尽地论述了殖民内涵,原则上被认为是促进后殖民主义理论发展的刺激性因素。从本体论角度上看,后殖民主义理论家们更关注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上的持久性[9]。就像Ashcroft等人则认为后殖民理论中最根本的理念就是描述在西方人与不同人的交流和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它不断警惕殖民主义以多种多样的方式驻扎在这些文化遗产中,就像旅游和商务交流中的那样[10](P4),[11](P109),[12](P28)。

三、旅游中的殖民现象的研究

各种旅游中都出现了不同的殖民现象,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是过境旅游中和国内民族风情旅游中的殖民主义问题。旅游过程是异质文化相互冲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特别是大量外国游客进入中国,在经济生活各方面带来影响,他们的文化也带进中国,与本土文化发生碰撞。[1]大量游客涌入这些民族风情区,给村民带来一定的现金收入,村民逐渐体会到金钱带来的满足感,传统思想逐渐被“金钱至上”这种观念替代,一切旅游服务都是在金钱的指导下进行[2]。国外学者部分关注了飞地旅游的“内部殖民主义”问题。飞地旅游是指国外经营者在没有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和远景的情况下,选择在偏远地区修建旅游设施而形成的旅游形式[13]。此外,部分发展中国家旅游的管理权被国外资本所控制,使得外来人员享有最大的利益,而当地人从中获益较少,甚至会认为他们的资源被外来人员所篡夺。[14](P38-61)此外,对旅游员工开设的一些培训课程中涉及到殖民主义思想,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在学校受到歧视,少数民族员工在旅游活动中只获得较低的收入等这些殖民主义现象。[15]同时,在后殖民主义的影响下,加纳的社区在旅游参与中处于边缘化[16]。

四、旅游殖民主义的影响研究

(一)积极影响

1.借鉴和学习先进文化和技术

大量外国旅游者以不同的方式来到中国,活动类型各式各样,全方位影响着中国社会。此外,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理念、生活方式等,都会通过旅游活动,影响中国社会。[1]

通过发展旅游,当地社会的封闭性会被打破,本地居民通过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企业经营模式来评判本地区或国家的相应制度。同时,通过接触外来旅游者,接待地的文化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会有所改变,趋向更加开放化。[4](P11)由于开展滇金丝猴旅游,与大量的游客接触,响古箐的村民由原来只会说当地方言,渐渐地全村开始说普通话,出村去外面打工挣钱。

2.了解不同的文化习惯

旅游者带来了大量信息,使中国人逐渐了解外来世界,如对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认识,对西方社会生活习惯、道德观念等的了解[17]。近代在华工作的西方学者被人认为是中国新型文化人的引路者[18]。同时,在接触较多外国人的地方,当地居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18]

3.使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经济得到发展

例如南太平洋的几个国家在殖民干涉下,由边缘的村落社会跳跃到中心社会的现象[19]。在1987年到1989年两年之间,所罗门群岛政府通过推行大量引入外资和技术,大力兴建基础设施、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进来发展旅游活动等政策,不仅使当地居民都慢慢脱贫致富,而且使当地的村落渐渐发展成为城市[19]。

(二)负面影响

1.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危害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在外国政府的庇护下,入境旅游者从事经商、走私等活动的现象相当普遍。到20世纪20、30年代,外国人以旅游的名义进行贸易走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有的在繁盛的市镇或偏远的县城租赁房屋,名为开展贸易等正当业务。而实际上则是贩卖鸦片、吗啡或枪弹等违禁物品。当地警察查问,则以游历执照为护身符。现在,也有很多外国犯罪团体打着旅游的幌子进入我国进行一些破坏活动。[18]

2.会使传统文化受到抨击

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总体上被认为是处在一种较高势能的状态。因而,伴随在入境旅游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处于劣势的地位[20](P69-71)。毛利人的传统手工艺,原本代表的是他们对大自然的一种理解和崇敬,但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当地人接触不同的文化,有些人开始慢慢接受那种市场化文化,将这些手工制作品批量生产投入到市场中去,使传统文化渐渐“物化”[21]。旅游地的文化传统会在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下逐渐消失。在地理环境的封闭性的保护下,文化保持独特性,而接待地的可进入性影响着旅游的发展。随着交通的改善,地理的封闭性被打破,旅游地文化的独特性也必然受到冲击。[4](P15)

3.使社区居民的权利受限

通过对旅游中社区居民的权利受限进行分析发现,一方面是社区居民本身由于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对旅游的参与程度不高,对自身行为与社区旅游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清所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政策法规和相关机制制定不完善和欠缺宣传教育,使得居民没有权利和意识加入到社区参与旅游的决策、开发、经营的过程中去[13]。例如,夏威夷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在旅游活动中享受不平等对待,不仅获得较低的利益,而且在旅游培训中被占据大部分利益的中介公司歧视。[15]凤凰县大力发展旅游,使当地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但是农村居民参与的意识比较弱,相对城市居民的收入较低。[22]

4.混淆本土文化的真实性

Charlotte在对第三世界的旅游市场的研究中,认为旅游从事者往往会为了旅游者的需求,而表演一些适合他们的节目,或者是布局,包括食物也会做出一些调整,而旅游消费者就会以为这些才是本土文化,而误将这个地区所呈现的表象看成是整个地区或国家的一种文化代表,这必然混淆了本土文化的真实性。如当地居民的一些不良行为,也会被贴上不好的标签。正是外来文化的进入,本土文化将它融合出一种新的文化,当地居民也被混淆,渐渐分不出哪种文化才是他们真实拥有的。[9](P660),[23](P618)丽江古城开展旅游后,大量外来商家驻扎古城,古城的居民大部分都不是原住民,所呈现的商业气息混淆了游客对本土文化的认知。

五、问题与展望

对于上述出现的旅游与殖民主义的问题,国内的研究很少,只是在研究旅游的过程中粗糙地对文化殖民进行了描述,涉及的内容单一,概念也不准确,没有完善的理论,定性描述很少,定量描述至今还没出现。例如,针对国际旅游和文化殖民的关系进行论述,只是简单地述了文化殖民的定义、国际旅游与文化殖民的关系,及其带来的正、反作用[1]在针对飞地旅游产生的原因中,提及了“新殖民主义”这样一种概念。[13]也在殖民主义的前提下对近代入境旅游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论述。[18]这些都只是对旅游中的殖民主义现象进行一个大体论述,并没有针对不同案例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措施。这说明我国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国外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由基础的理论上升到实际运用阶段,由定性描述转为定量描述,殖民主义讨论所用的理论也比较丰富,殖民现象比较全面,有涉及意识上的殖民、地缘政治、旅游上的殖民文化、经济等,并分析了这些殖民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利弊,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措施。例如,殖民主义意识表现在国外媒体和印度本地政府对印度旅游的不同表达。[6]在描述旅游中的后殖民主义过程中,第一世界以一种殖民话语权的形式将第三世界划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以古迹为吸引物的古老地区,以“3S”(sand、sun、sea)为吸引物的自由地区,以自然为吸引物的野蛮地区,并强调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间的某种二元关系,试图维持更为广泛的地缘政治结构。[9]以毛利人成功的旅游为例子,分析了当旅游中的殖民主义文化为一些部落带来了明显的经济优势时,毛利人一直坚持对于过程的控制,很好地平衡了旅游与殖民主义的关系。[21]此外,在殖民干涉下,南太平洋的几个国家由边缘的村落社会跳跃到中心社会。以“先锋”阶段的概念消除在旅游政策和实施效果之间的隔阂。[19]

显然,我国目前只是集中在对理论探讨上,而国外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针对不同的案例地,分析产生的原因,甚至站在地缘政治的角度来分析旅游殖民主义给国家带来的影响。提出的理论也是涉及到多学科的,而国内对此的研究还鲜有不足,只是模糊的概念研究,没有分析具体的案例地,研究角度比较单一。今后,我们应将旅游殖民问题纳入旅游影响的范围、建立长期的文化监测机制、比较旅游前后当地旅游文化的改变、分析外来殖民文化的影响机制以及本土文化的响应机制,还应考虑殖民入侵的旅游地文化对旅游者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研究方向,只有全面研究旅游殖民主义问题,才能逐渐克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旅游地健康发展。

[1]张 玮,高艳杰.国际旅游与文化殖民的关系及影响[J].管理科学文摘,2008,(4):184.

[2]杜芳娟.旅游心理与旅游 “文化殖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21(2):30-31.

[3]Palmer.Tourism and colonialism:The Experience of the Bahama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21):792-811.

[5]Sturma M.Packaging Polynesia's Imag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712-715.

[6]Ranjan B,Duarte M.Representative Dissonance India's Self and Western Imag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4):1006-1021.

[7]罗贝尔·郎加尔.国际旅游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8]毛彦斌.社区参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选择 [J].经济研究导刊,2008,9(10):199.

[9]Charlotte M,Prasad P.The Context Of Third World Tourism Market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3):660-682.

[10]Ashcroft B,Griffiths G,Tiffin H.Key Concepts in Post-Colonial Studies[M].London:Routledge.1998.

[11]Ashcroft B,Griffiths G,Tiffin H,eds.The Post-Colonial Studies Reader[M].London:Routledge.1994.

[12]Gandhi L.Postcolonial Theory:A Critical Introduction[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1998.

[13]刘丽梅,吕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问题探讨[J].热点透视,2010,(7):111-113.

[14]Ceballos-Lascurain H.Tourism,ecotourism and protected areas[M].Gland:IUCN Publication,1996.

[15]Kaomea J.AcurriculumofAloha?Colonialism and Tourism in Hawaii's Elementary Textbooks[J].Curriculum Inquiry,2000,30(3):325-326.

[16]Eshun,Gabriel.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Ghana:A Postcolonial Study with Focus on Boabeng-Fiema Monkey Sanctuary and Kakum National Park[J].University of Leicester,2011.

[17]马晓京.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16(2):74.

[18]宋振春.入境旅游与近代中国的开放[J].文哲史,2004,(6):86-91.

[19]Trevor H,Sofield B.Indigenous Tourism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3,20(1):729-750.

[20]于语和,庾良辰.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论 [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21]Chris R,Crotts J.Carving and Tourism a Maori Perspectiv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4):898-918.

[22]刘 芳.凤凰县旅游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2,31(6):14.

[23]Christine Ballengee-Morris.Cultures For Sale:Perspectives on colonialism andSelf-Determinationand the Relationship to Authenticity and Tourism[J].A Journal of Issues and Research,2002,43(3):618.

猜你喜欢

殖民主义殖民旅游
殖民岂能有功
消失的殖民村庄和神秘字符
旅游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终极真人秀:疯狂的火星殖民计划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