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梯度理论的衡郴永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2013-08-15陈国生赵晓军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湘南珠三角示范区

陈国生, 赵晓军, 罗 歆

(1.湖南工学院旅游与设计规划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8;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运用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张可云认为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梯度是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在地图上的表示。[1](P18)周起业、刘再兴在 《区域经济学》一书中首次对梯度转移理论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2](P135-157)区域梯度是一个较大范围的整体性概念,它包括要素享赋梯度、经济发展梯度、产业发展梯度、社会发展梯度和文化发展梯度等,产业梯度是区域经济梯度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3]显然,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是产业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的客观基础。后来,何种秀进一步将该理论概括为 “国内技术转移的梯度转移规律”,认为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应由沿海先进地区首先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然后将这些技术及其所形成的产业逐步向 “中间技术地带”、 “传统技术地带” 转移。[4]本文所分析的产业梯度转移是指在大湘南示范区域范围内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SWOT问题。所谓SWOT分析,也称SWOT态势分析法,现已成为战略管理的一种常用的分析法,是指把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优势因素 (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客观的识别评价,从中得出相应的战略重点和对应的对策。[5]长株潭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也受到这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大湘南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大湘南是湖南历史地理与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湖南因湘江横贯南北,而简称 “湘”。湘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流经湖湘千里沃野,养育了一方儿女。一泻而下的湘江,由潇湘、蒸湘、漓湘会流而成,其潇湘、蒸湘之源就在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大湘南。“大湘南”地处梯级过渡地带,拥有土地面积57 153平方公里,人口近1 725.09万;2011年三市GDP达4 026.07亿元,增长率为14%。

1.区域资源质优量丰。大湘南示范区物华天宝,资源丰富。(1)有丰富的水力资源。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和赣江水系的分流地带。(2)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大湘南示范区矿产资源有两大特点:种类多、储量大。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112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0多种。大湘南示范区的郴州被称为 “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永兴被称为“中国银都”,钨、秘储备量居世界第一,锡、锌分列全国第三、第四,微晶石墨储量达3 600多万吨,萤石储量6 800多万吨,煤炭储量11亿多吨,煤炭基地,“能源之乡”。衡阳的钠长石储量为亚洲第一,高岭土名列全国前茅,硼砂为华南独有,岩盐居华南之首。永州的锰储量居全省第二位,产量居全省第一位,稀土与水能矿储量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三位。衡阳的松木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园区所在地的岩盐资源储量达140亿吨,芒硝可利用资源储量达4.4亿吨,是长江以南最大、湖南省唯一的岩盐、芒硝资源基地。园区周边不足1小时车程以内的区域里,已详细查明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铅锌、金、银、硫铁矿、锡等50余种,片状高岭土(瓷泥)、钠长石、萤石、石英石、煤炭、硼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6]衡阳是中国重要的“非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目前全市已发现的主要矿藏有金、银、铅、锌、铁、铀、硼、高岭土、重晶石、钠长石、岩盐、芒硝、汉白玉、煤等66种,各类矿床、矿点876处。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3 511亿元,已查明储量有金86吨、铅锌金属量215万吨、银2 400吨、硫铁矿3 500万吨。以资源储量计算,钠长石居亚洲之首,品位高,化学成分稳定,为亚洲储量最大钠长石矿。萤石矿(氟石)居全国首位。片状高岭土 (瓷泥)是华南最大、开采远景最好的矿产资源。硼的储量101万吨,为华南独有,居全国第二位。硼砂矿、岩盐为华南之冠,铁、金、银等居全省第一位,铅、锌、锡等居全省第二位,煤炭、铜、滑石三种居全省第三位。岩盐资源储量达140亿吨,芒硝可利用资源储量达4.4亿吨。[7]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湘南示范区不仅有著名的南岳衡阳、舜皇山等风景名胜,还有蔡侯祠、柳子庙、石鼓书院、抗战纪念地宗烈祠等历史古迹,以及本土独具特色的文化风俗等。

2.区位条件大为改观。湘南三市,紧邻广东、广西、江西三省区。是湖南省面向南部沿海地区的战略要地,已经逐渐成为东、中、西三大梯度承接的重要地带;作为珠三角进入湖南的第一站,处于珠三角经济辐射的第一梯度,是沿海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不仅如此,大湘南示范区是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经过境内的有京广铁路、武广高速、京港澳高速公路、湘深高速公路、衡桂高速公路,南岳高速公路、潭衡西高速公路,除此之外多条国道经过大湘南示范区。从水路来看,大湘南示范区有一些大型的内河港口,是重要的连接三水系的腹地。未来将建成南岳机场,湘桂、衡茶吉2条铁路、衡益娄高速公路,形成水、陆、空立体网络。

3.经济运行态势良好。衡阳市现辖5县2市2区,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16.6万。截止2011年12月衡阳市国民生产总值1 734.30亿元,同比增长22.1%;工业总产值2 823.62亿元,其中轻工业675.02亿元,重工业2 148.5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 182个,工业增加值820.27亿元,同比增长52.3%;高新产业216个,总产值84.81亿元。郴州市现辖11个县、区,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52万。截止2011年12月郴州市国民生产总值1 346.38亿元,同比增长24.5%;工业总产值2 215.72亿元,其中轻工业270.26亿元,重工业1 945.4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 043个,工业增加值759.76亿元;高新产业139个,总产值42.57亿元。永州市现辖9个县,总面积2.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1.25万。截止2011年12月永州市国民生产总值860.01亿元,其中轻工业309.84亿元,重工业550.17亿元,;规模以上企业667个,工业增加值263.32亿元,高新产业64个,总产值12.04亿元。

4.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湘南三市在行政范围内设立的大型的工业园区有:湘南三市共有工业产业园或重点工业小区39个,省级以上工业园24个(其中衡阳8个,郴州9个,永州7个)。

二、大湘南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

1.合作共赢是全球经济的趋势。近日,习主席在博鳌论坛上指出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发展,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与此同时,湘鄂赣皖联手推介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重头戏之一。[8]徐守盛书记指出湘鄂赣皖四省正积极整合省级层面的资源和力量,在寻求国家的支持和指导、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的对接合作、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等方面。[9]

2.国家对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国家层面的政策为大湘南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支持。(1)一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009年,国家提出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做出了积极推进中部六省崛起的重大经济建设战略。为此,国家提供了一系列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2)国务院的相关政策。首先是针对加工贸易的政策方面,严格限制沿海地区新设立的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而中西部新设立的企业则没有限制。其次,是商务部、铁道部等中央部委推出的鼓励和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到2010年,商务部联合国家开发银行通过政策性贷款的支持,已培育形成50个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铁道部门则协调开通铁海联运,使出口货物直接运抵港口码头,海关总署重新启动物流保税区的审批工作。(3)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为扩大内需,保证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国家投资建设了一系列重大过程。如长江三峡工程、北京—深圳快速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京港澳高速、二广高速、京广铁路洛湛铁路、上瑞高速等,改善了湖南的基础设施、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对大湘南示范区承接转移的产业具有极大优势。

3.省级层面的重视为大湘南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保障。(1)制定相关政策。湖南省政府办公厅陆续下发了《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积极促进大湘南示范区承接沿海地区转移的产业。(2)成立领导机构。2008年成立了以原省委书记周强为首的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指导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并制订了《全省开展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每年省委、省政府都会组织召开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座谈会,现已明确了10个重点县 (市、区)和10个试点县 (市、区),同时,省政府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县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通知》,为省内一些重点县提供具体的政策指导。

4.大湘南示范区的积极态度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动力。各市州区县高度重视产业承接工作。衡阳、永州、郴州三市市委市政府积极表态,抢抓机遇,以开放的心态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以主动的姿态接纳珠三角的转移产业和经济辐射。各市分别组织相关专家和人员编制对接珠三角经济的总体规划,尽快与珠三角地区甚至港澳和海外的产业联结、资源互补、市场融通,从而在产业、机制、环境、市场、观念等方面与珠三角地区实现全方位对接,真正融入珠三角大市场中。

三、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劣势

1.重复建设。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严重误区。任务承接产业转移就是要招商引资,扩建厂房,兴建工业园区。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引下,在追求GDP政绩观的指挥下,在你追我赶的承接热潮中,湘南各市政府没有加以冷静、理性思考,大张旗鼓招商引资,不加取舍地推动各地各类别产业企业来本地投资,大兴土木建设工业园区。这就导致产业承接工业园区的建设过多、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产业涉及广泛,没有特色。如目前已有的产业园区内入驻企业行业类别涉及:有色金属冶炼和生加工、矿石加工、机电制造、造纸、建材、电器设备、金属制品、建材、有色金属加工、建材、食品制造业、纺织和服装制造、机械制造和修理、新材料制造、农产品加工和锡业。有些园区新建厂房和入驻企业不成比例,据了解,厂房出租率不到30%。其中大型工业园区面积大但入驻企业更为稀少,大量厂房闲置,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各地大搞工业园区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

2.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相对滞后。目前,装备制造业、卷烟、石油化工业、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食品加工制造业等几个产业既是从梯度系数反映出来的优势产业,也是外资主要投向产业,还是国家区域布局主要投向行业以及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战略产业等等。几乎所有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都包含了这几大产业。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则在大湘南示范区发展还有些滞后需要政府进一步的大力扶持,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鼓励大湘南示范区承接这些新兴产业的转移,从而带动行业甚至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3.框架内各方利益协调不畅。大湘南示范区经济水平都明显落后于珠三角,虽在达成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各地方政府存在利益差异的现实。主要表现在产业同构化导致竞争激烈;长期的行政分割制度一时难以转变,合作难以开展;区域内企业间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基础设施不匹配,尤其是大湘南地区的产业配套设施还比较落后,整个产业链还很不完善。这严重制约了转移产业在原料原材料方面的供应,对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以及资讯渠道等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些企业甚至会因为一个非常小的零部件不能配套而不能继续生产。因此,在注意承接珠三角一些优势企业来大湘南示范区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相关配套企业的引进。尤其是要在这些优势企业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企业的引进工作上下工夫,争取把整个相关产业的整条产业链引进来,以更好的促进大湘南示范区经济的发展。

4.创新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该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该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方面的能力。目前大湘南地区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还不高,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滞后。在加强产学研结合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专利和核心技术开发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如技术支持、技术推广、信息服务、评估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的需要。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缓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大湘南的创新能力堪忧,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向区内转移的步伐。

四、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威胁

大湘南示范区处于内陆省份湖南,自大湘南示范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国家及地方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企业环境等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周边地区也在以惊人的高效和务实精神积极接受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区域间经济竞争不进则退的趋势在加强。目前,大湘南示范区的区域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1.周边地区如江西赣州、广西梧州及广东清远、韶关等地的激烈竞争构成的压力。与赣州梧州相比,大湘南示范区尚且没有明显的优势可言,更不用说广东省内的清远、韶关等地区了。与我们同为珠三角近邻的江西赣州市近几年按照“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思路,致力于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信息网络、金融服务、物流服务、贸易服务、口岸服务、产权交易、技术标准、社会保障等配套设施,与珠三角的产业对接效果非常显著。广西梧州市则是多领域全方位尽本地区最大承载能力来吸纳珠三角的经济辐射,从而使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涌入梧州,产业承接形势一片大好。在如此强劲的竞争对手面前,湘南三市的压力可想而知。

2.来自广东省地区保护性产业转移政策构成的阻力。2004年以来,在珠三角相关产业大转移的浪潮下,为维护广东本身的利益,加快广东北部地区及东西两侧跟上沿海的发展步伐,提升全省的综合经济实力,广东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措施,引导珠三角产业在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实现转移。并且出台了一些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如在财政和税收方面采取转入地和承接地采取两地分成的方式,并且每建成一个产业对接园区,省财政直接拨款奖励4 000万元。这种省内结对转移的方式,对需要转移的产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况且广东省内的交通、物流等方面比江南地区更具优势。这些文件和优惠政策的出台,使得许多准备转出的产业把转移方向瞄向了同样具有其他比较优势的广东省大后方。而对大湘南示范区来说,这起了非常大的产业转移阻力作用。

3.优势企业的战略布局对大湘南示范区所构成的隔断力。为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以便于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攫取更大的利益,优势企业往往会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站在一个比较高的着眼点上,甚至打破一般的产业转移规律,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跨行业、跨区域地进行转移。而这种产业转移是以战略导向型为主的,一般的小城市难以在市场、人才、资金、技术等战略性要素上占有优势,也就难以吸引优势企业的转移。只有具备市场、人才、资金、技术等战略性要素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才能在承接这些优势产业中占有优势。目前,珠三角的优势企业正在进行战略转移,但一般很少会选择战略优势不明显的中小城市落脚,大城市和能与珠三角相互呼应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湘南示范区在距离上占有优势,但是人才、市场、技术等战略性要素又没有明显优势,不具备吸引太多优势企业入驻的优势条件。因而,大湘南示范区只能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条件,依据 “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主动承接一些对战略要素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积极承接扩张配套型企业。而对战略要素要求高又有意向转入大湘南示范区优势企业,要坚持“一事一议”原则,特事特办,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进行争取。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更快的促进大湘南示范区乃至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将分析归纳成SWOT矩阵,如图1所示:

五、承接产业转移对大湘南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科技的不均衡发展催生世界经济极端表现。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世界开始扁平化,逐渐演变为一个地球村,其中任何一个主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主动出击、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已是必然选择。未来,通过加强区域之间联动合作共赢是必然的路径选择。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体系中,有悖于传统的自然资源、要素资源、人力资源等,信息、时间、机遇、合作等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型资源,其重要性日渐凸显,收效显著。区域优势明显、基础发展良好的地区因掌握先机信息、研判市场走向、及时主动出击,先人一步能迅速抢占市场高地。这就导致了马太效应的出现,地区之间呈现出发展日渐失衡、差距不断扩大。

信息化同时带来同质化,各地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团队协作。大湘南示范区自然资源丰富、人力资源素质高、区位优势明显,早在1988年5月11日,国务院就批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湘南开发的请示》中将大湘南示范区作为连接珠三角的“弹性区域”。[10]根据经济地理学的等级扩散理论,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当前,珠三角作为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正处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时期,与此同时,一方面,由于该地土地、人力资本等成本上升,部分传统产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另一方面,产能较好的高新产业由于发展势头良好,要实现规模经济也需要不断扩展产业发展空间;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珠三角地区必然成为产业转移源地。这给大湘南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 “南大门”,大湘南示范区是中部省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然而,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之中,研究人员更多的倾向于看到承接产业的机遇,而忽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风险;执行者们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而极少关注产业转移的本土化过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大湘南示范区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既面临机遇,又是重大挑战,如果不加以甄别、取舍、选择,将重蹈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容易陷入产业结构调整失衡的怪圈。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在客观分析大湘南示范区和珠三角地区存在梯度差异、比较优势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理性考虑承接产业转移的利弊,得出结论即 “大湘南”地区内部应该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现状,权衡利弊、有差别地进行产业选择,从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传统比较优势,增大其知识含量。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梯度差异,由此而产生势能差,形成生产要素流动的原动力,促使两地产业地转移与承接。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历史上,世界范围内日本、西德二战后实现经济飞速发展,亚洲地区“四小龙”得以腾飞,追根溯源,都是因为有效地承接了产业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发挥该地区位和资源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发展。如今,国内掀起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热潮。作为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南示范区既面临着重大历史契机,又存在极大的挑战。一方面,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湖南的一项光荣任务,更是湖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扩大开放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对整个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另一方面,建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需要;有利于“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的建设,通过充分发挥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和比较优势,创建“两型” 引领、绿色承接、创新发展的新模型,加快湖南地区现代化、科学化的产业体系构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湖南与珠三角等地区建立更高更深层次的分工与对话,加强湖南与这些产业需要转移地区的联系,为跨区域协调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支撑;有利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积极流动与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资本优势和中西部的资源、劳动力优势,促进东中西部形成互动良性、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通过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构建承接产业转移新平台,为中西部地区科学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探索新模式、提供新经验。

[1]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周起业,刘再兴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徐敏燕.产业梯度转移和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探讨 [J].经济师,2005,(4):73-74.

[4]康荣平,谢燮正,张毛弟.论技术的梯度转移——兼与 “新技术革命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本对策”一文商榷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12):22-24.

[5]刘 连,黎丽.SNS游戏产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J].怀化学院学报,2013,(3):49-55.

[6]http: www.hysm.gov.cn list.php?fid=7.

[7]http: baike.baidu.com view 2899528.htm.

[8]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EB OL].http: 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 2013-04 07 c_115296408.htm.

[9]湘鄂赣皖联手推介长江中游城市群徐守盛发表演讲 [EB OL].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 www.gov.cn gzdt 2013-04 08 content_2372159.htm.

猜你喜欢

湘南珠三角示范区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走过湘南
湘南起义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谢湘南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