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3-08-15陈建录
谢 晶,游 静,陈建录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由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也是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相关问题作深入的探讨。
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适应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受到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以及国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成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构建一个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并且通过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但距离2020年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传统观念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一直深受“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精英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中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看似与普通教育是一种平行、平等的关系,但是在教育现实中,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缺乏明显的沟通与衔接。就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来看,职业教育体系中没有对应学历教育体系中的本科生、研究生层面的培训。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也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
其次,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一方面,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统筹乏力的问题。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对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管理实行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各省市教委基本上均分设高教处、成教处、职教处等处室进行分管,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另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用人单位依旧招收未受过职业教育的低素质人员。此外,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较低,没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驱动力的基本功能。
(二)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
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从教育体制上搭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互联互通的桥梁,搞好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合理分工和相互衔接,为各类学校毕业生就业成才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1]同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提出,要“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2]2010年7月,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3]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时强调,应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4]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命题。《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5]国家领导的指示及教育规划纲要的规定,进一步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表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迫在眉睫。
(三)国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示范
西方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职业教育历经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与推动,已逐渐发展成熟,得以广泛应用并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如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由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后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构成,其实施机构主要为综合高中、地区性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社区学院、企业办培训中心或学校等。相对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宽专多能型”的人才。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主要由劳动部门负责,承担职业教育的主要实体是技术与继续教育,强调就业导向以及技能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行能力本位教育。澳大利亚通过发达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在德国,约80%的年轻人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成为半工半读的学徒工人,其余20%的学员接受以学校为依托的全日制培训,德国通过这种职业教育所培养出的“专深型”人才为其中高端制造业作出了卓越贡献。[6]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都与其历史积淀的文化观念、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要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应以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示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快自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并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建设。应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为理论基础,打破思维的定势,把职业教育纳入整个社会发展的运行体制之中,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共生性和协调性等特征的,并且对整个社会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教育。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广义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指“职业教育内部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体(系统),包括职业教育的学制体系、职业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职业教育管理体系、职业教育科研服务体系等”。狭义的职业教育体系仅指“职业教育学制或结构体系”。[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也在相应调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从解析《规划纲要》的角度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含“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适应需求,就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实现科学定位、科学分工和科学布局;第二,有机衔接,就是统筹协调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促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领域相衔接,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第三,多元立交,就是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4]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新型的、与以前不同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强调不断创新、变化和进步的、并且符合现代特征的职业教育体系。综观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无不注重公平性、开放性、终身性、衔接和贯通性等几方面的特征。我国应在顺应国际化发展潮流与本土化需要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品质的职教新体系。归纳起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总结为两方面的特征:内部的独立性和开放性、外部的协调性和共生性。
1.内部:保持独立和开放性。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类型,应该与普通教育并行推进,成为一种地位相对独立、内部自成体系的国民教育类型。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其基本特征是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并重,着力培养具有鲜明的职业意识、崇高的职业理想、严明的职业纪律、良好的职业良心和优良的职业习惯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和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人才的要求。然而,职业教育本身也和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强调其独立性孤立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同时,兼顾学制学历开放、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关系开放、教育培养和学习对象开放等开放性特征。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同时,兼顾其开放性。
2.外部:保持共生和协调性。《规划纲要》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应包含“有机衔接”和“多元立交”两方面的要素,需要在外部保持其协调和共生性。职业教育没有终点只有过程,应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职业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体系的序列和成果,不仅要在劳动、人事、组织、科技等部门得到认同,而且也要被社会文化观念所接受。随着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应该有包含职业教育的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在内的一个成长性体系,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要统筹规划安排,有针对性地培养中级和高级技能型人才,保持合理比例,同时要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使中职学生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除此之外,这个体系也应该是一个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体系,能够通过一定的渠道相互衔接,构建起两种教育类型之间的“立交桥”。[8]
三、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在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羁绊和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增强内在机制和建设外在环境两方面着手,实现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贯通和衔接,满足受教育者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关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诉求和人才需求特征,建立全面、规范、开放,具有现代性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
(一)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构建现代学习成绩评价认可体系
学习成绩评价认可体系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尤其具有关键性意义。首先,要纠正被扭曲的人才政策导向,改变以往被普通大学淘汰才选择职业教育院校的格局和过去重学术轻技术、重学位教育轻职业技术教育的传统观念。其次,建立覆盖所有受教育者、教育培训机构和所有学习科目、类型的学习成绩、学习和工作经历评价认可体系,使广大受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各种教育、培训及个人工作的成绩水平都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案,并得到合理的评价、认可。最后,完善人才使用政策,引导大众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当作平行、平等的教育体系,实行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确保职业教育得到大众和社会的普遍认同。
(二)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机制
互通机制的建立需要改革现行的课程和学籍制度,制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互动政策和学分互认制度,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首先,在课程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应增加文化基础课程的权重和深度,以适应中职生转入普通高中的学习要求;普通高中应开设职业选修课,为普高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奠定基础。其次,在学籍管理方面,如果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或者普通高中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兴趣转移、能力等情况要求转校并经核查批准后,该生的学籍即转到对方学校管理,毕业考查合格后即与其他学生一起获得该类高中文凭。学籍的转换可以学分制为依托,通过学分的互认,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学分互通。最后,以就业为导向,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畅通中、高职升学的渠道,培养符合我国现代产业发展的专业学士和专业硕士。
(三)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证。首先,应强化政府的职业教育责任。不应一味地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而忽视政府对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主导。政府应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避免多头管理。其次,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加强职业教育监督执法的力度。再次,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经费保障。应注重财政性经费向职业教育投入倾斜,同时,多渠道拓展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最后,规范就业准入。应加大对劳动用工制度的监察力度,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的用工行为,为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四)营造纵横交错、开放包容的现代教育环境
职业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处在现代教育体系的大环境中,处处受着这一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彻底褪去应试教育体制那种“独木桥”“单行道”痕迹,形成开放交融的教育氛围。首先,结合人才和教育分类、学科门类等状况,在保持普通教育体系贯通的同时,使各类型的职业教育纵横贯通;使各个层次、类型的职业学校教育都不再是“终结性教育”,而是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使受教育者都能够充分享受到现代教育环境下“条条大道通成长”的教育乐趣。同时,保证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各个教育层次出口,构建课程衔接和学制转换平台,使各类教育互通互联,形成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使受教育者能够充分享有现代教育环境下适应个人发展需要的教育选择权。“纵向贯通”与“横向互联”有机结合,不仅会直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成,而且将会形成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体社会成员自身全面发展需要的现代学校体系和考试选拔体系,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最终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1]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N].光明日报,2005-11-14.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3).
[3]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07-31].http://www.gov.cn/ldhd/2010-09/08/conte nt_1698579.htm.
[4]鲁昕.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J].教育观察,2012(62).
[5]鲁昕.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J].教育与职业,2011.
[6]徐志鹏.国外职业教育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7]白汉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际比较[J].管理观察,2012(1).
[8]周建松.关于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