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

2013-08-15范琳琳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金融业青岛

范琳琳

(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规划研究部,山东 青岛 26607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的建设能够持续带来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投资的繁荣,形成产业的扩张和交易的集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政府财政收入。本文利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审视青岛金融中心建设具备的优势与劣势,分析新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背景和意义

自上世纪90年代,青岛市政府就提出“把青岛建设成为金融机构聚集、融资总量不断扩大、金融市场协调发展、金融创新更为活跃、金融服务功能更全、金融辐射能力更强、金融生态环境更优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目标。2005年青岛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用3~5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以青岛为中心,立足山东半岛,辐射省内及沿黄流域,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辐射能力强、金融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框架。《青岛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蓝色金融为特色的、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经过20多年的努力,青岛金融中心建设已初具规模,呈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贡献不断增强、组织体系不断完善、辐射能力不断加强等特点。在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逐步推进,青岛市着力打造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努力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背景下,进一步分析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内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是十分必要的。金融中心的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打破金融垄断,带动律师、会计等相关中介行业的发展;有助于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机构学习效率和经营效益;有助于建立高度透明的金融市场,形成信息披露机制,降低监管成本等。

二、青岛建设区域金融中心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1]

1.经济基础日渐雄厚

2011年,青岛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 61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14.6%,居山东省各城市首位,增速达到11.7%,经济总量、城市综合实力居中国大陆城市前列。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快速发展,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家电电子、石化化工、船舶海工、汽车机车、纺织服装、港口物流、旅游等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发展已进入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阶段。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64个、中国名牌产品69个,在中国城市中位居首位,包括青岛啤酒、海尔、海信等一批世界级品牌企业。

2.金融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1年末,青岛市银行机构资产总额为11 450.22亿元,负债总额11 103.61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8 901.3亿元,贷款余额达到7 495.2亿元,全市银行机构信用总量余额11 027亿元。2011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18.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82%,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1%,金融业实现地方财力45.3亿元。截至2011年末,青岛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61家,法人金融机构12家,全市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2家,融资担保公司78家。境内外发型上市企业26家,股票29只,累计募集资金突破300亿;全市证券机构实现证券交易量11 133.5亿元,期货机构代理成交额36 588.5亿元,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45.73亿元。

3.金融业集聚发展初具规模

金融机构的集聚发展能够产生规模经济和辐射效应,对金融业和地方其他产业发展都有较强的润滑和提升功能,也为区内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氛围。青岛市金融业经过多年的自然集聚和政府引导集聚,目前已经形成香港中路金融街和崂山金融城等两大金融集聚区。2011年末仅崂山区就入驻各类金融企业83家,占全市金融机构总数的52%;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1.15亿元,占该区GDP的比重达到8.5%;远远高于青岛市平均水平,显示出较高的金融集聚度。

4.开放程度较高。

青岛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等国家特殊政策区域,累计外商直接投资超过300亿美元。青岛口岸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额超过1 000亿美元,占到中国进出口总额的4%。与世界56个城市是友好城市,8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项目200余个。同时也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企业家最满意城市”“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和“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较高的开放程度可以带来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提高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有利于区域经济、金融中心的快速形成。

5.地理位置与港口优势

从国际看,青岛位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交汇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通向世界五大洲的重要口岸和承接国际资本转移的重要城市之一;从国内看,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四季分明、温度适中,是连接南北方的枢纽地带。青岛是全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我国五大贸易口岸之一,青岛港建有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泊位,年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3.8亿吨和1 300万标箱,居世界港口前十位;青岛国际机场开通航线108条,年航空旅客吞吐量1 170万人次。如此便捷的港口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二)劣势分析

1.金融业规模实力与城市经济地位不协调

目前青岛市金融业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还处于“总体适应,相对落后”的局面。2011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7位和第16位。而从GDP和服务业增加值排名来看,2011年分别位居全国第11位和第12位,金融业总体实力明显落后于经济总量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从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来看,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和独立法人金融机构。2011年末,全市法人金融机构数量仅为12家,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天津、济南等国内金融业发达城市和经济水平相近城市[2-4]。法人保险公司、法人期货公司,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贷款公司等也较为缺乏。虽然金融业对经济贡献逐年提高,但距离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很大差距,相比之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金融业增加值已占到生产总值10%以上,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明显。

2.金融产品和服务领域缺乏特色

在产品和服务领域,金融创新的技术含量较低,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不能充分满足客户对新型理财产品和金融工具的需求。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资产负债业务,而投资银行、代理、托管、财富管理、结算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所占比重较小。证券业主要集中在经纪、自营和委托理财三项业务,受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债券市场局限于国债,货币和同业拆解不够发达。保险业产品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寿险和普通产险上,风险过于集中,信用保险、保证保险、责任保险等相关险种有待拓展。在金融服务领域,企业融资渠道过于依赖银行信贷,直接融资比例偏低,资本市场的作用为得到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金融企业服务对象缺乏特色,与贸易出口、日韩投资、航运物流、蓝色科技等紧密相关的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延伸。

3.金融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和规划建设相对滞后

从金融集聚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随着青岛市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变化,金融中心的发展空间也随之发生变化,引导金融企业聚集的规划不明确,金融企业布局分散,香港中路金融商务区(1.5平方公里)仅有银行机构14家,不到全市银行机构的30%。原有的香港中路金融街、CBD中央商业区规模较小、发展空间受限,缺乏像上海陆家嘴、深圳前海等功能定位明确、空间规划完备的大型金融商务区。崂山金融城内入驻的金融企业主要以自然集聚为主,缺乏政府同意引导和整体规划,交通条件和商务设施等需要进一步配套完善。

4.金融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金融市场整体不够活跃,金融竞争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金融机构与担保、评估、咨询等中介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要进一步加强。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不足,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市金融业政策较为保守,缺乏如上海市对高级金融人才进行税收返还、奖励住房等强有力的实效政策,对国内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吸引力有限。社会信用意识有待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法制环境有待进一步健全。保险诚信建设和保险知识普及宣传有待加强,商业保险销售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行业形象和全社会保险意识亟待提高。民间借贷行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已形成全国闻名的“青岛模式”,但良莠不齐,亟待制定科学可行的行业规范。

5.专业人才匮乏制约金融行业长足发展

金融专业人才队伍比较匮乏,金融人才总量偏少,层次不高,金融人才培训机构欠缺。金融行业人才储备不足,高级复合型人才缺乏,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财富管理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除了要具有基本的金融知识和特殊的理财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较强的沟通和服务能力。金融总部的缺乏导致金融人才难以向高端发展,很多具有高水平和经验的高级人才流向金融业更发达和金融机构总部更多的地区。未来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各级人才的支撑保障,在人才引进、激励、培训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制定倾斜扶持政策。

(三)机遇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蕴含机遇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进一步调整,全球跨国金融业务和金融交易将不断向新兴经济体倾斜。尽管在一段时间内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仍然存在,但仍将催生以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加速国际产业转移。作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市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发展基础,金融业发展可以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服务新兴产业、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加快探索,内地与港、澳、台经贸关系更加密切,国(境)外资本在推动青岛市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将继续增强,金融业发展环境总体有利。

2.国家不断加大金融业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日益提升,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国家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社区银行、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等领域,这必将快速扩大现有金融市场的规模,极大提升金融市场的功能。未来几年,经济转型发展的加速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提高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我国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和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将日益丰富完善,金融改革创新在部分省市深入推进,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职责和体制将不断强化。

3.蓝色经济区建设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目前青岛市正努力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建设,加快向全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迈进。在产业体系方面突出蓝色,强化蓝色经济引领作用;突出高端,加快产业转型步伐;突出新兴,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突出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蓝色经济和产业转型需要构建畅通的投融资渠道,需要金融提供有力支持,这为金融业扩大服务领域、开辟新增市场、增强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挑战分析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认识水平的提升,各地对金融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其他省市、地区对有限金融资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争夺的范围已从金融机构,扩大到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综合配套改革、金融中心建设等各个领域。

1.国内多城市规划建设金融中心

目前,我国内地已有28个城市提出规划建设金融中心,就国家级金融中心而言,已经获得或接近于获得此地位的内地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天津市已经被国务院明确定位为北方金融中心,其他城市多数定位于规划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如重庆市规划建设长江上游和内陆地区金融中心,南京市规划建设华东地区重要区域金融中心,哈尔滨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等。各市围绕金融中心建设积极规划定位、制定发展目标、支持措施和实现步骤,未来一段时期,围绕市场、人才、技术、发展环境、政策支持等各个层面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2.省内及周边城市不断赶超崛起

从省内城市来看,济南为省会城市,具备比青岛更为突出的政策优势,例如多家银行的省级分行基本都设在济南等,在争取国家级优惠扶持政策时也会优先考虑省会城市,这是青岛所无法比拟的政策劣势。从周边城市来看,烟台、潍坊、日照、威海等城市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港口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当地法人机构不断向外延伸拓展,针对资金、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青岛面临省内多城市、各层次、各方面、各领域的竞争威胁。

三、青岛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定位,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建设金融中心必须找准优势、突出特色,环渤海地区各市、省内及周边城市差异发展,错位竞争[5]。综合考虑青岛的金融业发展的传统优势与未来潜力较大的创新优势,应该重点打造青岛金融中心的以下形象定位:

1.财富管理中心

结合金家岭金融新区建设规划,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信托投资、私人银行、基金公司等机构,加快培养和引进专业理财队伍,研发投资于不同金融市场的理财产品。争取国家试点政策,为广大企业和居民提供资产管理、财富规划、投资者咨询等多样化金融理财服务,促进财富保值增值,建设财富管理培训和研究机构。

2.蓝色金融中心

结合青岛市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契机,大力发展蓝色金融,通过金融为各相关产业提供充满活力、妇幼效率的资金融通服务,同时将金融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加以扶持和推动。通过支持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建设,构建健全的金融体系、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业务,形成青岛特有的蓝色金融中心。

3.航运金融中心

借助董家口港城建设优势和契机,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业务,创新航运融资方式,推动发展港口融资、船舶抵押贷款、船舶融资租赁、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结算等航运金融服务。发展服务北方的航运金融市场,积极推动金融机构、航运企业等在青岛设立专业性航运金融机构,研究推动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参与组建金融租赁公司。

4.消费金融中心

创新发展消费金融产品,大力发展汽车、家电、设计、装修、教育、文化、旅游、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消费金融业务。加快发展,消费金融公司、提高消费金融服务能力。改善银行卡支付服务环境,大力发展非金融机构支付产业。

(二)优化金融聚集区布局

建设金融集聚区可以使区内的金融企业享受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还可以促进分工与合作,共同享有区域和品牌优势,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未来青岛可以重点打造三大金融集聚区,形成东部、西部、北部三方鼎力、错位发展的空间布局。东部崂山区金融集聚区主要以财富管理和蓝色经济为主,重点支持蓝色硅谷建设、发展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业务;西部西海岸金融集聚区重点支持航运金融和产业金融发展,以金融带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北部高新区重点发展科技金融,不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支持全市金融中心建设。

(三)大力支持金融创新

创新金融机构,争取国家和省多项支持政策,加大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形成各类机构共同发展、具有较强创新和服务功能的金融机构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开展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的债券发行,探索利用项目收益债券、中期票据,为基础设施项目筹集长期资金等。创新金融支持领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大力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力度,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以金融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创新金融交易主体,大力扩充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市场主体。逐步放宽对金融机构、企业法人进入金融市场的限制,为更多的机构投资者以及集合性资金参与各类金融市场交易创造条件。创新金融国际合作交流,逐步扩大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额度和范围,提高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大力引入外资金融机构,逐步扩大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市场的投资规模;鼓励本市中资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技术,提高后台服务水平,不断创新金融交易手段、服务方式,使金融信息的处理、传递更加便捷,降低服务成本。实施金融技术创新战略,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业中的推广和应用,以技术创新促进金融业务创新,实现金融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完善金融发展政策环境

建立区域间和区域内金融合作通道与平台,打造信息共享、政策共享、市场共享、多方共赢的金融环境。

建立金融法制联席会议制度,邀请政府各部门、司法机构、一行三会等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发挥各方面力量推进金融法制环境建设。加强信用体系和环境建设,规范金融生态的信用秩序,进一步完善面向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在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乡、村和社区建设要有一定突破,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服务,不断强化诚信的正向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支付结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多层面、多币种支付、清算及托管系统,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率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清算服务。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体系,丰富和完善金融生态链。要从政策上鼓励会计、审计、律师等各类事务所,以及动产、不动产评估和企业资信评估等中介机构优先发展,扩大中介机构数量,促进提高中介服务水平。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从地方政府支持状况、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司法环境情况、金融维权、地方政府偿还中央银行贷款情况、社会信用建设状况、银行机构效益状况和金融稳定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为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五)引进和培养高端金融人才

综合运用政府组团招聘、网络招聘、市场招聘、定向猎取等方法,加强海外人才引进。鼓励发展金融人才中介机构,积极引入国际知名金融人才服务机构落户青岛,定期举办金融高级人才招聘会。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扶持本市高校建设一批金融学重点学科和一批金融本科教学基地。积极推动与新加坡、瑞士等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城市之间开展政府、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行业协会间的人才培训和交流,有计划地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金融人才学习深造。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既符合我国与青岛市实际的青岛金融中心税收制度,争取在个人所得税减免或财政奖励方面取得创新突破,降低金融人才实际税负。推进金融人才公寓的建设,缓解部分人才阶段性住房困难。建立完善金融人才资源统计制度,建设覆盖全行业的金融人才数据信息库,并实现动态管理。

[1] 巫彬.青岛金融中心的蓝色机遇[J].商周刊,2010,(12):70-71.

[2] 伦波.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3.

[3] 李想.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4] 王璟怡.天津建设北方金融中心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

[5] 汪桂霞.金融集聚中的功能定位及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70-71.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金融业青岛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某金融中心冰蓄冷系统的应用与经济性分析
PYRAMID PAINS
青岛明月申牌?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