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

2013-08-15李福利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结合点词句文体

文/李福利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写作好像蜜蜂酿蜜。二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有效地把二者紧密结合,既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灵动有活力,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为小学高段的语文老师,我一直努力探索读写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经典课例仿照写

经典美文不仅利于朗读、赏析,其写法往往非常典范,很适合学生仿写。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我们要充分发挥经典课例的借鉴价值,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进行仿写。

二、发挥想象补充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时在人物对话中进行了省略,有时在故事情节之间出现跳跃,有时在抒情时意犹未尽,即叙述、描写、抒情留有余地。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是极好的读写训练点。因此,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发挥想象,合理延续文本,把这些“空白”补充出来。如《鸟儿的侦查报告》一文,第四份报告中写鸟儿侦察兵因为空气污染很严重,找不到回家的路,向作者发出的求救信有这么一句话:“我真担心,我害怕我飞不回来了,快帮帮我吧……”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击点,是作者的呼吁。我借此引导学生:“同学们,当这封求救信落到你手里时,你会怎样去拯救鸟儿侦察兵?想一想,写下来。”这个写点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结合平日的累积,孩子们妙笔生花,写出了不少佳作。

三、关键词句扩展写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是文章的文眼。抓住了关键词句,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理解关键词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整篇课文内容,又能充分感悟作者的情感,让学生言由心生。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教学“饱经风霜”一词时,我引导学生: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怎样的脸?提示:“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学生接着写,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这个练习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四、升华感情读后写

在学习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续写、读后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后产生了情感共鸣,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感受。此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各自独特的感受写出来,既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又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在学习《我站在铁索桥上》一课,学生在追昔忆今、反复诵读中,懂得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缅怀英烈,学生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结课时我启发学生想象:顾工站在铁索桥上遐想联翩,我们也跟随着他想了许多,把你最真实的感受写出来。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英雄之气、报国之志跃然纸上。

五、变换文体练习写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体归属,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鲜明地表现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等方面。变换文体练习写,则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多角度进行表达的能力。

例如《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课,课文概述了徐霞客游历一生,为祖国地理考察事业无私奉献的功绩,歌颂了他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教学本课,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资料变换文体写一篇“人物简介”。再如执教古诗《题西林壁》时,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明白道理“当局迷,旁观者清”后,则让学生根据诗中所言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个小故事。

不同的课文内容,不同的读写结合点;不同的学段年龄,不同的写作训练点。我们只有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才能真正做到读写的有机结合。

读写结合是一门智慧的“艺术”,它集合了课堂的生成与创造,汇集了思想火花的碰撞与交流。实践告诉我们,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程,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在读和写之间实现无缝对接,架起一座美丽的桥梁,也必然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结合点词句文体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寻找科学与新闻的“最佳结合点”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