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2013-08-15

关键词:美术作品民间美术

何 滢

(湖南工程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411104)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设计转型,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为了培养具有鲜明中国性格的设计人才,高等学校的设计专业开设适量的民间美术课程非常必要。这是因为,第一,中国高等学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基本上是移植于西方,这一体系主要建立在西方造型艺术的基础上,并不包含中国的民间美术。需要对这样既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满足培养具有中国性格的设计人员的要求。第二,在由宗教美术、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和民间美术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美术中,“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基础层次,是构建民族文化的基础,是根性艺术,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母体,是蕴藏远古和古代文化的宝库。”[1]62学习民间美术可以传承最具活力的中华文化艺术基因、消除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第三,大众传播时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和接受习惯,与民间美术的接受者高度相似,民间美术能够为设计者进行市场定位给予帮助。在注意力经济主导的传媒时代,大众审美情趣在视觉艺术中表现出与传统社会里民间美术接受者一致的特点:欣赏夸张张扬的造型、艳丽夺目的色彩、酣畅直接的感情表达等。

一 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

(一)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存在矛盾

设计专业以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具有较强的实践实用色彩。在设计专业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可以让设计专业的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知识、开阔艺术视野、激活设计思维。民间美术课程的开设在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能起到催化和提升的作用。

目前在本科院校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常被列为专业选修课,学时从36到108学时不等,教学方式以“讲授和欣赏为辅,实践创作、设计为主”,“学习内容主要有民间美术概论、民间美术作品赏析、民间美术采风考察、民间美术作品临摹、民间美术工艺品的简单制作、借鉴创作设计等”。[2]98-99这样的内容与教学方式之间其实是有一定矛盾的。

民间美术自身内容庞杂、体系完备,包括版画、剪纸、刺绣、织锦、印染等平面造型艺术,木雕、砖雕、石雕、纸扎、陶瓷、金银器等立体造型工艺。要在几十个学时内完成民间美术理论介绍、作品欣赏、临摹和设计制作并不容易。无论学时多少,完成民间美术体系的介绍是首要的任务,理论是骨架,作品是血肉,民间美术课程内容应以民间美术概论介绍为线索,在理论学习中贯穿作品欣赏。要顺利地完成这部分工作,没有30多个学时是做不到的。这样一来,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按照“讲授和欣赏为辅,实践创作、设计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临摹、仿照民间工艺品进行简单制作、借鉴民间美术作品的风格进行创造设计以及课外的民间美术采风考察等是在理论学习和作品欣赏的基础上的深入研习,需要的时间比理论学习还多。因此民间美术课程的内容取舍、详略安排和授课方式的选择要根据专业方向精心设置。

(二)根据设计专业的不同方向灵活调整课程内容、选择授课方式

设计专业具体包括了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动漫设计、新媒体设计等方向。理论上说,民间美术范畴中的各种美术形式都能给设计者带来创新的思考,因为设计者某个具体灵感的出现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实际上,不同专业方向的设计者从庞大的民间美术体系中吸取营养时其实还是有侧重的,大家都有自己相对容易理解和认同的民间美术形式。比如,平面设计人员更容易从版画、剪纸、皮影等平面造型艺术中获得灵感;服装设计人员自然更容易受刺绣、织锦、印染等民间美术作品的启发;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和产品设计人员比较容易吸纳民间美术中雕刻等立体造型艺术中的精华。因此,民间美术的授课教师不可教条地恪守民间美术自身的体系,而要根据设计专业不同方向的要求,计划主次,布置详略,自主安排课程内容,灵活采纳授课方式,以便更大程度地发挥民间美术课程对设计专业各方向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二 民间美术作品欣赏

(一)民间美术作品欣赏的误区

艺术设计专业的民间美术课程教学过程有两个目的,一是传承古老的中华文化,这是长远的目标;二是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这是直接的目的。民间美术课程在实现培养现代设计人才的目标时,要求被培养对象在充分理解民间美术内涵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3]17古为今用、立足当下,这一思路总体上不容置疑,但是运作时容易操之过急。

美术作品诉诸于视觉,在视觉符号成为传播主要手段的读图时代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优势因为被最大限度地转换为注意力经济成果,所以造成了信息膨胀和传播过度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设计者容易心态浮躁,过于关注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一味追求吸引眼球的传播效果。比如,混搭的问题。混搭是因为设计理念中包含了消除歧视、追求平等、彰显个性的时代思想,才成为时尚界中趋之若鹜的一种造型设计潮流。如果设计者不顾混搭的理性原则,不遵循混搭的思维逻辑,不懂形成混搭风格的每一种元素的基本文化内涵,而将古今中外各种元素随心所欲地拼贴,势必使混搭成为混乱。“对传统的知识缺乏了解,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中往往依赖于信息技术资料,追求高科技‘美’的效果;空洞而表层的画面,缺乏渗入传统文化所赋予的艺术独特的美感,在看似丰富的作品中往往缺乏打动人心的设计元素。”[4]118这样的现象在今天设计界并不罕见。

(二)民间美术作品欣赏要深入到人文层面

“没有植根于民族的最根本文化的创作,就是缺少灵魂的作品。”[4]118因此针对现在“许多高校设计艺术专业的民间美术课程并未受到重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普遍存在较为表面化和概念化的现象”[4]118,民间美术课程在介绍各种纹样、符号、色彩时,不能满足于视觉感受,要对这些元素背后民俗、文化、历史、民族、心理、社会等内涵要进行适度阐释,使接受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避免在创新设计时犯错。

“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群众集体创作活动的产物,是具有本土特征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了民族的精神历史、民族对自然和社会的感知;蕴含着民族宗教情感和哲学的思考;是民族、族群的精神、思想和审美的共同结晶,它结合着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因而具有典型的人文学科特征。”[5]92-93每一件民间美术作品都是漫长时间沉淀的结果,凝聚了无数民间能工巧匠的智慧,蕴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如果不能真正了解每一个作品背后丰富的文化意味,所谓借鉴和创新就会流于形式。比如,在民间剪纸、木版年画、泥塑和玩具中常有《老鼠娶亲》(或《老鼠嫁女》)的作品。这一大江南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作品反映了民间对于老鼠复杂的心态:老百姓既厌恶和痛恨老鼠偷吃人类辛苦种植的粮食,又认为老鼠多的人家才是值得艳羡的富裕之家,同时还认为老鼠非常狡猾以至于人类没有能力致其于死地只能采取妥协的办法将其“请”(哄骗)出门。民间这种又恨又爱又无奈的复杂心理在传统农业社会中非常普遍。进入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以后,人们与老鼠的关系生疏了,对于老鼠的态度多半只剩下单纯的厌恶,所以如果不了解更不理解《老鼠娶亲》背后复杂的民俗心理,设计者就无法认识到这一曾经广泛流传的作品的特殊价值,无法把握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心态。

三 民间美术理论学习

(一)民间美术理论学习的误区

如果说艺术家的个性是文人美术作品的生命,那么民间美术所展示的主要是民族审美的集体性特征。民间美术作品美学风格上确实共性多于个性,但是就整体而言,民间美术的美学风格与文人美术、宫廷美术、宗教美术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民间美术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都是社会中的草根民众,千百年来它生长、传播和消亡的空间主要是民间,所以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深受民间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的影响和制约。“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思维和表现方式,是独立于西方造型艺术体系之外的,通过学习有利于我们掌握另一种对艺术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6]61

民间美术因其草根性,成为一些人从骨子里瞧不起的下里巴人,相关的研究成果远不如文人美术多,研究的理论深度也不够,对其作品美学风格进行描述的多,揭示民间美术深层规律的少。研究不深,教学所用的理论更少更浅。很多时候学习民间美术主要是学习其传统设色勾线的方式,模仿其夸张手法和概括简约的主观造型。“民间美术的造型强调主观想象、自由表现和感情抒发,它是精神的物化产品,较之其他艺术形式,更能形象地、直接地、全面地体现中国民间和民族文化。”[7]106因此,学习民间美术仿其形态不如得其神韵,要学习民间美术的线条、色彩、版式造型等艺术手法,更要学习民间率真地认识世界、直接地表达情感、单纯地追求幸福等心理和思维方式。

(二)民间美术理论学习要上升到哲学思维层面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积极推崇人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存。这一生存哲学表现为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并在民间美术中有充分的反映。比如阴阳五行哲学观念深深影响民间美术的题材、主题、构图和色彩,使得民间美术造型体系独特而自成一体。民间美术中常见的五色运用,吻合了水木金火土、东西南北中五行对应的颜色,是阴阳五行观念的物态形式,五毒、五福等众多与数字五相关的内容频繁出现,反映了五行观念被普遍接受后升华为在情感上难以割舍的非理性选择。

不同于传统文人在入世和出世问题上的纠结,构成中国文化主体的民间人群有着一贯的注重现世生活的人生观,因而造成了世俗生活中对于吉祥幸福的强烈渴盼和不加掩饰的表达在民间美术造型中的程式化和符号化。比如,寓意福泽不绝的中国结、谐音幸福来临的蝙蝠、暗示阴阳和合的鱼戏莲叶、代表人丁兴旺的百子图在民间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成为人人共识的吉祥图案。这种务实而坚韧的生存哲学也是民间文化的智慧凝结。

民间美术散点式和全景式造型方式、抽象概括、强化主体以及象征化的视觉表达形式,反映了原始思维的影响。这是经历了现代文明洗礼后,人类社会逐渐失去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在艺术对人类终极关怀进行发问时,显示了厚重的人文精神。

民间美术作品除了具有师法造化,自由表达心灵的自信等特点之外,受限于经济和交通等客观条件,多半就地取材,纸张、布块、皮革、柳条、麦秆、竹片、陶土、石头、砖头等等寻常材料,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常常被化平庸为神奇。比如,湖南滩头、重庆梁平、福建漳州等地年画,几十道工序涉及到的从纸、颜料、木版、雕刻和印刷工具等原料材料都是取自当地、来自天然。这一技术特点其实折射了传统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比起体现了先破坏后治理思维的绿色设计、环保设计理念要先进得多。

[1] 郭 璞.把根留住——论民间美术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1).

[2] 谢 琳.高校民间美术课程教学谈[J].艺术研究,2010(2).

[3] 杨 远.民俗艺术在设计艺术中的作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0(4).

[4] 刘 欢,朱 伟.创意市集在民间美术教学中的新思考[J].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5] 王立民.高校美术专业课程建构要重视民间美术资源传承[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9).

[6] 胡庆洪.高校民间美术教学刍议[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

[7] 吴 禾.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体系的建构[J].泰山学院学报,2005(3).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民间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