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2013-08-15杨琬玲
杨琬玲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童话,在儿童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以幻想为核心,以拟人、夸张、变形等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满足于表现人类普遍愿望的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叙事文学样式”。[1]儿童喜欢童话,一旦接触上它,就会对它爱不释手。童年是富于幻想的人生阶段,儿童喜欢并擅长幻想,而童话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幻想。著名童话家陈伯吹说:“如果把童话看作一种精神的‘物质构造’,那么童话也有一个‘核’,这个‘核’就是幻想”。[2]它为儿童提供了幻想的材料,以简单的语言,以新奇、怪诞的人物和动物形象,以儿童习惯的思维,让他们能够轻松地接受这种幻想。儿童的成长需要童话,很多成年人也会对儿童时代读过的某一部童话终身难忘。因为童话中的某些观念、意识或启示,会直接、间接地影响他们以后立身、为人、处事等。由此可见,一部好的童话,必然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一、童话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也即“性格”“气质”“兴趣、理想、动机”等因素的有机整合,而人格的稳定性是人格形成的最显著特征。弗洛伊德强调婴幼儿期的体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尤其是童年时代的遭遇对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会在青春期和成人后的生活中有所体现。童年期的发展决定了人的性格、气质和行为特点,所以童年经历是人格形成的关键。童话,作为童年阶段一种必不可少的儿童读物,以比喻和拟人的方式向儿童展示着成长历程中人格形成的轨迹,为儿童提供了一种认知世界的文本。其作品中的童话精神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而确立正确的人生定位与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健全人格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确立正确的人生定位
在童话《丑小鸭》中,安徒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在困难与挫折面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自卑、不气馁的丑小鸭形象。丑小鸭从出生起就经常被嘲笑、被排挤,历经磨难,却毫不退缩,执着地追求着心中的理想。春天来了,丑小鸭最后变成了人人羡慕的白天鹅,它的外表虽然改变了,但它对自我的认识没有改变。它知道自己曾是一只丑小鸭,但丑小鸭的春天依然会来到。它更没有因为自己的美丽外表而变得自大、自满,反而一如既往地保持一种谦逊的姿态。在《丑小鸭》中,充分体现了“一种肯定个体自我,强调平等与奋斗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意识”。[3]
童话故事的结局大多都是完美圆满的收场,就像是遭到众人唾弃的丑小鸭,最终在自己执着的道路上,蜕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种结局显然是安徒生的有意安排,让儿童感受到人生的希望与光明,在愉悦的心境下增加对生活的信心。除此之外,这样励志的童话故事还告诫儿童们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定位,不要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感到自卑,更不能因为自卑而看不到前方光明的道路。要像童话中的小主人公那样,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能够正确地进行人生定位,积极地面对人生,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定位都是不一样的,而确立正确的人生定位对于每个人生的开始都是关键的一步。童年时期,儿童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人生开始的基础阶段,正确的人生定位会影响儿童以后的人生发展方向,会为一个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童话就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儿童会伴随着童话故事的阅读体验,逐渐明晰自己的人生定位,形成健全人格。
(二)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生活往往给予我们许多东西,如挫折、磨难、诱惑以及荣誉等。如何直面生活,促进人格的形成,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关键。优秀的童话故事,往往渗透着人生哲理,以此来引导儿童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在《野葡萄》里,作家葛翠林就为我们塑造了具有坚韧执着品质的白鹅女形象。为了寻找能够医治眼睛的野葡萄,白鹅女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先后遇到过老熊、野鹰、大蟒,但她始终都没有退缩;她掉进过深谷、跌入过山涧,也没有因恐惧而灰心丧气。白鹅女就是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她的精神甚至感动了山神老人,最终治好了自己的眼睛,而且她还要治疗像她一样目盲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磨难时,只有像白鹅女那样,坚定心中的信仰,克服重重困难,我们最终才能获得幸福。
童话的内容包罗万象,大多数的故事都让小主人公们经历生活中的磨难,而解决困难的方法也会在人物历险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这种题材的故事,凭借着童话先天可读性的优势,不但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指导儿童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该如何冷静、机智地克服困难,而且激励儿童要以乐观、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来取代消极、沮丧、低沉的生活态度,以此来提高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很显然,童话展示了一个道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你只有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我,克服生活中的磨难,适应现阶段的生活状况,从中获得满足。而一个健全的人格在这一过程中也就逐渐地形成了。
二、童话对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
在童年阶段,儿童们的心理总是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常常使他们陷入被动处境。一方面,他们的某些情绪不能宣泄;另一方面,他们的某些需要也无法满足。“人的心理既需要宣泄,也需要补偿。宣泄可以将自己心中长期累积的思索和感慨、喜悦和委屈,将积郁、积愤、积怨……凡一切阻滞心理畅通,成为内心负担的东西,统统抛到对象身上去,以图获得自身的平衡。补偿是从对象身上吸取自身渴望得到而又一直未能得到的东西,这也能促成内心趋于平衡。”[4]只有达到这两种平衡,人们内心才会获得愉悦,心理才能健康成长。童话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文本,其中的幻想成分能帮助儿童宣泄受压抑的情绪,补偿无法满足的欲望。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摆脱各种束缚与压抑的自由与快乐,达到一种心理平衡,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情绪的宣泄
在这个以成人为中心的现实世界中,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儿童在成长阶段,心智还未成熟,还不具备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儿童的天性会受到成人社会的约束,儿童的行为会受到成人社会的规范。这种约束与规范,无疑会压抑儿童的心理,压抑儿童情绪的宣泄。那么,童话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儿童读物,就为儿童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在《小飞人》中,作家林格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贪嘴、贪玩、自傲、懒惰的卡尔松形象。他独自住在一幢普通房子的小阁楼里,没有父母的管教,而且具有不同寻常的会飞的本领,因而他生活得自由自在。有评论家指出,“卡尔松其实是一种幻想的象征,它用具象的方式,展现了现代社会的儿童被压抑着的最狂野的天性。由于日常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成人所施加的种种束缚,使儿童产生了一种要冲出去、要飞起来的欲望,小飞人的形象填补了他们这种跃跃欲试的心灵空间,让他们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了审美的狂喜。”[4]儿童喜爱卡尔松这个野孩子形象,是因为他的自由天性深深感染了他们,他们渴望自由的欲望得到了释放,他们感受到的压抑也被暂时放置一旁,心中充满了快乐。
在童话中,也会有一些违背真善美的行为,这些邪恶的行为同样会让儿童的心灵获得某种释放。儿童像成人一样,在内心深处也会有一种邪恶的冲动。而在与这些行为有关语言的接触中,他们的可怕冲动也能够得到宣泄,从而获得解脱。尤其在童话故事中,当坏人受到某种处罚时,儿童似乎也因为心里的某些邪恶念头而受到了处罚,从而宣泄了这种可怕的冲动。所以,儿童阅读这些故事,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内心的自责也就烟消云散了。
(二)心灵的补偿
童话可以补偿受限制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儿童总想超越成人社会的约束与管制,去做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事情。不过,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弱势地位使他们的种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童话就成了儿童们心灵补偿的一种重要手段。童话往往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在文本中设置一些儿童们新奇却又熟悉的角色,使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角色认同,与童话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各种磨难与考验,并最终获得胜利。他们的情绪不仅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而波动,而且还把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情绪融入其中,从而丰富了儿童的情感体验,也实现了心灵的补偿。
童话故事《长袜子皮皮》中的那位喜欢吹牛、力大无比、爱搞恶作剧的皮皮,深受儿童们的喜爱。她力大无比,与大力士较量过;她也勇敢无比,敢同恶势力进行搏斗;她还曾帮助过一切遭受过委屈的儿童们。这个形象无疑走进了儿童们的心里,因为皮皮就是儿童们在童话世界里的代言人。伴随着皮皮的各种冒险经历,儿童们也幻想自己变得无所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主人公的各种经历。而感情也随着情节的展开而起伏不定,童话中的情节更是满足了儿童们情绪与感情的享受。这些体验就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受到的种种约束提供了一种补偿。由此可见,童话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平台,即通过幻想实现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弥补受限制的愿望,完成心灵的补偿,使儿童在心理平衡的状态下健康成长。
三、童话对儿童心智成熟的影响
童话能够启迪儿童心智,让儿童们在身心愉悦中逐步走向成熟。童话大多是有趣、幽默的,因为作家们经常采用一种滑稽幽默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种智慧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让儿童们在笑声中开启智慧,促进心智的成熟。这种艺术风格在童话中被童话作家所热衷,因为这种幽默“是机智的、愉快的、令人回味的,它体现了作家纯真善良的情感、明辨是非善恶的道德感、涵纳宇宙人生的哲理意识以及机警、乐观、豁达的品质,能够引导儿童的心智走向成熟”。[5]童话以幽默机智的方式在向儿童们展示大自然的美妙和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时,儿童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成对他们心智成熟的影响。
(一)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
儿童对身边的东西,上至远古的历史,下至人类的未来,都充满了好奇。儿童被这些事物吸引着,这些事物则引导着儿童进行探索活动。而童话恰能满足儿童们的需求。“童话承载着知识传递、文化传递、智慧传递的特殊使命,能形象地传递社会、人生、科学、技术、艺术等各领域中各种各样的知识,为儿童开启了一扇认识大千世界的窗口。”[6]作家还把这些知识融入千奇百怪的现象、事物中,让儿童不仅能够认识到物体的特性,还可以了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开拓视野、增长智慧,并使认知能力也随之提高。
如张天翼创作的童话《大林和小林》,大林与小林是孪生兄弟,一次偶然,两人被怪物冲散了,大林与小林因此有了不同的命运安排:大林变得非常富裕,他的父亲是资本家,不过最后他却因为没有粮食而饿死了;小林过的是贫民生活,不过他最后却因为进行罢工而成为了人民爱戴的英雄。张天翼的这部童话虽然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但其达到的艺术高度与历史深度,是同时代的许多童话作家所无法超越的。大林与小林的不同经历与结局,对于认识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由此可见,童话“在异想天开的奇幻情节背后,却是反映现实人生挣扎的写实剧”。[7]诸如此类的童话,一幕幕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无疑让儿童领略了大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儿童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注意力都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通过阅读此类童话,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无形中就会得到提升。
(二)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儿童早期的思维与原始思维有惊人的相似,他们混沌未开,对事情不会条分缕析地去把握;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与想象。而童话世界,就是一个充满幻想、想象的世界,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人物与情节。这些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可以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变成他们幻想的依据,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朝着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思维能力也就提升了。
在《谁的本领大》中,写的是泥土、水和风比赛谁的本领大。泥土说它提供了庄稼生长的根基,因此,它的本领大;水说它提供了庄稼生长所需的水源,因此,它的本领大;风说它能吹走泥土和水,因此,它的本领大。儿童在读完这个故事后,经过一番思考就会说:“人的本领最大。”因为“人筑了水库,就能管理水,让它来发电浇灌庄稼”。在上面的童话中,作者给予的几种回答都具有说服力,使儿童在这种合理性的前提下可以心悦诚服。更重要的是,这则童话故事给儿童提供了一种发散性思维的启发,随着阅读的一步步深入,儿童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内心深处给予一种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回答。这样就可以让儿童的思维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从而改变儿童阅读的被动惯式。所以,益智类的童话故事可以在打开儿童思维的同时,促进儿童的心智成熟。
童话,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是通过幻想来完成的,其幻想的内容和特殊的表现形态符合儿童的特定的心理、特定的情感和特定的思维方式,因而深受儿童的喜爱。正如有人说,“童话是儿童与大自然的对话,童话是儿童与自己的对话,童话是儿童与梦想的对话”。[8]一部好的童话,它以优美、纯洁、朴实的格调塑造了许多优秀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有正确的人生定位,有健康的生活态度。这些形象不仅生动直观,而且还让儿童易于理解、接受,使儿童在产生情感共鸣时,促成健全人格的形成。童话也以一种形象、生动的形式,反射出儿童内心的冲突与压抑,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不受伤害地宣泄压抑的情绪,补偿受限制的需求,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促进儿童健康心理的成长。童话还通过想象把神奇的幻想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向儿童展示自然与社会的风貌,让儿童在童话世界里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开拓视野,提升认知能力,给予一种发散性思维启发,培养思维能力,最终促进心智的成熟。总之,优秀的童话,不仅能够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健康心理的成长与心智的成熟都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说,童话对儿童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1]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
[3]叶君健.安徒生名作欣赏[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
[4]刘绪源.儿童文学三大母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5]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宋文翠.试论童话对儿童情感教育的价值[J].德州学院学报,2008(6).
[7]雪登·凯许登.巫婆一定得死:童话如何形塑我们的性格[M].台北:台北张老师文化智慧公司,2001.
[8]覃红梅.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价值[J].教书育人,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