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醒世姻缘传》人物命运与作者的儒家情怀

2013-08-15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儒家伦理

张 丽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在儒文化的渗透下,“美善相继”的艺术思维呈现了以伦理本位审美为思维框架的认知结构。这种理性化的思维认知在相当范围内抹平了思维主体与美感心里的复杂层次,并派生出强化主题意识摹写人生、关照伦理、营构理想人格的趋同性表现模式,而它们之间又体现了一种逐渐递进的直线型思维次级。在小说创作中,这种思维形式具体表现为:通过情节展现人生命运的描写来表述一种人生观念,倡导一种理想的社会伦理道德。①《醒世姻缘传》以转世轮回、因果报应作为叙事框架,真实反映的是社会家庭之事,是要借佛教的惩戒匡正儒家的伦理纲常,扭转世风人情,以儒家道德评价标准,作者设计了众多人物命运,而通过小说人物命运我们也窥视到了作者心中的道德标尺。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结构中,儒家思想无疑居于主导地位,在其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它要求社会成员严格遵守在社会体系中的上下等级,尊卑贵贱制度,恪守仁义、孝悌、忠恕、诚信、等思想道德观。《醒世姻缘传》作者围绕两世姻缘,以自己及其代表的阶级为立足点,对整个社会的道德行为进行审视,上达帝王、朝臣,下至市井平民、无赖。其评价的标准则很明显是儒家的道德伦理规范,尤其是孟子所提倡的忠恕、仁义、孝悌、诚信、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依据这一标准,作者借助佛家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模式,安排人物命运,以图达到教化人心,纠补时弊的热切愿望。

一、众神庇佑下的儒道守护者

《醒世姻缘传》中的因果报应,善恶轮回模式中包含着儒家思想的内核,所以,尊崇儒家伦理道德的讲求仁义、孝悌、诚信之人都受到作者的极力褒扬和佛道诸神的眷顾庇佑。

晁夫人是作者立意塑造的一个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大善人,一个几近完美的典型,负载着儒家博施济众、仁爱为本的人格理想。她善良仁慈、悲天悯人,救助落入歪人之手的孤儿和饱受欺凌的寡母;她仗义疏财,赈济饥民,不计私仇,分田睦族。对丈夫顺从恭敬,对家人仆役体恤怜爱。这样的儒道守卫者既受到人世间的最高褒扬如:赢得了族人、庄民的拥护,乡宦的尊敬,官府朝廷的的嘉奖。也得到众神庇佑,她的命运之完美也是书中其他人所不及。首先,佛家韦陀引导梁片云投胎报恩,为其诞子延宗,至纯至孝,使其老来得享天伦之乐,活至105岁。其次,家神宅神共同守卫,孤魂野鬼不得靠近,恶魔邪神侵犯不得,危急之时总有清明善政之官员及时救助。最后,道家众神出面议定因其生前的善果而位列仙班,做了峄山圣母。晁夫人这一形象在作者所描述的纲常颠倒,礼乐崩坏,世风浇薄的晚明社会,给人一线光明和希望,她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对儒家思想的实践,所以作者极力褒扬,受到了诸神的庇佑,也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局。

书中另一人物——邢皋门,则昭示了儒家的理想人格、品行和情怀。其人高标独立、磊落坦荡。读圣贤书,入得其中出得其外,取大义而不拘小节。作者于此简直要击节称赏了:他这八股时文上倒不用心在上面钻研,只是应付得过去就罢了,倒是把正经功夫多用在典坟子史别样的书上去了,所以倒成了个通才;不像那些守着一部《四书》本经,几篇滥套时文,其外一些不识的盲货。……自己负了才名,又生了一副天空海阔的心性,洒脱不羁的胸襟,看得那中举人进士即如在他怀袖里的一般。不唯如此,在作者的笔下,这位邢皋门还有“处富贵有那处富贵的光显,处贫贱有那处贫贱的聚顺”。(《引起》)不卑不亢的气度,不取不义之财的品行,临患不忘国的忠义在邢皋门身上都集中展现。所以承载着儒家理想人格品性的邢皋门,一出场便被作者安排了以后做尚书的好结局,其仕途履历完全由神秘的力量操持。在往省城科考渡黄河时,神明保佑,为他消除灾难,甚至因此救了满船渡河人。同行的道人临别,与邢皋门说道:“千万珍重!空中禅语,端属于公,十五年间取验,楚中小蹶,不足为意,应中流之贤也。此外尽具顺境,直登八座。”邢皋门以后的仕途果然按照这个方向发展,起了侍郎,升了户部尚书。

神明还对儒家伦理之根本的“孝”尤为看重。在第三十六回,晁梁因晁夫人生病甚是沉重,打算割骨疗亲,将要实施之时,却见地下一折帖子,拾起来上面写道:“汝母不过十二日浮灾。孝子不必割股,反使母悲痛。”可见神明无时不在,随时看顾孝行笃诚的人。在第五十二回写了明水的老学究张养冲的两个儿媳,公公卧病,她们“在家煎茶熬药,递饭烹汤,服事了两三个月,绝无抱怨之心”。婆婆的老病渐次沉重,饭食减少,妯娌两个商议,割骨疗亲让婆婆从新又活了一年零八年月。这两个孝妇的行为感化了街坊邻居,于是里约咸推,开报上去,受到朝廷建坊旌表,每岁给谷三石、布二匹、棉花六斤为常,直待终身而后已。善恶的报应,常常还会因为是否恪守了孝道而改变,最典型的例子是麻中桂的故事。麻从吾夫妇榨干了养父母的钱财之后立即翻脸不认人,致使养父母客死异乡,遭到恶报。其子麻中桂则因不忍负人的一点善心力劝父母报答恩情,正因为这一念善心,不但进了学,成了个富翁,还与几家良善之人受到神明的庇佑免遭水劫。

在褒扬这些儒家伦理道德践行者的同时,作者却无法回避残酷的现实,即现实生活中儒家伦理体系的崩溃,道德的沦丧,尊卑等级的破坏。所以作者痛心疾首,对那些行为者、秩序破坏者,抨击鞭挞,利用因果报应的框架,对他们进行严惩,以期警戒人心,重振儒家伦理纲常。

二、触犯践踏儒道者的悲惨结局

在一百回的篇幅里,作者更多地描绘了世风日下,纲常不存的社会现实,众多恶人面目及其丑恶乖张的行为。在前世姻缘中,晁源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个混账恶人。其人的恶行在第十六回,通过幕宾邢皋门之口有集中的反映和评价:“(邢皋门)见晁源弃了自己的结发,同娼妾来到任中,晓得他不止是个狂徒,且是没有伦理的人了!又知道他于梁生、胡旦结拜兄弟,这又是绝低不高,没有廉耻的人了!又晓得他听珍哥的话逼死嫡妻,又是忍心害理的人了!又晓得他把胡旦、梁生的行李银子挤了干干净净,用了计策,赶将出去,这又是要吃东郭先生的狼一般!”之后临难抛下父母不顾逃难去了。晁源的诸种行为可以说是无情无义、不忠不孝,没有一处遵循了儒家的伦理纲常,至于其纵妾虐妻,妄杀生灵等行为,更是作者最为痛憎恶的。所以惹得人神共怒,作者也让他死于非命,身首异处,来生受到在作者看来最难摆脱、最痛苦的妻妾虐待。

晁源是前世姻缘的恶人,薛素姐则因背叛妇道成为后世姻缘中作者认定的一大恶妇了。薛素姐婚后的凌厉泼悍,做下了一系列违反儒家伦理纲常的事情:不事夫主反而辱骂虐待,忤逆公婆,悍妒心窄,结交道婆,妄自外出游玩,抛头露面,以致家烦宅乱。虽然她是一个复仇者,但践踏妇道是作者难以容忍的,薛素姐也受到作为女子最为严厉的惩罚。被整个家族蒙骗抛弃,又遭毁容,被猴子咬掉了鼻子,抓瞎了眼睛,变得面目狰狞。在最后一回,因恶贯满盈,终于病死。

书中所涉及的众多贪官污吏,也多受到报应惩罚:武成县令,贪财受贿,冤判好人,以致身患恶疾,烂得肢体不全而死。作恶的公差伍小川、邵次湖犯事后也先后被恶鬼索命,不得善终。至于秀才、乡绅,在作者的道德标尺下,也都善得善终,恶得恶果:秀才麻从吾欺压道士,骗尽养父母家财并将他们气死异乡,所以难逃报应,在被贬的途中遭冤魂索命;秀才严列星夫妇,骗奸新婚的弟媳,贪财无度,终被土地庙里的关圣人显灵杀死于荒郊坟地;塾师汪为露、吴学周败群畜类,讹诈钱财,甚至于灾荒之年煮蒸学生以充食,令人发指,也都一样难逃惩戒。而寻常百姓、短工、觅汉中的刘恭、吕祥、尤聪以及明水镇的诸多后生,他们的行为则触犯了作者心中固守的尊卑等级,儒教礼俗,所以或者死于非命,或者遭雷劈,或者为洪水淹死,不得善终。

三、儒家道德标尺的局限及其带来的矛盾

以佛道的因果轮回,善恶报应为惩戒手段,警醒世人,维系儒家伦理纲常和风俗礼仪是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是《醒世姻缘传》的主旨所在。透过因果报应的面纱,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固守儒教的执着,痛恨纲常无存、等级失序的急切,对此作者或嬉笑、或讽刺、或怒骂、或鞭挞,其用世之心可见一般。但作者所依凭的道德标准有其阶级性和局限性,所以以此来评判人物,架构情节安排人物命运,就会出现偏颇和矛盾。

其一、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缺陷。为了让人物符合儒家道德评判标准,《醒世姻缘传》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性格发展呈现矛盾和分裂。如,晁夫人是作者用来宣扬儒家伦理道德的榜样,被作者描写成为一个近乎完美的圣人,以致儿死夫亡,不见其嚎啕,凶人掠夺,不见其惊慌。②十六回之前她是一个溺爱恶子,顺从丈夫的普通妇人,儿死夫亡后则一变而为深明大义,有胆有识,仁义智信的圣母。这种变化缺少让人信服的依据。另一人物薛素姐因为以儒教的纲常为参照设计,所以其性格的突变缺乏内在逻辑,为达到作者反面道德说教标准,以及满足情节的需要,作者只能让她婚前“恶梦换心”,夸张了这一人物的不恭、不顺、不孝,而忽视了其他侧面、多层次的性格因素,使得这个人物成为了一种单一的性格,一个恶的面具。

其二、情节发展上的矛盾。按照善恶报应的框架设计,后世姻缘中,薛素姐应该是一个复仇者,狄希陈则是承受者,扬善罚恶,才可以彰显报应不爽,薛素姐的报仇应当是大快人心的。但因为作者的道德标准,却使薛素姐变得面目可憎,结局凄惨,狄希陈却博得同情,享受官禄,受到高僧的帮助得以善终。这与作者精心架构的因果报应结构形成冲突。

其三、善恶奖惩上的失当。神道设教中的思想偏见和阶级性,也使得作者实施善恶报应的评判有损公平。③下层人物诸如管家、短工、觅汉、厨子,其罪孽也不过是不尊儒教礼俗,占主人便宜,浪费主人财物,却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和报应。而昏聩无度的皇帝、敛财行恶的地方官吏、行贿买官的乡绅却可以逍遥法外,坐享富贵。正如狄婆子听闻厨子尤聪被天雷劈死时所说:“天老爷,这小人们知道什么好歹,合他一般见识?有多少那大人物,该劈的不劈哩。”

【注释】:

①吴士余.中国小说美学论稿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

②周薇.《醒世姻缘传》人物塑造上的缺陷[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5(3):98—101.

③付丽.谈醒世姻缘传的神道设教 [J].学习与探索,2002(5):106-111.

猜你喜欢

醒世姻缘传儒家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醒世姻缘传》清人薛景泰批语辑考
《醒世姻缘传》中晁氏家族贪婪心性论析
《醒世姻缘传》中“俗典”的叙事功能和文化意义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