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健康成长的现实参照

2013-08-15王亚娟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指南儿童幼儿

王亚娟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明确要求,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学前教育的国家指导性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指南》的主旨是有效改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2]其终极目标是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促进其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进而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科学的儿童观:《指南》的价值蕴涵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古今中外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儿童观。以我国为例,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工具观在很长一段时间左右着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及儿童在社会的地位,且这种观点对于人们当代的儿童观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正是这种工具观,使得现代父母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对幼儿采取超前式、灌输式、强迫式的教育,严重损害了幼儿的童年快乐和身心健康。《指南》则凸显科学的儿童观,一方面引导人们摆正对儿童的看法,树立科学育儿的理念;一方面使得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得到充分的尊重。具体表现为:

(一)自然发展观。“学会学习,一直是全球倡导的教育主流思想。”但前提是,成人不能随意或按照自己的意愿打破幼儿成长的节奏。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胡华指出,“走访英美发达国家后会发现,越是技术化水平高的国家,越强调尊重儿童。但尊重不仅仅是蹲下来和他们说话,和他们玩耍,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3]科学的学前教育首先要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要以自然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认识到幼儿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因而不能脱离幼儿现有实际拔高教育要求,不能把成人的要求、愿望强加于幼儿。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潜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而生命力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的。我们应该用“有准备的”适宜环境导引激发出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儿童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对幼儿的帮助”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4]因而,教育的任务在于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教育者要学会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同时要学会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领域中的重要方面又按照幼儿的年龄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及教育建议,不在每一培养目标上整齐划一的苛求每一位幼儿。在充分尊重幼儿发展个别差异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帮助每一个幼儿实现其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主体建构观。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对人的主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主体性发展已不仅是衡量人的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高扬人的主体性业已成为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亦成为国际共识。《指南》的制定始终贯穿主体建构观,如《指南》中幼儿发展的各阶段、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及教育建议均遵循着主体建构观,认识到幼儿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主动学习新事物的意愿和潜能。

传统教育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具有不完整性、惰性和不灵活性。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及变通能力极为匮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时候,并非亲历体验和主动建构,因而所获得的知识往往不能真正内化为其自身的精神财富。鉴于此,张扬人的主体精神也成为人们对教育的殷切期望。幼儿阶段的学习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模式对他将来的学习有奠基的作用。如同人类知识学习方面的某些习性和技能之形成与完善的最佳时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一旦错过,就可能造成知识素质的终身“残废”,从而阻碍个人未来智能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趋势。所以,学前教育阶段的关键不在于幼儿知识获取的多少,而在于使幼儿通过自身与客观环境的交互作用,实现其认知结构发展完善及精神世界的丰富自由。

遵循主体建构观,《指南》要求教师要按照幼儿学习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安排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活动内容,科学开展幼儿游戏活动,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时间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给幼儿提供自我建构的空间。

二、全人教育的培养方向:《指南》的精神实质

全人教育是一种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个人价值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它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身心、美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全人教育理念是针对目前人被物质、金钱、名利所奴役,教育被扭曲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主张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不仅关注物质世界,而且注重学习过程的愉悦、与人交往的和谐、自我良好品格的养成。《指南》降低幼儿的认知难度、提高幼儿在态度、情感及能力方面的要求,同时强调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皆体现了全人教育的思想和理念。

(一)降低了幼儿的认知难度。认知又称认识,一般指人的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是人的主要心理活动之一。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稳定的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严密灵活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是进行学习的前提,同时认知能力又是在后天的学习、实践、生活中不断培养的。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也即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一方面与幼儿的社会实践、语言、生活密切相关,一方面受幼儿大脑生理机能成熟程度的制约,幼儿认知的发展不可能超越幼儿大脑生理机能的成熟程度。

目前,家长普遍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千方百计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早学一些、多学一些。家长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一方面助长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盛行,另一方面为社会上各种名目的学前教育培训班、幼小衔接培训班提供了市场。家长、幼儿教师、各种培训机构的教辅人员都忙着要让幼儿多认一个字,多背一首诗,多做一道题……。所不同的是,家长看重的是分数、是结果,而幼儿园、培训机构、幼儿教师看重的是金钱利益,这就使得他们只图教育的表象而无暇顾及教育的本质。我们知道,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成为人的教育,是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正确的爱,赏识,理解,尊重,引导,放手和反思。教育不是由外而内的灌输,而是由外而内的激发、引导、点拨和由内而外的产生,教育过程中学生同样是作为教育的一个主体主动参与其中,而并非无所作为只被动地接受。幼儿阶段的教育将对人的一生具有奠基的作用,这个阶段的教育如果无视幼儿的生长规律,无视幼儿主动意愿的调动,一味强调外在的教育、培训、超前教育,那将是一种片面的、畸形的教育,最终将导致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输在终点上的后果。

《指南》对3至6岁幼儿的认知要求普遍降低。如在科学领域中,在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这一子目标下,要求3—4岁的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要求4—5岁的幼儿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要求5—6岁的幼儿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在语言领域中,在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这一子目标下,对3—4岁幼儿的要求是喜欢用涂涂画画表达一定的意思,尝试正确握笔。对4—5岁幼儿的要求是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在成人提醒下,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对5—6岁幼儿的要求是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这些和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幼升小考试要求幼儿掌握1000个左右的汉字、60首古诗词、100以内加减法相比,难度有了大幅的下降。这就要求各级幼儿园管理者、幼儿教师和家长要明了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具体要求,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减少盲目性,避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

(二)提高了幼儿在态度、情感及能力方面的要求。人生的幸福在于一个人拥有健全的人格,对自然的敬畏,对他人的体恤,对善的真情流露,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幼儿阶段亦是如此。在这一时期里,幼儿的好奇心、主动性、积极性、合作、兴趣、能力及情绪均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幼儿态度、情感及能力的养成及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外部动力。

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多数家长在关于人生幸福的问题上存在误区。一方面,他们总是一廂情愿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自己的孩子将来是要成龙成凤的。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小时候吃苦学习,长大了一定能有幸福的生活。为此,家长们本着为孩子将来能有幸福生活这一目的,开始超前式、灌输式、强迫式的知识教育。我们能够看到的结果是:在父母的关照下,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仅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热情,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也被消磨殆尽;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不快乐,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天真和活泼;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平庸,甚至成为问题儿童难以教育。对此,我们可作如下分析:其一,如果象大多数父母认为的,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那么这种早期的、超前的教育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其二,小时候的辛苦学习并不能必然成就长大以后的幸福生活;其三,幸福生活的营造需要的条件并非是辛苦学习所能满足的;其四,能够享受幸福生活的人,需要有健全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情感表达、不断追求新知识的主观意愿、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家长对孩子的这种单一的、超前式、强迫式的知识教育,一方面使孩子变成年纪轻轻的博士,老态龙钟的儿童,失去了儿童应有的天性;一方面造成孩子在人格、态度、情感和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影响儿童的持续发展。

《指南》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在态度、情感及能力方面的要求。如健康领域中,在情绪安定愉快这一子目标下,要求3—4岁的幼儿不高兴时能听从成人的哄劝,较快地平静下来;4—5岁的幼儿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5—6岁的幼儿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较快地转换情绪和注意。在语言领域中,在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子目标下,要求3—4岁的幼儿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4—5岁的幼儿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5—6岁的幼儿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在艺术领域中,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这一子目标下,要求3—4岁的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4—5岁的幼儿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5—6岁的幼儿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总之,《指南》特别注意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态度及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观察力、观察方法及分享发现的能力;培养幼儿参与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幼儿感受和发现美,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幼儿情绪表达,宣泄不良情绪及分享快乐的能力等。在培养幼儿正确态度、良好情绪情感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强调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幼儿身心和谐,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建构。

(三)强调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形成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学习效果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性特征。学习品质不是学习者所要获得的具体学科或发展领域的知识、技能,而是学习者以怎样的态度、方式及效率去获得具体学科或发展领域的知识、技能。学习品质已成为各国在制定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以美国为例,《早期儿童学习标准》将学习品质作为单独的领域进行呈现,从2003年的27.58%上长为2009年的51.92%。[5]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幼儿进行自我学习和准备学校学习有着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学习品质主要包括坚持性、好奇心、主动性、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反思能力等。其中,坚持性强调的是,幼儿作一件事情或参与一项活动应能持续一定的时间,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计划或步骤开展活动,有一定的应对挫折的能力。好奇心强调的是对周围世界和人感兴趣,喜欢问问题,喜欢尝试新事物,有积极的探索欲望。主动性强调的是具有独立能力,能进行自主选择,喜欢与他人互动。创造力强调的是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世界的能力,能够以新的方式进行活动和探索。问题解决能力强调的是幼儿能在积极的探索中去认识问题,并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反思强调的是幼儿应具有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能力。

《指南》虽然没有将“学习品质”做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呈现,但在其他五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及教育建议中多次强调学习品质的培养。社会领域中,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这一子目标下,5—6岁幼儿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科学领域中,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这一子目标下,3—4岁的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4—5岁的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5—6岁的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艺术领域中,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这一子目标下,4—5岁幼儿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能通过即兴哼唱、即兴表演或给熟悉的歌曲编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指南》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一颗包容的心理解和尊重幼儿,要善于寻找教育契机激发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关注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以及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得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上述要求,充分体现了《指南》对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视。

[1]教 育 部.3-6 岁 儿 童 学 习 与 发 展指南 [EB/OL].[2012-10-16]http://www.edu.cn/xue qian 779/20121016/t20121016 856526.shtml.

[2]尊重儿童发展规律,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2-10-16(2).

[3]王怡.幼儿园“国际化”,是迎合还是引领?[N].北京晚报,2012-06-20(58).

[4][意]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霍力岩,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庄甜甜,郭力平.对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学习品质”领域的分析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3):20-23.

猜你喜欢

指南儿童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指南数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六·一”——我们过年啦!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