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资源型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以娄底市为例
2013-08-15黄永香
黄永香
(娄底行政学院,湖南 娄底417000)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产业安全的重大举措。国发〔2012〕28号制定出台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湖南省于2010年8月30日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湘政发〔2010〕20号《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确定了先进装备制造业(包括现代工程机械技术、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输变电装备、通用飞机总体设计、关键制造及总装集成技术、近空间飞行器和卫星装备及应用等7类)、新材料产业(包括新金属结构材料、大型装备复合材料构件、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等四类)、文化创意产业(动漫游戏制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出版技术等三类)等3大类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信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等4大类为全省经济的先导产业,[1]二者共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部老工业基地政策支持研究课题总报告》中,中部六省35个老工业基地中,娄底被列入其中,定性为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城市。娄底在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和《规划》,选择了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电动汽车、新材料、文化创意、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发展,拉开了全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序幕。
一 娄底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比较优势
娄底市“十一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即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迅速成长和壮大,限制我市经济发展的部分重要产业的技术瓶颈得到了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正在蓬勃兴起,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娄底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经省级认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有85家,2010年实现产值51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总值的4.7%,同比增长24%,其中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尤为迅速。
2.核心企业迅速壮大。通过培育和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新材料产业有涟钢、冷钢、红太阳电池新材料、文昌科技、三泰新材料、创一电子、长青电子、劳施特电子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有大丰和电动汽车、三一中兴液压、金三星煤机、农友集团、金塔机械、远扬煤机、金华车辆等,电子信息产业有双峰湘源皇视、天源卫星、同电电测、玖鑫电子等,生物产业有回春堂药业、天华实业、和盛农业、华鑫生物等企业,其中红太阳电池新材料、文昌科技、三泰新材料等公司即将成为娄底首批上市公司。
3.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三年通过加强与北京有色总院、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大等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文昌科技的金属半固态加工技术国内首创,三泰新材料公司硼合金耐磨技术国际领先,农友集团拥有国家专利100多项,为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组合米机、收割机地方标准和碾米机国家行业标准制标单位。2010年,全市工业企业完成研发经费12.6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86%;全市专利申请量完成1071件,同比增长16.5%,专利授权量完成458件,同比增长73.5%;全工业企业共完成新产品产值158.2亿元,新产品产值率15.37%。
4.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1)新材料产业。加大政府引导、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和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了以华菱涟钢为代表的薄板产业,以红太阳新材、新化湘誉科技为代表的电池新材料产业,以文昌科技为代表的轻合金材料技术产业,以鑫星科技、映鸿科技为代表的复合材料,以创一电子和玖鑫电子为代表的磁性材料,以冷水江有色金属产业园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2)先进制造产业。加强与涟钢的合作,积极引进三一集团、五江集团等33个项目,薄板深加工及配套高技术产业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娄底大丰和为代表的低速电动汽车;依托金华车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种汽车和汽车零配件产业初步形成;煤炭机械现代制造产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形成了以华南煤机、远扬煤机为代表的煤炭机械机电现代制造产业。农业机械机电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已建成了中南地区最大的农业机械机电的集聚地,形成了以农友机械、湘园机械等为代表的农业机械机电现代装备制造产业。(3)生物产业。在牛、猪等动物的繁育和优质稻、蔬菜、中药材的培育上,利用高技术繁育了一批新品种,形成了以五江集团、百雄集团和娄底天源农业高科为代表的生物农业,以国药集团冷江制药、涟源回春堂制药、涟源德仁科技等为代表的现代中药。龙山山脉拥有天然野生的中药材160多种,涟源市积极打造了以龙山山脉为主体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带,其中金银花的规范化种植已成规模。(4)先进陶瓷产业。依托几十年来的陶瓷产业基础,加大科技引进力度,形成了以长青电子、林海陶瓷、中瓷电子等为代表的特种陶瓷产业。(5)新能源产业。形成了以德胜能源、红太阳新材和华剑科技园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氢能装备制造和节能电池的生产初显规模;以光能科技为代表的LED产业来势较好。这五大产业2010年实现产值82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同比增长39.6%,其中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达540亿元,成为了湖南省重点产业集群。园区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园区批复总面积88.3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350家,规模以上企业171家,2010年,园区规模工业产值达256亿元,同比增27.6%,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24.8%。娄底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双峰经开区、涟源经开区的农机产业和煤机产业初具规模。
5.配套环境日趋优化。产业配套环境建设成效明显,积极抓好配套政策的建设,在落实好国家、省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突出配套产业的引进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努力争取国家、省在本市布局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将娄底市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予以支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娄底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1.资源型城市固有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优,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4.7∶54.0∶31.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太低。工业结构内部,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比重偏大;经济发展方式依旧粗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偏弱,资本投入产出效益偏低;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制约瓶颈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压力加大。
2.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水平偏低,整体规模偏小。除新材料领域外,其他领域普遍存在规模小、竞争力弱;产业集聚程度不够,产业关联度不高,上下游配套不够。湖南省5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娄底仅有经开区的薄板深加工产业园列入了重点园区,列入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建设项目的18个,仅占全省483个重大建设项目的4%。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3.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在外部引进吸收先进技术、模仿设计制造的产品占了很大比例,真正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再创新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偏少,特别是缺少大型成套设备和整机的制造。产业内产—学—研—用一条龙联合创新体系和技术平台建设处于落后状态,具有国家级创新能力的企业科研机构在全市没有,全市研发经费投入仅1.8%,远低于国际5%的标准,企业生产工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市场竞争力弱。
4.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力弱,骨干企业不强。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带动力弱,产业链不长。在全国排名前50强、行业排名前10强的企业空缺,排名全省100强的企业也仅4家,列入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企业的仅红太阳电池新材料和湖南凌天科技公司两家。
5.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缺乏。由于体制、机制性障碍和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制约,人才配套工程不平衡,高层次科技领军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高端人才的引进没吸引力、培养和留用困难重重,高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智能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人力资本结构难以适应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
(一)发展原则
瞄准市场发展需求,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新型工业化为龙头,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抢占经济发展机遇为目的,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长远规划,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精心培育市场,大力营造氛围,培育发展一批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加速构建娄底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市场推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建立以市场规律配置资源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产业和园区集聚,提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同时,积极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投入等方面的宏观引导作用,通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集聚。
2.重点突破与协同发展相结合。选择若干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前景广阔、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的战略项目,进一步加强央企对接,通过重大工程的优先建设,实现重点产业的率先突破和重点园区的率先发展;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和终端产品的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配套,促进企业间的合理竞争和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态势。
3.积极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积极挖掘科技优势的潜能,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形成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链式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也要立足于战略新兴产业近期内跨越发展的现实要求,积极抓好重大项目、大中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引进,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新突破,迅速建立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良好格局。
根据娄底实际,分层次、分轻重推进,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电动汽车、电子信息产业,鼓励和支持发展生物、节能环保、文化旅游产业。[2]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22%,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0%;[2]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35%左右。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成为我市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产业链条完整的新兴产业体系。
(三)产业布局
根据各县市区产业的现实基础和优势特点,秉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宜作如下布局:
1.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布局娄底经开区、双峰县经济开发区、涟源市经济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娄底经开区以大丰和电动汽车、金华车辆、三一重工、中兴液压等为龙头,重点发展专用汽车、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双峰县经济开发区以农业机械为主,涟源市经济开发区以矿山专用机械为主。
2.新材料产业:重点布局万宝新区、娄底经开区和新化县经济开发区新材料基地。万宝新区以鸿帆铝工业园和红太阳电池新材料高科技园为主,发展下游深加工,延伸产业链,重点打造成新材料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娄底经开区依托薄板、汽车板和电工钢等优势,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电子信息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新化县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先进特种陶瓷、电子陶瓷和新型复合陶瓷。
3.新能源及电动汽车产业:重点布局娄底经开区、新化县经济开发区、涟源市经济开发区和万宝新区。娄底经开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及电动汽车产业、新能源装备,新化县重点发展生物质能和风力发电,争取引进和建设核能发电。涟源市突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万宝新区以太阳能、手机电池为重点。
4.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布局娄底太和信息产业园区和新化县、双峰县经济开发区。依托创一电子、同人电子、娄底红太阳、天源卫星和鑫星、劳斯特、映鸿等企业,整合资源,培育产业集群,形成特色明显、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
5.生物产业:重点布局新化县经济开发区、双峰县经济开发区、涟源市经济开发区和娄底经开区。以龙山、大熊山为主,发展现代中药,实现由植物提取物原料向植物药制剂的升级。各县市重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物农产品和生物产业高技术服务业。
6.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布局娄底经开区和冷水江市经济开发区、涟源市经济开发区。娄底经开区的光伏产品、冷水江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涟源市经济开发区余热利用。
7.文化旅游产业:以娄底城区为核心,幅射四县市,形成一核带四级格局,重点发展文化创意设计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出版产业。
三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导
织市直相关责任部门高起点、高规格地编制好《娄底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编制好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七大产业单项规划,强化规划的引导、指导作用,引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全力推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项目、龙头项目、示范项目,力争挤进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
(二)创新激励机制
产业发展的主体始终是企业,必须充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一是鼓励企业原始创新,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省级技术发明和科学技术进步一(特)、二等奖的企业及新认定的国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除不折不扣的执行省里的奖励政策外,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将从新型工业化项目资金中安排部分经费另行给予相应奖励。二是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认定制度和优先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法律专项援助服务,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落实知识产权保护责任。三是落实投资者以知识产权入股的有关政策,大力创新技术持有方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并建立与投资方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平台和机制。
(三)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健全财政、税务、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多层次多方面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集中资本力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一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创业投资基金的同时,设立市本级创投基金,通过“股权投资、适时套现、滚动发展”的运作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创新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核心作用。优先鼓励、支持、谋划一批有核心技术的成长性好的企业,争取主动,利用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上市,在5年内争取1-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权证及其他金融创新产品拓展融资渠道。三是加大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开展企业股权质押贷款,推广应收帐款质押、仓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票据融资等贷款品种。同时,加快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提高融资担保力度和风险补偿力度。
(四)增加产业投入
设立全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由市财政每年并且逐年增加安排专项资金,大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技术研发、创新、改造,推进产业化,培育市场、建设平台、引进培养人才等。在充分利用现有财政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带动各级财政资金、各类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的新型工业化项目引导资金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不低于50%。引导科技专项资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倾斜。要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创业投资基金,并尽快设立我市的产业创投基金。同时要修改、调整、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大集中社会资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
(五)加大招商引资
把招商引资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先决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在扶持现有企业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围绕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瞄准全球前100强、国内前50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高校、大型科研院所,有针对性地开展敲门招商、项目合作、企业重组,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提高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六)搭建发展平台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和基地建设,重视发挥开发区、高新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培育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创业园。大力支持园区以免租、低租等方式对初创企业入园孵化。其次,依托园区和产业基地,创建有研发设计、试验试制、检验检测和技术推广等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用来降低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检验检测成本。支持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入园建设具有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的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具有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工程化验证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具有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的企业技术中心。再次,加强技术产权和成果交易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各类技术中介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七)培育龙头企业
把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首位,采取加大政策、资金及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支持、倾斜力度等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批、现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确保每个园区都有一批龙头企业,并促其裂变扩张,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八)强化人才支撑
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重点。下大力气扎实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工程,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制定实施全市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制订出台吸引人材、留住人材的配套政策。在充分发挥本土领军人才作用的同时,必须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惠的政策,大力招智,上争、外引、内聚,整合市内外人才资源,推动市际、区域性人才合作,通过组建创新战略联盟等多种合作模式,引进和集聚先进技术人才,解决产业发展人才紧缺瓶颈问题。
(九)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根据市场规律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检查评比,坚决清理并废止不合理性收费文件,降低或消除行政性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真真实实为企业创造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打造服务型政府,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一站式”窗口打包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执法环境,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法制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努力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崇尚发明创造、矢志创新创业、同舟共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 湖南省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EB/OL].http://blog.sina.co m,2012-12-17.
[2] 娄底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Z].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